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區是金華市產糧大區,2007年至2009年3年平均糧食播種面積337290畝,總產量達132780噸,平均畝產393.7公斤。而根據規劃,全區2010年至2018年將建成整體達到畝產噸糧生產能力的糧食生產功能區面積157884畝,涉及15個鄉鎮214個區塊。近年來,婺城區堅持把機制創新作為突破口,著力完善政策扶持機制,激發農業經營主體活力,實施農業“兩區”建設“168工程”,即編制1套規劃,實施6大提升工程,落實8項扶持政策。
同時,婺城區結合農業發展實際,啟動了農業產業結構提升、現代農業設施提升、農業農村經濟主體實力提升、農業農村生產服務水平提升、糧食及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農業品牌效應及經濟效益提升六大工程,力求在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品品質、壯大農業經營主體、改善生產條件、優化服務機制、保障農業安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為農業“兩區”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婺城區白龍橋鎮筱溪畈鄭遺根的一畝多田里,誕生了我區2011年單季晚稻畝產冠軍。這塊種植了“甬優15”晚稻的田地,畝產量達到了807.4公斤,較去年全區最高的747.2公斤每畝提升了60.2公斤,增產8.06%。
喜迎稻米豐收的當然不止鄭遺根一人。通過高產優質品種和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今年全區水稻產量增幅明顯,稻米生產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據了解,2011年我區有水稻種植面積26萬畝,總產量達11.294萬噸。其中早稻種植為8.1萬畝,畝產380公斤,總產量3.344萬噸,按照早稻收購價1.27元/斤,總產值21.23億元;單季晚稻9.4萬畝,畝產475公斤,總產4.465萬噸,連作晚稻8.5萬畝,畝產410公斤,總產3.485萬噸;晚稻總產7.95萬噸,按照市場收購價1.40元/斤,總產值55.65億元。
婺城區歷來有“浙中糧倉”的美譽,因為土地肥沃、氣候怡人,一直是浙江省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所產稻米以品質優良、口感清香揚名。
現全區共有人口約62.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2.0萬;耕地面積32.2萬畝,水田面積28.3萬畝,常年糧食生產面積31.5萬畝,水稻復種面積27.5萬畝。2004年、2006年、2008年婺城區三次獲得省糧食生產先進縣(區)稱號,2009年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區)稱號。
稻米豐則倉廩足。今年以來,婺城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各部門創新機制、落實責任,廣大農民辛勤耕耘、增強活力,合力做大做強婺城稻米產業,共同推動農戶增產增收。在喜迎豐收之余,還取得了稻米工作的多方面突破。
在11月份召開的浙江省農業博覽會上,金華一枝秀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枝秀”有機米又一次被評為省農博會優質產品,如今,婺城的有機米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有了響當當的名氣。
目前,我區通過有機米認證的建設基地面積已達310畝。
有機米的栽培中不使用化肥、化學農藥,其“綠色、環保、無公害”的特性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追捧。婺城農民抓準市場,依靠科技,在無公害稻米栽培技術上想得更多、走得更遠。
綠巨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宜糖米是世界首種適宜糖尿病人食用的米,這種米來源于高抗性淀粉水稻新品種,采用無公害栽培技術種植,收獲的稻谷用先進的成套稻米加工設備加工而成,是一種純天然的功能大米,市場售價16.8元/斤,廣受消費者的青睞。
“魚吻米”是綠巨人公司采用新型栽培模式培育出的另一種綠色稻米。上面播種稻子、下面蓄水養魚,不用農藥,不用化肥,種出的米軟而不黏,是一項低碳環保的立體生態農業技術。該品牌大米目前市場售價為12元/斤。
“綠色米”“有機米”的培育為我區稻米產業開辟出了新的路子,而糧食生產功能區的加快建設,則進一步夯實了我區糧食生產的基礎。
2011年是婺城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輝煌的一年,全省“兩區”現場會在我區召開,洋埠鎮野貓畈糧食生產功能區作為主現場之一,得到省委省政府、農業廳以及各地農業部門的一致好評,其經驗和做法作為樣板范例在全省推廣學習。
今年,省市下達我區糧食功能區建設任務2.02萬畝,全區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27個,面積20290畝,其中千畝以上糧食生產功能區5個,面積11826畝。
隨著糧食生產功能區的全面鋪開,相應的配套服務也在如火如荼進行中。目前各鄉鎮已全部開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初步完成排灌渠道新建、整修,機站機泵翻建、改造、整修,水閘新建、維修,機耕路新筑、維護。
2011年也是繼往開來的一年,婺城區把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作為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抓手,擬在2011-2014年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總面積7.68萬畝,2015-2018年建設總面積5.76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