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邊有座白龍橋……
被金華人廣為傳唱的一首《江南有座白龍橋》,讓我們身邊的白龍橋聲名遠播。如今,白龍橋已不僅僅是歌中描繪的那個詩意小鎮,改革開放30年來,這里已經成為經濟實力強勁、產業特色鮮明、文化底蘊深厚、自然環境優美的“浙中重鎮”和人居生態新城,還是婺城區行政中心所在地。
“白沙三十有六堰,春水平分夜漲流,每歲田禾無旱日,此鄉農事有余秋。”這是宋代名相王淮在游覽白沙溪后寫的一首《白沙溪遺興》。這條發源于南山之麓,日夜流淌一路向北,經沙畈、瑯琊、臨江而匯流婺江的溪流就叫白沙溪。如果把白龍橋喻作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的話,白沙溪就是她身上的動脈,清澈的河水幾千年來象血液一樣滋潤著這座古鎮。
始建于東漢時期的白沙三十六堰,更是整個江南地區最為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
今天,金華乃至全國的書畫家們,以白龍橋白沙溪為描寫對象,以“白沙春曉”婺城白龍橋文化書畫展為主題,創作出一件件精品,相聚白沙溪畔舉行展覽和書畫筆會,并將作品編印成集。這是白沙溪的魅力,是白龍橋人民的幸事,同時也成為白沙溪歷史文化添上了濃濃的一筆,完全符合市委市政府領導所提出的要十分重視發掘、整理、利用白沙溪文化資源的要求。
在此,我對這次活動的主辦單位中共金華婺城區宣傳部,承辦單位浙中書法院、婺城區白龍橋鎮政府,協辦單位金華市龍灣置業有限公司的同志們所付出的辛勤勞動表示感謝!
讓我們共同努力,把白龍橋建設成投資創業的熱土、旅游休閑的勝地、生活居住的理想家園。
中共婺城區委書記
陳曉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