“通過音樂,
我找到了棲居之地”
西蒙出生那一年之前,文革開始了。與之形成詭異對比的是,奧特曼也從這一年開始使用他的“十字光波”。西蒙出生這一年,要是把視線往遠處推,文革已經蔓延至香港,這不是特別重要;李小龍確立了截拳道,這不是特別重要;涅磐樂隊的主唱科特·柯本降生于阿伯丁的同時,切·格瓦本死于玻利維亞的叢林中,切曾說過,“我被搖滾不小心撞了一下腰”,“腐爛的是世界,而腐爛的我將與它同入地獄”,當然,這也不是特別重要。二十年以后,西蒙之所以成為西蒙,只因為1967年美國上映了一部電影,名叫《畢業生》,這在四十五年后的今天,人們興許還記得達斯汀·霍夫曼,那些紊亂的男女關系則已經在記憶中成為一點瑕疵,惟獨電影里的幾首插曲,成為西蒙至今仍在吟唱的旋律,保羅·西蒙和阿特·加芬克爾,他們唱著“你好黑夜,我的老朋友,我又來與你聊天了,因為那幻覺又無聲無息地在我夢里播下種子……他們不發一語卻在交流,他們不用聆聽卻能聽到”。
1967年,初降人世的西蒙,或許并沒有被那個極度喧囂的時代所打擾,寂靜之聲也沒有成為拜金主義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深淵,而是磐安山野的天籟之聲。保羅·西蒙和阿特·加芬克爾,他們還將吟唱“你正要去斯卡保羅集市嗎?那里有歐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代我向那兒的一個人問好,她曾經是我的愛人”,西蒙說,“其實我哪一年出生并不重要。”只是那一年有了這樣的旋律,1967年就成了他心目中一個“謎一樣的存在”,他把這個年數當作他的音樂之路的起點,然而,他也是最排斥把自己的愛好當作職業的人,菲茨杰拉德曾感嘆,“對一個聰明絕頂者的最大考驗,莫過于心中同時抱持兩種相互對立的觀念而又能正常存活”,西蒙當然是這樣,他不早不晚來到這個世界上,僅僅為了聆聽音樂,這也是可以的。西蒙說:“當時,我給這個七口之家帶來的或許還是一個吃不飽的困難。”
“四十五年過去了,我們重聽《寂靜之聲》,仿佛今天的我們同樣置身于六十年代金元至上的美國。”西蒙說。于是,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如何安撫心靈成了重中之重,物質發展到一個階段,我們確實在經歷一個下墜的過程,錢比什么都重要的時候,錢就獲得了魔力。我們反思這個時代的一個起點,首先應該如本雅明說的,“想象出一個更好的世界,在那里萬物都擺脫了‘到底有什么用?’這樣的拷問。”人們沒有信仰?或者,人們不再思考信仰是什么,每天到了晚上,一天就過去了。我們無法再從宗教那里找到什么可以安撫心靈的東西,那么,我們總得做點什么。“通過音樂。”西蒙說,“我找到了一個棲居之地。”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