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源湖實驗小學:婺城區農村唯一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
舊校區:安地小學、安地初中各自為營,資源分散,必要的教學設施缺乏
記者對安地小學的印象頗為深刻,當初的安地小學只有一幢教學樓,樓前是一片360平米大小的草坪和一個陳舊的籃球場,籃球框銹跡斑斑,學生們幾乎沒有活動場地。而當時的校長甚至在為學校的體育用品數量不夠發愁,為換掉學校那幾臺可看不可用的電腦尋覓贊助對象發愁。當時的條件,學校能保證開齊所有的課程就已經很不容易了。至于班級課桌椅的改善,引進多媒體設備等等,都是師生們不敢奢望的。
安地初中的情況相對安地小學而言要好一些,但相比于城區學校,還是相差甚遠,因為苦于沒有活動場所,學校的社團活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新校區:初中小學合心力,齊把九年教育抓
仙源湖實驗學校的前身為金華縣南華鄉公立仙源初等學堂,至今已有101年的歷史。新校址在安地鎮仙源湖景區,占地75畝地,設計規模36個班。教學樓、多功能報告廳、學生餐廳、學生公寓、塑膠操場一應俱全,音樂、美術、電腦、實驗室等全部按照I類標準配備,可以說城里的小學都未必有那么好的硬件。目前學校已有24個班級,76名老師,學生858名。
該校的落成,改善了安地、箬陽等周邊鄉鎮學生的就讀條件,有利地促進了婺城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將進一步提升婺城教育事業的整體質量和水平。
“搬到了新學校,家長都積極配合工作了呢!”學校老師湯立倩給記者舉了個例子:“他們覺得學校建設得這么好,理應配合老師工作,幫助把學校發展得更好。”
家長的改變其實也是折射了出了全校師生心理狀態的改變。仙源湖實驗學校校長施亞夫對學校的發展早已做好了總體規劃。
小學部和初中部相輔相成,各有特色。“現在學校教室多了,舉辦活動有條件了,學校鼓勵小學部開展各類的社團活動。”施亞夫娓娓道來:“目前已開設舞蹈、陶藝、銅管樂隊、書法、武術等多項社團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感受到童年的快樂。”學生們對于社團活動十分熱衷,報名人數大大超過原來預定的人數,可見,山區農村的孩子并不是缺少學習的欲望,只是過去條件不允許限制了他們而已。
對于初中部,施亞夫認為要重點放在重教學質量和體育競賽方面。原本在舊校區,初中部的成績就還不錯,去年中考優秀率在婺城農村十四個學校中排名第二,搬進新校區后,班級硬件設施和城區學校不相上下,甚至優于城區學校,要求老師充分利用優質的硬件條件,提高教學質量,爭取將學校質量再升一個臺階。
此外,學校的體育教學是特色,曾獲得區乒乓球大賽女子團體第三名,男子團體第四名的成績,還連續多年獲得體育競賽優勝獎等等,現在學校有了專門的乒乓球場地,還有規范的塑膠跑道,體育教學也必然能上一個新臺階。
據了解,今年,省教育廳發布了史上最嚴格的限制“擇校”令,要把擇校率控制在5%以下。這樣一來,至少就有95%的孩子會在本學區就讀,這對實現教學資源均衡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環城二小和仙源湖實驗學校的成功建成并投入使用,正符合了上級的要求和教育發展的趨勢。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