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廠家遇到客戶下訂單,都希望數(shù)量越大越好。可婺城區(qū)羅明食品廠恰恰相反:經(jīng)常需要費盡心思,說服客戶減少訂單上的數(shù)量。該廠老板娘陳佑娟告訴記者:“我們廠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進入日本市場11年,進入韓國市場7年,還接過新加坡、新西蘭、加拿大等國的訂單。現(xiàn)在,據(jù)日本客商的說法,它在日本占據(jù)了70%至80%的市場份額;而韓國客商傳來的信息是:該國市場上相同的產(chǎn)品中,有95%左右是我們廠生產(chǎn)的。”
究竟羅明食品廠在生產(chǎn)何種“神奇”產(chǎn)品,能搶下日韓市場的絕對份額?答案挺讓人吃驚——它只是一塊小小的糯米鍋巴。
執(zhí)著,讓一次偶然走向成功
羅明食品廠只生產(chǎn)一種產(chǎn)品,那就是純糯米制作的鍋巴,廠長羅明給它取的名字也很簡單——香酥鍋粑。說起開辦這個食品廠,其實源于一個相當偶然的機會。
1999年下半年,羅明夫婦關停了開辦多年的坩堝廠,決定轉行做食品生產(chǎn)。為了選擇具體的產(chǎn)品,夫妻兩人調查了豆制品、鹵味制品等各種食品的市場情況。就在這時候,陳佑娟從一張報紙上看到了一則信息,大意是:金華的農副產(chǎn)品在上海“大潤發(fā)”舉行展銷會,舉辦時間是當年10月份的幾天。當時,陳佑娟腦海里突然閃過曾在金華農貿市場攤位上見到的糯米鍋巴,心思一動,再一查日子,展銷會馬上就開始了。于是,她向丈夫“討”了200元錢,趕到金華農貿市場購買了15包糯米鍋巴,匆匆踏上了前往上海的火車。經(jīng)過一番周折,她才在展銷會開始的前一刻跨進“大潤發(fā)”的大門。巧的是,當時的金華市市長鄭尚金隨后也進入了展銷會會場。鄭尚金看到陳佑娟后,問她:“你什么東西拿來展銷的?”她回答:“金華的糯米鍋巴。”聽到這個答案,鄭尚金高興地指了指展銷會上精品屋內的展架,說:“這東西其他人都沒有,放那上面好了。”
正是這次展銷,讓陳佑娟結識了那個至今仍在合作的日本客商。展銷會后,這名日本客商給了陳佑娟一包糯米鍋巴的樣品,表示:只要陳佑娟能在當年年底之前,做出和樣品一樣的糯米鍋巴,他就會來下訂單。回金華后,陳佑娟夫婦開始了長達兩個多月的試驗:普通的獨芯煤餅爐、三芯煤餅爐、自建的灶臺、汽油桶改裝的爐子……工具不停地換、制作方法一次次地改,結果卻是失敗再失敗。陳佑娟灰心了,決定放棄。這時候,羅明卻“扛”上了,不論妻子怎么勸,怎么打“退堂鼓”,他始終埋頭做著試驗……
2000年1月2日凌晨兩點,已經(jīng)沉睡的陳佑娟被羅明搖醒:“我試驗出來了,做出來的鍋巴和樣品大小一樣,油炸后膨起的大小也符合要求,口感松脆。”盡管已經(jīng)超過約定時間,當天上午,陳佑娟還是給日本客商打了電話。隨后,夫妻倆在對方邀請下,帶著自制的產(chǎn)品再次趕往上海。從上海回來,手拿訂單的陳佑娟夫婦開始申辦食品廠。隨后,羅明食品廠于2000年3月4日拿到了營業(yè)執(zhí)照。
嚴謹,創(chuàng)11年無退貨記錄
不得不承認,日本、韓國都是對食品品質和衛(wèi)生要求相當嚴格的國家。這些年來,羅明食品廠卻從未遭遇退貨,甚至日本客商不止一次豎起大拇指稱這里生產(chǎn)的是“中國第一鍋巴”。當然,這樣的成績并非偶然。
羅明食品廠于2008年搬遷至新廠址。目前,該廠位于羅店鎮(zhèn)建新村的一個小山坡上,占地頗廣,布局卻相當簡單:大門處兩間平房,供廠長夫妻辦公、生活,一條寬闊、潔凈的水泥路順坡而上,通往坡頂?shù)纳a(chǎn)車間,其余各處則花木扶疏,一派田園風光。一進生產(chǎn)車間,又給人類似“闖關”的新感受:進門先是男、女更衣室,進入者在此更換白色的工作服、戴好帽子;往里是一排水籠頭,用清水沖洗雙手兩次,消毒一次,再沖洗一次方可繼續(xù)前行;接著是吹風處,用以吹去人身上的塵土;再走過長長的通道,這才抵達產(chǎn)品制作車間。
糯米鍋巴的制作采用流水線形式,“源頭”自然是存放糯米原料的倉庫。陳佑娟告訴記者,廠里購買糯米不僅挑選頂級品質,還要求增加兩次篩選,所以“雖然購買的量很大,價格卻要比市場零售價還高16元(每百公斤)”。當然,價格和品質也絕對成正比,來該廠檢查的各國客商,每一次、每一個檢查者都會對這些顆顆分明、粒粒飽滿的糯米說上一句:“中國糯米,OK!”對于制作工藝,陳佑娟很誠實地表示:“這個糯米鍋巴,最初是由我丈夫羅明試驗成功的。不過,因為需求量不斷加大,2001年年初,日本客商為我們廠請來了技術人員,由他承擔所有費用,進行了為期4個月的流水線生產(chǎn)方式試驗,最終得出了準確的各流程工藝標準數(shù)據(jù)。此后,我們便從作坊式加工模式轉為流水線批量生產(chǎn),要求員工完全按照這一工藝標準進行操作。”此外,為了獲得高品質的產(chǎn)品,日本客商還向羅明食品廠贈送了金屬探測器等檢測工具。由此,該廠產(chǎn)品有了人工和機器的雙重把關。
如今的羅明食品廠,憑借著高品質的產(chǎn)品,獲得了不少國家的上門訂單。因為規(guī)模限制,廠里不得不經(jīng)常婉拒訂單。對此,羅明夫婦希望自己的工廠能逐步發(fā)展,已經(jīng)計劃著“在保證產(chǎn)量的情況下,明年應該會增加對加拿大的供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