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由婺城區教文體局牽頭,婺城區政府、仙源湖管委會、安地鎮政府出資興建的環城二小和仙源湖小學正式落成啟用。一天內兩所學校的落成,標志著婺城區在教育資源均衡的道路又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婺城區一貫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理念,不斷加大教育投入,推動教育事業穩步發展。近年來,也在名校集團化辦學、城鄉共同體辦學等新模式上不斷進行新的探索,以促進優質教育做大做強。
如今,兩所新學校建成并投入使用已近2個月,在這段時間里,兩所學校的師生是否有所變化,教育資源均衡的嘗試是否得到印證?從下面的對比中應該可以找到答案。
環城二小:并入環城小學教育集團,推動名校集團化辦學進程
舊校區:設備陳舊,場地有限,教師上課累,學生活動少,質量提升受制約
環城二小是以新獅小學為基礎整體搬遷過來的,原來的校園占地面積只有10多畝,6個年級共10個班,教師數量26名,生源多數來自新獅自然村和農民工子女。
學校辦公室主任康笑蘭已執教16年了。她回憶說:“我是教語文的,以前上課最頭痛的是給學生講評作文,因為班里沒有投影儀等多媒體設備,沒法圖文并茂地讓學生們感受優秀作文的寫法,只能很生硬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課堂效率難以提高。”
原來學校只有一幢教學樓,沒有多余的教室給學生提供社團活動,更別提圖書館和閱覽室了,學校發展素質教育有心無力,甚至是體育課也只能在教學樓前的100米左右長的水泥地上進行,如果遇到下雨天,教師就只能無奈地讓學生們在教室內下棋、看書,十分被動。
那時候,學校的條件和名校的條件可以說是天壤之別,學生們對著名校優越的條件只能望洋興嘆,暗自羨慕,如果我們也能在這樣的學校上學就好了。
由此可見,以當時的環城二小的硬軟件設施來說,想讓學生享受和城區名校學生一樣的條件幾乎是天方夜譚,實現教育資源均衡更是遙不可及。
新校區:“學校就像是一個城堡,我們喜歡在城堡里上課”
新建成的環城二小坐落于城北綜合園區,呈現簡歐風格,學校行政樓、教學樓、綜合樓、學生餐廳、室內體育館五大樓群區域分明,功能齊全,現為環城小學教育集團的一個分支。
學校是按照浙江省標準化學校一類標準設計,占地50畝,規劃36個班,預計招收1620學生。現有14個班級,33名教師。“搬入新校園后,最大的感受是師生們的幸福感增強了。”年輕教師陳老師說:“原來都是我們學校的學生羨慕其他學校的學生,現在換成我們是被羨慕的對象了。走在校園的路上,經常能聽到學生說,我們的學校真新真好,比其他學校都漂亮。”
新校區讓學生有自信,也讓老師教得輕松了。每個班級都配備了最先進的電子白板等設備,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形式上課,再也不用拘泥于辛苦的黑板上寫板書了。特別是電子白板,這是引進的最新設備,里面裝有學習軟件等教學資源,教師在上課時可以隨時點出來作為參考,大大增加了課堂效率。
“教育要從身體出發,教育應該關注學生整個身體的生長而不只是關注腦袋的發展”。這是我們學校省級課題《小學陽光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與研究》落實研究的出發點。以前因為場地限制,學校開設的體藝活動項目單一;現在好了,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我們都可以開設出來了。”環城二小常務副校長賈秀軍興致勃勃地告訴記者:“學校不僅各類教室配備齊全,還擁有了250米的塑膠跑道和體育館,里面設有乒乓館、籃球館等一些場館,開展活動十分方便,也迎來了我們環城二小全體師生體育鍛煉的春天。”
環城二小由環城小學教育集團統一管理。經過整合和提升,環城二小開始全面享受名校優質教育資源,真正實現教育發展的大跨越,有效促進了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
賈秀軍說,新校園的啟用為學校的軟硬件帶來了春天。學校將依靠環城小學名校優質的教育資源,繼續在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凸顯學校陽光德育特色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接受政府和百姓的檢閱,有信心讓學校發展得更快更好。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