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一條水渠
三年任期創業承諾目標
1.對本村的破損水利設施進行改造,為農民增加收入提供保障;2.三年內按程序、高標準、嚴要求發展新黨員1~3名;3.三年內爭創市級以上榮譽三項。
一句話總結:截至目前,幸福村已全面完成了本屆村兩委三年任期創業承諾目標。
近三年獲得的主要榮譽:2012年,浙江省春泥計劃實施工作先進村、浙江省關心下一代先進集體、金華市書香之村、婺城區小康型老年人體育示范村;2013年,浙江省農村信息化示范村。
幸福:重水利建設保民之根本
“還好村兩委工作抓緊,做好了田里的水渠。不然,像今年這樣的旱情,我田里的苗木損失就大了。”發出如此感慨的人名叫梁根松,是幸福村苗木大戶。由于他承包的土地大多在水渠尾端,往年常常為苗木缺水而頭痛。最近兩年,幸福村兩委千方百計籌資興建、修繕了田間水渠,使該村農業生產用地“放水難”問題得到了極大緩解。
幸福村由樊里、李家、宗宅三個自然村組成,全村共有468戶、1180余人。該村有耕地面積1149畝,是名副其實的農業大村,有一批蔬菜、苗木、甘蔗種植大戶和畜禽養殖大戶。另外,幸福村雖然人口多、面積大,但村集體經濟十分薄弱。
本屆村兩委上任后,首先把村民反響最大、最關注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列入了三年任期創業承諾。原來,幸福村的農田灌溉水渠絕大多數建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屬于U型渠道,其特點就是底部沒有硬化,渠道兩側也沒有水泥延伸澆注。經過這些年的使用,加上一些村民在渠道旁勞作時不注意保護,這些渠道破損十分嚴重。“最近幾年,村民利用這些渠道引水灌溉,結果就像竹籃打水——源頭挺大的水流,往渠道一走,沒過多久就沒水了——全漏光了。”幸福村村支書方錫偉坦言。因此,近年來,該村年年夏季都要靠夜間用機器抽水才能基本滿足農田灌溉。也因此,該村年年發生村民夜間到田里看水,結果被蛇咬傷的事件。
為了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幸福村本屆兩委通過爭取項目、一事一議等途徑陸續籌資,“有多少錢就建多少米渠道”,一百米、一百米地新建、修繕著村里的各條主渠道。為了確保質量,此次新建渠道采取“三面光”的做法,渠底、兩側都澆注厚厚的水泥。同時,兩側渠沿作了延伸硬化,使其更加牢固。
都說沒錢難辦事,可幸福村兩委硬是靠著“化緣”等方式,在兩年多時間里,保質保量修建了2000余米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基本覆蓋了全村農田主渠道范圍。今年,這些新渠道大起作用,在周邊不少地方出現旱情的惡劣條件下,幸福村靠著新渠道,基本滿足了農戶灌溉所需。甚至連往年必然出現的夜間用機器抽水情況也沒有發生。
面對村民們的笑臉,時不時發出的“這些渠道建得好”的感慨,村兩委成員欣慰之余,更有了繼續努力的動力:要在今后進一步查漏補缺,全面完善幸福村農田水利設施!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