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一名“玻璃畫畫師”
![]() |
16歲,初中畢業后,迫于生活的需要,豐旭東來到洋埠鎮成了一名油漆工。對喜歡畫畫的豐旭東來說,刷油漆和畫畫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所以也專心學了起來。偶然的一次機會,豐旭東到金華買油漆顏料。在一個小作坊間,他看見有個老人在玻璃上畫畫兒,畫的是一個古代仕女,豐旭東覺得非常漂亮,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他的畫畫激情也一下子被點燃了。他馬上買了一塊差不多的玻璃,顏料、畫筆,回到家開始琢磨起來。
玻璃畫是一門藝術和學問。畫邊框、填色、勾線,豐旭東對這些概念摸不著頭腦,就前去拜訪那位老師傅,眼睛一眨不眨地觀摩老人作畫的手法,一個細微的動作都不放過。不管刮風下雨,準時上門。豐旭東為學得更多知識,手腳麻利的他幫著老人打打下手,掃地、洗衣、做飯,什么活都干。老人被他的熱情感染了,把所學的都教給了他。
畫邊框相對簡單,豐旭東找來幾根釘子、繩子,拿一把尺子,根據自己想象的畫兒大小,把它固定在玻璃上,這就算完成了畫邊框。填色可比畫邊框難多了。玻璃畫首先要定顏色,要考慮到顏色不能與家具和邊框的顏色一樣。這可把豐旭東難倒了,當時市場上的顏料貴,他能買的只是簡單的紅黃黑三種色的顏料。老師傅告訴過他,調色最難,三分靠學,七分悟性。到了親自實踐就難了,調多了浪費,調少了又不夠用,豐旭東拿捏不準;如何調出想要的顏色,就試著把三種顏料一點一點去調,但這樣的方法既浪費時間也浪費顏料,豐旭東很著急。這時,他想到了初中的繪畫老師。
他拿著本子,敲開了老師的門。豐旭東認真得像小學生一樣,老師講一句,他記一句,一字不落。幾個星期下來,密密麻麻的筆記記滿了一個本子。豐旭東至今還記得那段日子:“白天請教老師,買資料書,晚上回來整理筆記,查資料,再運用老師講的方法去調顏料,一遍不行,再一遍,終于調成功,卻發現天都亮了,單學調顏料就用了幾個禮拜。”
勾線,靠的是畫畫的經驗,重的是手感。下手重了,筆畫粗大,輕了又得重新畫,不美觀。豐旭東憑著初中所學的微薄繪畫基礎,一遍一遍地去畫,失敗了,用香蕉水洗掉。第一幅畫作完成已經是三個月后了,這幾個月,豐旭東花光了積蓄,常常餓著肚子作畫。
就這樣,憑著一股不認輸的勁兒,豐旭東正式成為一名玻璃畫畫師。當時村里的村民多數務農,豐旭東卻選擇了以作玻璃畫為生,在別人眼里,他是個有抱負的小伙子。七八十年代,室內裝修流行玻璃畫,豐旭東憑借努力、過人的能力和繪畫天賦,很快成為方圓有名的畫師,登門請他作畫的人絡繹不絕,生意很紅火,日子也漸漸好起來。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