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萬畝連片高產農民喜上眉梢
水稻畝產最高達904.6公斤,比去年增加97.1公斤,再創歷史新高
婺城區是浙江省的糧食主產區之一,全區共有人口約62.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2.0萬;耕地面積32.2萬畝,水田面積28.3萬畝,常年糧食生產面積31.5萬畝,水稻復種面積27.5萬畝。近年來,婺城區以中央一號文件和市區一系列糧食扶持政策為指針,以糧食種植面積和總產量的雙增長為工作目標,以加快科技推廣和搞好新技術、新品種試驗、示范為重點,抓好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糧油項目實施和生產服務工作。一年來,全區農技推廣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各項先進栽培技術、措施得到了有效推廣與貫徹落實;生產結構調整和品種調優工作穩步推進,全面實現了年初制定的各項工作任務目標。特別是正在推行的整區創建糧食高產示范區,更是為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增長夯實了基礎。
高產示范區助農增收
日前,記者在湯溪鎮種糧大戶李玉成家中看到,院子里堆滿金燦燦的稻米,李玉成今年種植甬優12號品種優質高產水稻喜獲豐收,最高畝產達到904.6公斤,比傳統種植技術每畝增產兩、三百公斤。李玉成高興地說,往年種植的有些水稻品種優質不高產,還容易發病,倒伏,但是高產示范區采用的是科學合理的種植栽培技術,生產管理技術好、以及推廣應用了精選的新品種,所以產出的水稻即優質又高產。
據悉,2012年省市下達給婺城區常年糧食種植面積30.72萬畝,糧食總產量11.5萬噸,實際完成糧食播種面積34.29萬畝,糧食產量13.40萬噸,完成全年耕地面積32.75萬畝,農作物播種面積57.16萬畝,完成商品糧10.1萬噸。全區水稻種植面積25.50萬畝,其中:早稻種植面積7.88萬畝,單產360.2公斤/畝,總產28381.5噸;雙季晚稻面積(預估)8.08萬畝,單季晚稻面積(預估)9.54萬畝。
區農技總站負責人張保良說,萬畝糧食高產創建及整鄉制推進項目旨在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種植模式,切實提高稻田畝產量。為此,我區農技部門全程進行現場指導,做到面對面、手把手地解決種植戶疑難問題,為水稻栽培、管理提供全程技術服務。同時,農技人員還在示范區內實施了肥效對比、病蟲害綠色防控等相關研究,掌握了一系列翔實的數據,為今后大面積推廣積累了寶貴經驗。
2012年婺城區實施農業部、省高產創建面積63465畝。其中農業部萬畝高產創建示范及整鄉制推進項目實施面積56800畝。整鄉制推進糧食高產創建實施區湯溪鎮共有72個行政村,農戶17457戶,人口46211人,耕地面積49195畝。該鎮是婺城區的重點產糧鎮,常年水稻種植面積5.99萬畝,糧食總產量2.76萬噸;占全區水稻種植面積、糧食總產量的21.0%強。共有糧油、機械、植保等專業合作社37個,承包耕地面積2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23戶,面積10497.5畝;有責任農技員、農機員4人。整鄉制高產創建實施區位于湯溪鎮西門畈、寺平畈、厚大畈、黃堂畈,實施面積43900畝。其中:西門畈實施面積10200畝,涉及10個行政村、農戶2670戶;黃堂畈實施面積11600畝,涉及12個行政村、農戶2760戶;寺平畈實施面積11200畝,涉及8個行政村、農戶2170戶;厚大畈實施面積10800畝,涉及10個行政村、農戶2450戶。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位于洋埠鎮野貓畈,面積13000畝,涉及13個行政村、農戶2810戶。
狠抓萬畝示范片建設
水稻高產創建緊緊圍繞節本、增產、增收、增效技術,在試驗示范的基礎上,集成、創新高產栽培技術體系,推進糧食標準化生產。主推技術分別是:水稻直播生產技術、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單季稻“五改”生產技術、強化栽培技術、秸稈還田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共計8項技術措施。
良種對糧食增產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根據省定主導品種目錄和我區近幾年生產實際,科學選定今年早晚稻主導品種7個,具體品種是:早稻為金早47、金早09、中早39等;單季晚稻為甬優9號、甬優12、甬優15等;雙季晚稻為岳優9113、豐源優272、甬優9號等。將推廣主導品種與糧食功能區建設及水稻生態補貼、水稻優質高產示范競賽等相掛鉤,加強政策引導,促進主導品種集聚。
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為了切實、深入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項目,區政府專門成立婺城區糧食高產創建活動領導小組、實施小組。湯溪鎮也成立了糧食高產創建活動領導小組、實施小組,結合農技推廣責任制度,由責任農技員分片包干負責,進村入戶到田,切實搞好技術指導服務。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實行區、鄉、村三級聯辦,分級負責,糧食高產創建活動成效作為評選農業生產先進鄉鎮的重要依據。
抓點辦方,樹立高產樣板。充分發揮示范方、攻關田的輻射帶動作用,以點帶面。為此我區今年在湯溪鎮、白龍橋鎮、羅埠鎮、蔣堂鎮、瑯琊鎮、長山鄉、洋埠鎮七個重點產糧鄉鎮建立了1個萬畝早、晚稻優質高產示范方;4個萬畝連作晚稻、單季晚稻高產示范方;19個千畝水稻優質高產示范方;建立早、晚稻“雙季”百畝示范方、單季晚稻百畝示范方31個,面積1.0萬畝。培育高產攻關戶88戶,高產攻關田216.7畝。
開展高產競賽和優秀早稻種植大戶、糧食專業合作社評選。水稻優質高產示范競賽是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的有效載體和抓手,也是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的內在要求和拓展延伸。為深入開展水稻優質高產示范競賽活動,區政府專門下撥獎勵資金10萬元,在全區開展糧食高產競賽。凡在婺城區范圍內的所有水稻(早稻、單季晚稻、連作晚稻)生產種植戶均可報名參加。早稻、單季晚稻、連晚高產中心畈、高產攻關田各設一等獎各一名、二等獎各2名、三等獎各3名,設立糧食生產先進鼓勵獎若干名。
同時,市政府還下撥獎勵資金150萬元,進行評選優秀早稻種植大戶及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要求全年糧食復種指數高,早稻種植面積大戶在200畝以上,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在1000畝以上;早稻單產不低于當地當年平均產量;當年投售當地糧食部門(或當地有關種子公司)的儲備糧在300公斤/畝以上;能夠應用市、區農業部門推薦的先進品種和技術,且有完整的田間記錄檔案。當選的優秀早稻種植大戶及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將獲得2—10萬元的獎勵。
張保良介紹,今年水稻生產期間,婺城區糧食高產創建活動領導小組、實施小組不定期組織進行檢查督促共12次,重點檢查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糧食高產創建示范與競賽活動對我區水稻單產提高、品質改善、效益增加所起的作用,以及高產示范方、攻關田的技術水平。同時加強農情報送,及時向省、市、區相關部門反映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涌現的高產典型。
此外,區農技部門還大力扶持發展糧食生產(植保、農機、糧機)合作社等服務組織,鼓勵合作社為農戶提供糧食生產全程或作業環節服務,提高糧食生產規模化、機械化、產業化水平,提高糧食種植面積。婺城區目前有糧油生產專業合作社78家,農機類服務組織99家,植保類服務組織47家。另外有“一枝秀”、“綠巨人”、“群飛”三家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糧食加工企業。并組織糧食專業合作社成員、種糧大戶參加市、區舉辦的培訓班、進修班及到外地學習先進的栽培技術,提高他們的種糧科技文化素質。并結合萬畝示范方、糧食功能區建設、春耕備耕,深入開展“五送”活動,即:送政策、送服務、送科技、送農資、送信息,加大新品種、新技術宣傳、推廣力度,提高廣大農民科技應用水平。1-9月份,全區共舉辦糧食扶持政策宣傳、農業技術培訓會、科技咨詢會102期,共培訓、咨詢人次11460人;印發各類技術資料4.8萬份。
高產創建糧滿倉
通過項目實施,我區示范片區內的水稻單產較去年及全區水稻平均單產增產明顯,效果顯著。其中洋埠鎮野貓畈萬畝水稻高產示范片早、晚兩季單產為1012kg/畝,較上年增產21kg/畝,較全區平均單產增產202kg/畝。湯溪鎮整建制項目黃堂畈早、晚兩季單產為983kg/畝,較上年增產15kg/畝,較全區平均單產增產173kg/畝;寺平畈單季晚稻單產648kg/畝,較上年增產13kg/畝,較全區平均單產增產193kg/畝;厚大畈單季晚稻單產為640kg/畝,較上年增產10kg/畝,較全區平均單產增產185kg/畝;西門畈單季晚稻單產為634kg/畝,較上年增產12kg/畝,較全區平均單產增產179kg/畝。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