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豬嶺長亭發配》

《赤桑鎮》

《大登殿》

《赴宴斗鳩山》
冬日的傍晚,太陽早早下了山,街上的行人也匆匆忙忙,急著早點離開寒冷,回到溫暖的家。即使寒冷,擺夜市的人們依舊早早開始打點自己的攤位。我在路邊買了一杯熱飲,漫步走向目的地——市人民大會堂,今天,在那里我和京劇有個約會。
去看演出的人還真是不少,一路上都是一群群結伴而行的人們,一邊匆匆趕往會場,一邊笑呵呵聊著期待已久的表演。回想上一次看戲,大概是十幾年之前在鄉下看的,那時候年紀還小,也分不清村子里唱的是京劇還是婺劇。但凡唱戲,我們這群小孩就高興得不得了。因為只有到這個時候,大會堂外面就會來很多賣小吃的人,爸媽也會多一點零花錢,讓我們這群饞嘴的小孩過過癮。而且唱戲的時候一般都臨近過年,是件大事,小孩子還有一項樂趣就是買一堆的小鞭炮相互比賽誰更勇敢。雖然那會兒看戲的樂趣不在戲上,甚至聽不懂唱的是什么,但還是樂此不彼。而在這之后就我再也沒有像今天這樣懷著期盼的心情去看一場京劇演出。走著走著似乎小時候的感覺回來了,盡管沒有小吃填饞嘴,也沒有鞭炮作伴。
對于京劇愛好者來說,今天是一個盛會,這是繼1979年市京劇團解散后的第一次大型演出,也是金華京劇票友30多年來首次在大型舞臺上聚首。晚上6點30分,大會堂內燈火通明。演出已經開始,依舊有不少老人相互攙扶著往會場里面跑。觀眾席上坐得滿滿的,都是京劇發燒友,還有不少從永康、縉云趕過來的觀眾,只為為了一睹今晚京劇老藝人們的風采。原金華京劇團團長唐鎮蕃早已穿好戲服,在幕布邊等待演出。據唐鎮蕃老師介紹,這次參加演出的人員將近70人。“像這樣規模的演出,在金華已經30多年沒有見過了。”唐鎮蕃老師說,“30多年沒有上臺了。原本不想再唱了,可這么多從不唱戲的人都來了,我們原來就吃這碗飯的人如果不唱,就太對不起京劇了。”
音樂聲起,演出以一曲《詠梅》拉開序幕。演出當天是12月26日,正是領袖毛澤東的誕辰,所以演出的劇目主題之一就是圍繞毛澤東展開。包括《憶秦娥》、《婁山關》都是以紀念毛澤東誕辰的演出。此外,這次演出也是為了慶祝金華京劇聯誼會成立一周年。《赴宴斗鳩山》、《打虎上山》、《野豬林長亭發配》、《巡營》等精彩演出輪番上臺。
我不是個不太懂怎樣欣賞京劇的人,但是當《巡營》中黃越翔的喉嚨一打開,那嘹亮的聲音就徹底被征服了。抑揚頓挫,情感飽滿,這是我從來沒有過的體驗。盡管黃越翔的老師聲音稍微有一點沙啞,但是氣勢不減一分。黃老師一定為這次演出精心準備了不少的時間。《打虎上山》也讓我印象頗深,第一次見到將京劇和架子鼓想結合。快節奏的鼓點,配合昂揚的唱腔,不僅享受到了聽覺的盛宴,更是在這咚咚的鼓點聲中感受到了楊子榮在深入土匪巢穴之前對勝利的渴望和必勝的信念以及大智大勇的英雄形象。《野豬林長亭發配》這一幕戲倒是賺了我不少的眼淚。以前聽不懂戲,看的幾乎等于盲戲。這次不同,看戲臺兩側的字幕,自然對我聽戲有了不少的幫助。《野豬林長亭發配》的故事取材于古典名著《水滸傳》。宋末年,太尉高俅之子高衙內欲奪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之妻,定下賣刀計把林沖騙到軍機重地白虎堂,從而鑄成冤獄,將林沖發配滄州,并買通解差在野豬林欲將林沖害死。這一段演的便是夫妻分別,林沖受苦折磨的情節。京劇演員胡麗娟聲情并茂,即使摒棄聲音,豐富的表情和肢體語言足以將這離別之痛表達得淋漓盡致。分別那一幕,夫妻兩人被拉開,嘶聲力竭的哭泣更是將這樣的情緒推向了高潮,好不凄涼。
走出大會堂,心里不免感嘆,不知何時還能再來與京劇有一次這樣的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