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麗浙江·強鎮榜樣”采風活動走進婺城區白龍橋鎮
金華市西南城郊,交通樞紐白龍橋鎮,素有“浙中重鎮”之稱,是婺城區最具經濟實力的鄉鎮。
在白龍橋鎮86.9平方公里的鎮域面積內,有臨江、洞溪、浙北三個工業分區,共有450多家工業企業,2000萬元以上規上企業就有63家,其中最為突出的是汽摩配行業。
白龍橋汽摩配產品銷售覆蓋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國內市場占有率達70%,出口東南亞、歐美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已形成了原料、成品相配套,產銷一條龍的工業體系及區域特色經濟。
“白龍橋2012年實現年產值143億元,其中汽摩配58.1億元,占40.6%,利稅總額3.3億元,外貿出口額19.7億元。”白龍橋鎮工辦主任朱旭全介紹說。
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汽摩配產業
談起白龍橋鎮的汽摩配產業,不得不提到洞溪村,這是該鎮汽摩配產業的起點。
1995年底的洞溪村可謂“一窮二白七分債”,全村集體負債近5萬元。時任白龍橋鎮洞溪村的黨支部書記潘啟貴,將“以工強村,興工富民”作為帶領村民致富的發展思路。
憑借潘啟貴和班子成員一起向社會籌資12萬元,在1996年洞溪村建造了第一幢廠房。
“1996年,洞溪村的工業發展才剛剛開始,整個生產環境是非常落后的。村里面沒有錢,我們就自己先拿出30萬元,對村里進行改造,做路、挖溝、修自來水塔。”潘啟貴坦言當時洞溪村的工業發展之路充滿了艱辛,但他們當時堅信只有做大洞溪工業區、完善工業區的配套設施,才能吸引到大企業。
隨著洞溪村日成氣候的投資環境,不斷優化的服務質量,不少搞汽配的廠長經理都看中了這塊“寶地”,紛紛來這里創業。到上世紀末,洞溪村已發展到“華東第一汽配村”美譽,同時汽摩配產業也以洞溪村為核心,向整個白龍橋鎮輻射開來。
到2012年底洞溪村汽摩配年產值達12.5億元,本地企業也從小打小鬧成長為汽摩配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如東聯變速箱、東聯齒輪、新華齒輪,還有2005年因土地制約發展而搬遷到臨江工業區的上市公司萬里揚集團。
洞溪村從當年工業產值幾千萬元,到2012年的32個億;稅收從幾千塊到現在的2個億;人均年收入也從2000元漲到1.4萬元。連潘啟貴自己都沒有想到,這些年洞溪竟然會有這么多的企業,村里人能過上這樣好的日子。
數字是枯燥乏味的,但數字背后蘊含的東西卻耐人尋味。在遠離城市的一個小鄉村里,這飛速增長的數字卻透露著讓人熱血沸騰的力量,是洞溪村汽摩配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見證。
二十年打造汽摩配產業集群地
未來跨向“世界汽摩配之都”
在白龍橋鎮的汽摩配企業中,有從本地點滴發展起來的,也有從外地慕名集聚而來的。但其中有一家陪伴著白龍橋鎮汽摩配產業的成長,見證了白龍橋鎮二十年的發展,那就是白龍橋汽摩配企業龍頭——浙江萬里揚集團有限公司。
“萬里揚的發展歷程,其實就是白龍橋鎮汽摩配行業的一個縮影。”萬里揚集團黨委書記兼工會主席吳羽飛在接受采訪時說。
白龍橋鎮的工業興起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在1996年,黃河清夫婦就在白龍橋鎮洞溪村的3畝土地上創建了金華市清華實業有限公司(萬里揚集團前身),主營齒輪生產。
同白龍橋汽摩配產業的擴張一樣,萬里揚也年年擴大公司的規模,摸索著找到自己的一條路。從2003年清華實業組建浙江萬里揚集團有限公司開始,萬里揚在原有137畝土地上又征用了323畝,公司經營也由齒輪生產轉向變速器行業。
2008年萬里揚再次擴征80畝土地,2009年征用土地220畝用以開發生產乘用車變速器。
此時,萬里揚占據變速器行業民營企業全國第一的位置,成為全國機械行業500強。2010年6月18日浙江萬里揚變速器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深證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全國變速器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
吳羽飛介紹,萬里揚集團經過10年的發展,現有員工5000多人,已形成以白龍橋鎮為中心,擁有北京、山東等基地的專業制造汽車變速器及相關零部件的大型股份制企業。目前,公司在商用車變速器市場占有率超過60%,已成為國內汽車變速器行業四大龍頭之一。
與此同時,白龍橋汽摩配產業也跟隨時代的腳步,走上產業集約化、產品市場化、品種多樣化、效益最大化的特色產業之路,聚集起了強大的群體優勢、產銷優勢,成為重要產業集群地。
白龍橋鎮黨委書記吳見孫表示,將通過快速提升裝備水平、大力實施品牌帶動戰略、抓好平臺建設等途徑,在完善科技創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基礎上,著力延伸產業鏈,不斷推動專業市場提檔升級,提升汽摩配產品品牌內涵和設計能力,提高汽配行業綜合競爭力,力爭把白龍橋工業區打造成為“世界汽摩配之都”。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