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農 村
婺城區政協“三進三聯三促”活動第五小組在政協副主席張琳鑫的帶領下,來到竹馬鄉下張家村,與村干部、村民們面對面交流,聽取基層民意。座談會中,張琳鑫鼓勵大家暢所欲言,利用好“三進”活動平臺,提出自己的見解,履行好政協委員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為婺城發展建言獻策。
“我們村是以花卉苗木產業作支撐的,多年來在政府的扶持下,發展不錯,國際山茶物種園、國際茶花會的召開更是打響了我們的名聲,讓村里的花卉苗木有了好銷路。”下張家村村支書錢瑞華說,1997年村里就開始進行土地流轉,1998年引進21個苗木大戶,開始以茶花為主導進行苗木種植。由于當時形勢新穎,村民們只要去大戶那邊打工,3年后自己也能成為老板,而且只要種了一般就不會虧,買家還會自動找上門來,價錢也賣的好,這樣一來,家家戶戶都開始種植苗木了。
“如果可以,希望政府能夠幫助我們建立銷售平臺。”錢瑞華坦言,2009年村里苗木種植已基本形成規模,可是這幾年隨著各地同類產業的爭相發展,銷售成了一個大問題。附近沒有固定的市場,外來的客戶不知道從哪兒選擇,這就造成了信息不對稱的情況。雖然村干部們一直在各地尋找出路,通過各種方式提高茶花之鄉的知名度,在3月份即將召開的國際茶花節上也與以往有些不同,除了新增一個書畫展,茶花銷售方面也會有新舉措。
有了錢書記的開頭,下張家村其他村干部也紛紛提出自己的一些問題與建議。如農村土地承包問題、第二胎后續工作人性化處理問題、苗木技術培訓問題、竹馬附近貨場搬遷問題以及金竹公路的運管問題等。
在認真傾聽村民反映的問題后,政協委員們表示,這些確實是困擾鄉村發展的難題。百姓事無大小,張琳鑫說回去后會將村里反饋的意見進行詳細整理,竭盡所能反映問題,幫助解決。(記者 孫夢婷)
婺城區政協副主席樓存根帶領區教文體局、人事勞動社會保障局等部門的政協委員們,來到白龍橋鎮葉店村,與村干部、村民代表展開交流,聽取基層民意。
葉店村位于金華市區西南,是婺城新城區及浙中重鎮白龍橋鎮政府所在地,屬文化、政治、經濟交流中心。沿著金龍路一路走來,只見仿古牌樓氣勢十足,商店鱗次櫛比,據村黨支部書記葉兆寅介紹,葉店村的工業、商業和房地產業十分發達,建在該村土地上的企業有上百家,還形成了建材經營一條街,村子每天都有集市,主要銷售水果、百貨、五金、建材、服裝、山貨、家具、蔬菜批發等,每天的流動人口達上萬人。
政協委員們一走進葉店村的會議室,就被滿墻的獎牌所吸引。為了讓大家無所顧忌,暢所欲言,樓存根解釋道:“三進三聯三促”活動是區政協服務大局、履職為民、促進發展的重要舉措,與群眾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心貼心溝通,收集和反映一批社情民意,報送區委區政府,通過各部門的承辦落實,從而解決老百姓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
村民們一聽這是幫老百姓解難題來了,紛紛暢所欲言。有村民反映,自葉店村2006年實施舊村改造以來,村子為改造所需拆除村內全長700米的長安街與府臨街沿街用戶房屋78戶,9835平方米,卻造成了村土地資源緊張,可建房土地不足的困境,目前仍有20多戶農戶因無地可建而遲遲未能拆舊建新,涉及土地面積約2280平方米。另有村民反映,葉店村目前已完成90%以上的農房改造,村農房建設按照新城區統一規劃,符合城鄉規劃要求,但土地證與房產證自2006年以來一直未予辦理,村民們迫切希望上級部門能幫忙解決。
除此之外,村兩委還反映了關于金龍路兩側舊房改造問題、古廊橋沿江壩水流問題、“精品小區”選址問題、老集鎮污水管道修建問題等,葉兆寅提出的關于如何提高村兩委班子執政能力,加強各村書記、主任交流的建議得到了政協委員們的一致認可。
在認真傾聽村民反映的問題后,政協委員們就葉店村集鎮農房改造的這些遺留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紛紛建言獻策,并表示,百姓事無大小,村民們反映的問題,都會竭盡所能地為大家呼吁,幫助解決。
(記者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