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長效調整機制,提高被征地農民保障待遇
隨著城市的發展,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熱點。目前,個人未繳費的人員,養老金待遇標準為每月100元,2009年起未調整;個人繳過費的人員,2011年養老金待遇曾分檔次予以提高,2012年未調整。根據婺城區的情況,個人繳過費的人員僅占參保人數的左右,因此大部分被征地農民目前只領取每月100元的養老金。被征地農民要求提高待遇標準的意見非常強烈。
最低工資標準、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以及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等每年都調整。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物價的飛漲,100元的養老金已遠遠不能保證日常基本生活。建議市政府根據當前經濟發展水平相應作出長效的調整機制,同時適當提高未繳費人員的待遇水平。
婺城區人力社保局 劉嬌英
用文化的繁榮推動金華全面發展
文化發展是時代的強音,文化強市是時代的要求.金華市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打好“文化”這張牌,對于提升金華城市品味、擴大金華的影響力、推動金華發展意義深遠.由于近些年來,我們“重”了經濟發展,“輕”了文化發展,導致了經濟發展跑在了文化發展的前面。為此,我就“堅持文化強市,大力發展繁榮文化,特別是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文化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深入調查了解,準確把握各群體、各階層不同人員的文化實際需求,查找文化發展推進中存在的問題和癥結,制訂切實有效措施,對癥下藥,不斷扭轉“有需求的沒有場地”(如農民和外來打工者),“有條件的沒有時間”(如領導干部和企業主)等文化普及中的問題。
二是要樹立“文化促進發展,文化創造財富”的理念,進一步解放思想,解除束縛文化發展的枷鎖,給思想和文化創作、傳播以自由空間。每年開展一次“唱響金華”主題文藝競賽活動,集中推出一批具有金華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文藝作品,發現培養文化建設發展的人才.同時,充分發揮民間劇團、農村和社區文藝組織的作用,繼續實施“送文化下鄉”“送戲下鄉”,努力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不斷改善金華文化發展的軟環境。
三是進一步發揮好城鄉已有文化基礎設施的作用,并逐步加以規范完善,比如城區的書報亭、街道社區的圖書室,鄉(鎮)、村的“閱覽室”、“農家書屋”、企業“書報室”等,并發揮好這些文化主陣地的作用,逐步優化文化建設的硬環境。
四是深厚的文化歷史是金華的優勢和強項,發展文化事業金華有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因此,我們要分類發掘整理金華的歷史、戲曲、建筑、飲食、旅游等文化資源,把祖宗留下的歷史文化保護好,把我們的優勢和特色展示出來,用文化凝聚力量,用文化推動發展。
婺城區人大常委會 李貴林
打造五百灘美食旅游特色街
飲食作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構成部分,包含著豐富的禮儀、習俗、時尚等文化內容。餐飲產品的特征是:日常消費性、地域性、文化性、多功能性、可組合性,而飲食文化對于許多旅游者有著強大的吸引力,這就意味著文化特征顯著的一部分餐飲產品就是一種獨特的旅游資源。地方特色美食是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華有眾多的地方特色小吃,但是就缺少一條專業的美食街區。
當下,根據城市規劃定位,五百灘將規劃建成一個以公園、文化、娛樂、休閑、健身、商務、五星級賓館等功能為主的城市公共空間。可以在五百灘上打造一條美食旅游特色街,為旅游地增加新的亮點。在金華的地方特色小吃同一品類、同一品牌中均只篩選最優秀的一家,既有高價格高檔次的食肆,也有中檔或低消費的小吃,將美食旅游特色街做精做大。
婺城區旅游局 杜華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