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店鎮,擁有豐富的特色農業資源、歷史悠久的旅游環境資源,有了這些優勢,種植、養殖、農家樂、農產品銷售經紀人……各種行業中,致富帶頭人不斷涌現,并積極引領周邊農民走上了致富道路。從本期開始,羅店專版推出各行業的優秀從業者,講述他們的致富經歷。
講述人:王立平
從事行業:花卉苗木種植戶
目前身份:羅店鎮建新村黨支部書記、金華市羅店鎮大仙花卉苗木專業合作成員
年收入: 20-30萬元
在羅店的花卉苗木種植行業,擁有20畝左右土地的花卉苗木種植人王立平,其規模最多只能算中等,收入也不算拔尖。不過,這個今年已經58歲的男子,曾在中年遭遇事業失敗,憑著自身堅忍的性格,頑強地走出了人生低谷,最后不僅重新擁有自己的事業,更獲村民認可,先后擔任建新村村委主任、村黨支部書記職務,帶領村民共同致富。他在這期間表現出的勇于吃苦、敢于再闖的精神,很是難能可貴。
辦廠失敗,50多萬元債務沉重如山
王立平在上世紀90年代曾與人合伙開辦磚瓦廠,因為土質差,磚瓦廠生產的磚瓦質量不佳,勉強堅持了4年以后,于1997年破產倒閉。這次辦廠失敗,讓王立平背上了50余萬元債務。
“那時候,天天有債主上門追債。不要說我和妻子,就是還不滿20歲的孩子也被這些債務逼得精神瀕臨崩潰。”回憶起當時的情形,王立平顯得有些唏噓。面對在當時像天文數字般的債務,是選擇舉家逃債,還是扛起責任?王立平承認自己曾經猶豫過,但最終他還是懇地請求債主們寬限還款期,給他一個“掙一點還一點,直到還清為止”的機會。
接下來的6年時間,除了更年幼的女兒,王立平和妻子、剛成年的兒子開始了近乎“昏天黑地”式的掙錢還債的日子。他們選擇了銷售花卉苗木的掙錢手段:除了每年春節那幾天,三個人基本上都是分成三組“輪班”,兩組外出,分赴全國各地零售;一組留守家中,照管成批的盆栽或地栽花卉苗木。每次外出銷售的成員一回家,很快有債主上門,取走或多或少的還款。王立平清楚地記得,直到2003年,那50余萬元債務才被全部還清。
東山再起,從一個信息里嗅出商機
俗話說:“無債一身輕。”可是,因為父母的責任感,還清債務的王立平并沒有絲毫放松:“兒女都大了,家里如果一貧如洗,如何娶媳婦、嫁女兒?”于是,為了兒女的體面婚事,王立平帶著妻兒繼續苦干,掙錢造房子、置辦一份不錯的家當。
2007年上半年,家境已經好轉的王立平不幸摔傷了——腰椎骨折。這次意外事故,讓他有了一次在床上靜躺和思考的機會。他心酸地發現:這些年自己和妻兒靠睡馬路、騎樓,在全國各地擺花卉苗木的路邊攤,幾年下來,除兒子因年輕,身體無太大損傷外,自己和妻子都已各種病痛纏身。今后是繼續以身體健康為代價掙錢,還是從此頤養天年,或者換一條事業道路?幾番思量,王立平心里有了計較:仍走花卉苗木致富路,但做出自己的特色、精品,吸引顧客上門。
此后,王立平在網絡上注意到一則信息:福建農科所研究培育出一種名為紅心蜜柚的新產品。這個新產品是瑖溪蜜柚的變異品種,含較高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據說還有抗癌作用。看了這些介紹,他意識到了商機。身體稍有恢復,他立即趕往福建農科所,花了1萬多元專利費和一筆苗木款,買回了1000株嫁接過結果枝的小苗。隨后,他又請來嫁接技術人員,成功嫁接了兩株大樹型的母株。
果然,紅心蜜柚在金華苗木市場走紅,王立平也由此走上了種植特色、精品花卉苗木之路。同時,他還因為自己村干部的身份,針對本村桂花樹種植大戶較多的實際,積極引導大家加大成本投入,多塑造精品樹型,形成了現在的“建新村桂花樹不愁賣”的良好局面。 點評:失敗并不可怕,可怕在于失敗后的逃避、認輸和隨波逐流;東山再起看上去很難,咬牙去做了,一步又一步就走出了一條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