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在退休前,要再做些有社會價值的事情,才能功成身退。”昨天,婺城區優秀外來員工草根獎獲得者趙海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這兩天,他正忙著所在企業的戰略調整,為未來的發展理清思路。
現年55歲的趙海燕,沈陽人,曾在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工作,長期致力于工業自動化系統、嵌入式系統、儀器儀表及現場總線技術研究與開發,完成了國內第一個通過國際一致性認證的現場總線協議軟件。也曾負責和參與了多項科技國家攻關、“863”、科學院及省市的科研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航空航天工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沈陽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獲得4項發明專利。趙海燕坦言,他就是個搞技術的人,只想實實在在做點事情,榮譽只是對自己的認可。
2010年1月,作為人才引進,趙海燕加入了浙江中科正方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從一名研究員轉變為企業總工程師。談及為什么會選擇來到金華。趙海燕笑笑說:“其實現在的工作比以前累多了,而且飲食、生活上到目前還是不大適應,但我最看中的還是汽車電子產業的前景和金華對汽摩配產業的重視。以前主要做科研,現在我要做的就是把高精尖的科研成果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并形成產業,把對社會的貢獻體現在具體產品實踐中。”
這幾年,趙海燕主持開發了“純電動車整車控制器”項目,帶領技術團隊克服了多重困難,在短時間內完成產品原理設計、樣機驗證及擴大生產,實現了產品一次驗證通過、一次裝車調試成功、一舉實現產品規模化生產和供應,使中科正方不僅成為北汽福田汽車的獨家供應商,也成為國內首家實現整車控制器量產的企業,打破了國外企業在純電動車整車控制器領域的壟斷地位。該項目獲得國家工信部電子領域專家的充分肯定,到去年底已累計實現產品產值1200余萬元,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在公司的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自主知識產權的客車車載網絡控制系統及關鍵部件的研發與產業化”中,趙海燕作為項目的主要參與者,創造性地提出了“整車車輛局域網”與“以太網”的概念,通過移動通訊網絡GPRS和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PS,使車輛的管理與調度、故障診斷、數據傳輸實現了遠程協調和控制,為公司產品的深化和市場拓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目前,該項目產品已升級為“車載無線終端系統”,通過了國家交通部運輸部的檢測,成為“兩客一危”候選標配產品。已在青年汽車集團、北汽福田汽車、山東濰柴等主機廠實現成功配套,實現產品銷售300萬元,這將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趙海燕在開拓新產品領域方面有著獨到的經驗,曾先后帶領團隊中標廣州亞運會輔源電動車項目、青年尼奧普蘭旅行車項目及上海2010年世博會氫能源車項目。除了技術研發外,趙海燕還負責公司的生產和質量管理工作,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企業管理更加符合科技型企業的特點和要求。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趙海燕為了自己的理想,對技術創新不懈追求,他告訴記者,在“十二五”里,他要爭取打造一個技術平臺,帶出一個技術團隊,建立一個質量平臺,為公司未來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