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齋菜和禮儀
在道教官觀內,人們常常可以看到道士們身著金絲銀線的道袍,手持各異的法器,吟唱著古老的曲調,在壇場里翩翩起舞,猶如演出一場折子戲,這就是道教的齋醮科儀。俗稱“道場”,謂之“依科演教”,簡稱“科教”,也就是法事。道教的禮儀繁多,派別不同,行的禮儀也各有千秋。黃大仙祖宮的道教屬于全真派,這次記者在這里體驗最深的是吃齋飯時的禮儀。
一到吃飯的時間,便有道士會在齋堂門口打“云板”。“云”即是用木頭做成云形狀的一塊板,懸掛于房梁,而黃大仙祖宮則只有“云”沒有“板”,所以我也不太清楚具體“板”什么模樣。一陣敲響之后,所有的人便開始到齋堂門口集合,排隊依次進入齋堂。等眾人歸位,經師開始帶領我們唱“供養咒”,共三遍,唱畢,則各自開始吃飯。食不言,吃飯的時候聽到的只有碗筷聲。待到監院飯畢,則由經師帶領眾人唱“結齋咒”一遍,算是結束了齋飯。但是等監院走了也不是指所有人都不能繼續吃飯,大家沒吃完的繼續吃,只是在唱“結齋咒”之前,其他人吃完飯的是不能離開齋堂的,以示對監院的尊重。
既然是養生體驗,飯菜則是養生的重要體現。中國飲食養生術首先要求飲食的清淡。飯桌上的菜大多是木耳、秋藕等秋季養生良品,佐以玉米和胡蘿卜,菜肴的顏色也十分好看。《黃帝內經》中就說過:“膏粱之變,足生大疔,受如持虛。”意思是那些長期以魚肉葷腥為食者、貪圖膏粱厚味者,足以在身上發出大疔瘡來。他們生病就好像用空的容器接受東西一樣十分容易。因此在道家的食譜里面,多是素菜為主,有意思的是道家與佛家在這方面略有不同,道士是允許吃少量的魚和雞蛋,不是像佛家那樣是戒葷的。
道家飲食養生還推崇食而有節。飲食不僅要清淡,而且要節制,暴飲暴食,對人體害莫大焉。金元時的李東垣深刻地指出:“飲食自掊,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由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