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80后”的記憶中,對物資交流會的印象只停留在兒時“兩元穿耳洞”的標語上,又或是那些香甜的冰糖葫蘆上,甚至有部分“80后”還沒有去過交流會現場,更別說“90后”了。12月14日,白龍橋鎮一年一度的物資交流大會舉行了,現場有700多個攤位,記者作為一個名副其實的“80后”,帶著五分好奇、五分興奮之情也去趕一趕“交流”。
從白龍橋葉店村去物資交流大會,只見葉店村道路兩旁停滿了豫、皖、蘇等牌照的貨車,在一輛來自湖南的貨車旁,記者見到了車主陳師傅,他正在往自己的茶杯里倒水,準備洗臉刷牙,往貨車里一瞧,床鋪被褥、鍋碗瓢盆一應俱全,儼然一個小型的房車。
“我們夫妻倆以趕全國各地的交流會為生,就賣這個沙畫,大的四元一幅,小的兩元,平時我在車里做,妻子在交流會上賣,一年到頭吃喝拉撒都在車上,這樣的日子已經維持了二十多年。”陳師傅刷完牙,一邊收拾一邊給記者拿出一個用兩塊玻璃、一些彩沙和水油合成物做成的沙畫,并告訴記者,雖然居無定所,但是這樣的日子相對打工要自由很多,收入也相對高一點,在他老家,像他這樣住著“房車”,到全國各地趕交流會的人很多。
越接近交流會現場,人流越大,人聲也越來越嘈雜,期間不時夾雜著各種叫賣聲,“新鮮的羊肉串,十元六串!”“加厚毛毯50元一床,保證你暖和!”服裝、化妝品、零食、家具等等,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買不到的,直叫人逛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正逛著,忽然一陣香氣飄來,循著香氣尋找,原來是新鮮的雞蛋糕出爐了。攤主姓王,今年剛滿26歲,與妻子結婚才兩年,來自安徽,一問之下原來與賣沙畫的陳師傅一樣是一名“交流會專業戶”,哪里有交流會就往哪里跑,“原先在老家打工,收入不高,結婚后開銷大了,就學了一門做雞蛋糕的手藝,帶上老婆全國各地趕‘交流’。”王師傅說,這次是他第一次來金華,剛從安徽蕪湖趕過來,生意好的話一天就要用掉三箱雞蛋。
吃著剛出爐的香軟雞蛋糕,一名頭發花白的老奶奶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她的面前孤零零放著兩個竹筐,竹筐里裝著白花花的麥芽糖和方塊形狀的生姜糖。這是一位來自蘭溪的老奶奶,今年已經快70歲了,當天天還沒亮就起床,帶著兩筐自己做的糖,騎著電動車趕到白龍橋鎮,好將糖賣了給孫兒買好吃的。
記者一路逛一路聊,離開的時候,耳邊的吆喝聲依舊清晰,手里也不知不覺多了很多“戰利品”,回頭再望熱鬧的交流會方向,心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再需要用物資交流的形式才能買到自己想買的東西,十年、二十年、五十年后,這樣的熱鬧場景還會存在嗎?
記憶中的交流會
“鏘鏘鏘……鏘鏘鏘……”在白龍橋鎮葉店村老年協會會長葉錦連的腦海里,還依舊回響著梨膏糖販子手中敲響的清脆鑼聲,“那時交流會期間,每天晚上的鑼聲一響就仿佛吹響了‘集結號’,小伙伴們一聽就知道是賣梨膏糖的來了,連忙扒上幾口飯就往門外跑。梨膏糖販子為了吸引顧客,將生活當中碰到的好人好事或是有趣的家長里短編成曲,一邊敲鑼一邊唱,大家都愛買上幾兩梨膏糖,圍著他,一邊吃一邊聽故事。”
葉錦連回憶,從他記事以來,白龍橋鎮每年都有物資交流的傳統,起先是工商所臨時在各個村張貼公告,1975年開始,白龍橋鎮政府決定每年的12月14至16日為白龍橋鎮物資交流會召開時間,并將金華范圍內各集鎮舉辦交流會的時間進行整理,印成了一個小冊子進行發放。按照一直以來的慣例,白龍橋鎮是金華所有集鎮一年中最后一個開交流大會的地方,接下來就是來年開年的瑯琊物資交流大會。“以前的交流會賣的基本都是農具、山貨、手工制品、農副產品等生活必需品,現在是服裝、家具等生活裝飾品居多。”葉錦連說。
今年70多歲的鄭象咸是土生土長的白龍橋人,27歲開始,在白龍橋鎮物資交流大會上做了6年的治安巡邏員,“當時是集體經濟,交流會上交流的東西都是村民家里自己種的、自己做的,所以農副產品特別多,還設有打擊投機倒把辦公室,專門針對販賣布票、糧票等投機倒把行為,或是處理些買賣糾紛。”物資交流大會還是男女青年約會的好時機,鄭象咸笑著回憶道:“當時大家都比較保守傳統,不敢明目張膽談戀愛,只有等著每年隔壁集鎮交流會開始了,不惜走上幾個小時,只為了能旁若無人地牽著手一起吃串糖葫蘆,或者并排站著看個雜耍。”
在很多老一輩的白龍橋人心中,最遺憾的就是白龍橋物資交流沒有“戲”。據葉錦連介紹,以前的白龍橋物資交流會上,都會有戲班子來搭臺唱戲,在葉店村的祠堂里還有好看的電影,“我讀五年級的時候,最期待的就是看木偶戲,一個大幕拉起來,幾個小木偶在幾條細線的牽引下演繹著一個個美麗的童話故事,為了搶個好位子,小朋友們早早地就自帶板凳在戲臺前候著,我那時每天放學了還要幫家里干農活,眼看著天黑下來了,就急得掉眼淚,嘴里喊著‘木偶戲要趕不上了,木偶戲要趕不上了’。”葉錦連嘆了口氣繼續說,現在文化生活豐富多了,有電腦、電視、游戲機等等,孩子們不愛看‘老古董’,所以交流會上的‘戲’是越來越少,雜耍賣藝的也逐漸失傳了。
除了每年的物資交流大會,白龍橋鎮還曾有一個有名的“二五八”物資交流市場,每個月逢二、五、八號舉辦,一個月九天,里面有干貨、山貨、種豬等等產品,開放時間內,每天的小豬交易量有上千頭,客商有龍游、湖南、山東等地的。葉錦連說:“現在的‘二五八’交流市場已經天天開放,沒有了逢節開放的舊俗,但是人們還是習慣在這些日子過來。”
民警提醒:
12月14日至16日期間,白龍橋鎮物資交流大會攤位設立在金龍路段,司機朋友請注意繞道行駛,另一方面,年關已到,大家在物資交流大會上享受“淘寶”快樂的同時,也要看管好自己的小孩和隨身攜帶的物品,以防不良分子有機可乘。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