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游客在埃及神廟刻“到此一游”被曝光后引發關注。之后,來自南京的游客父母主動聯絡媒體:“我們向埃及方面道歉,也向全國關注此事的人們道歉!”孩子父母表示,此事是在孩子年紀小的時候發生的,孩子也意識到了錯誤,懇請大家原諒。(5月26日《現代快報》)
風景區內亂刻“到此一游”,屢見不鮮,一遇曝光,即遭受廣泛質疑。一個叫“梁齊齊”的游客,就因在故宮大銅缸上刻下了“到此一游”,受到社會譴責。這回輪到的是南京的一個小孩,因為亂刻“到此一游”到了國外。
亂刻“到此一游”,的確是讓人氣憤,一方面破壞了風景區的美麗風景,特別是文物,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不文明的素質,有損形象?晌覀兦f別忘記,這個孩子之所以亂刻“到此一游”,恰恰是耳聞目睹的結果,恰恰是跟大人學的。孩子的行為是不對的,該受到教育,甚至要受到一定的懲罰,現在孩子的父母出來道歉了,再“逮”著一個孩子不放,也是不文明的行為。強烈地譴責一個孩子,就能夠讓“到此一游”從此銷聲匿跡?恐怕未必,如果譴責有用的話,自“梁齊齊”之后,也就不會再出現亂刻“到此一游”了,可事實卻并非如此。
不文明現象絕不只是限于亂刻“到此一游”,在風景區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不排隊等等。種種不文明現象與美麗的風景形成鮮明的對比,可這些不文明現象,那些譴責的人之中,難道從來就沒有做過嗎?
據了解,國內游29億人次,出境游8000萬人次,入境游1.33億人次。可見能夠享受旅游的人不少,在這么多人中,又有多少曾經有過不文明現象?要不然,汪洋副總理也不會呼吁樹立“中國游客的良好形象”。據說,中國游客對外國人來說,又愛又恨,愛的是能夠帶來大把大把的鈔票,恨的是中國游客的不文明行為。這真是莫大的諷刺。
《旅游法》將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游客變得更加文明,或許亂刻“到此一游”,會有所收斂。但顯然不能僅靠一部法律。對于游客的不文明現象,需要多方合力來約束。其一,懲罰要到位。對于游客的不文明行為,該懲罰的絕對要懲罰。日前,《長春市公園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發布,公開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條例中明確禁止在公園中常見的14種不文明行為,亂涂亂畫、宿營燒烤、游泳垂釣、破壞草坪等都可能面臨最高可達千元的罰款;其二,要充分利用景區的資源進行宣傳教育。比如多樹“文明標語”進行提醒,加派工作人員進行管理,特別是導游要多盡到自己的責任,多提醒游客;其三,可以適當設立“留念墻”,讓游客的愿望得到滿足;其四,文明旅游教育也該早日進入校園,成為學校文明教育的一部分。
遏制“到此一游”別只想著譴責小孩子,孩子是以大人為榜樣的,唯有當大人變得文明了,孩子才會學得文明,并且讓文明行為成一種生活習慣。(摘自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