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一汪西湖
三年任期創業承諾目標
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提高挖潛村級經濟收入,三年目標創收200萬元;2.老年活動中心建設、完善,達到婺城區級軟、硬件達標先進;3.杭長線拆遷、安置及建設基本完成;4.協助、配合二環指揮部做好二環貫通;5.農村住房改造,重點舊村改造、西湖清淤;6.下張都溪灘開發、利用;7.農田水利改造,重點渠道改道,黃武范機埠改造;8.加強衛生長效管理,做好垃圾清掃搬運工作,使村級衛生管理上一個臺階;9.上張都新村基礎設施完善(上級撥款);10.加強計劃生育工作,達到驗收合格;11.達到失地條件的村民小組,負責上報、審批、落實。
一句話總結:截至目前,湖頭村已全面完成了本屆村兩委三年任期創業承諾目標。
近三年獲得的主要榮譽:
2012年,浙江省農村現代商貿服務示范村、省級文化示范村、浙江省小康型老年體育示范村、金華市五星黨支部、市級實施“春泥計劃”先進村、金華市書香之村;2013年,省文聯、中共金華市委宣傳部共建農村文化禮堂聯系點。
湖頭:扮靚“母親湖”打造文化圈
提起本屆村兩委任期內印象最深的工作,湖頭村支書陳加平毫不猶豫地說——叫停湖頭“狗肉節”,啟動民俗文化藝術節。的確,鋪天蓋地的網絡批評聲浪,曾經把湖頭村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決策下,轉眼間,民俗文化藝術節開場,作為主辦場地的湖頭村又成媒體焦點,而這一次,輿論給出的是絕對正面的評價。對此,陳加平認為:“整個事件中,村級形象獲得大翻身還不是最大收獲。由此確定了湖頭村的發展方向,這才是‘狗肉節’變身文化藝術節所給予我們的最大好處。”
原來,經此一“役”,湖頭村兩委在上級黨委政府、本村村民的支持下,確定了“大力發展農村文化事業,建設一個特色鮮明、文化氛圍濃郁,擁有景觀式文化設施圈的精品文化村”的戰略發展思路。因此,最近兩年,雷厲風行的湖頭村兩委,借助民俗文化藝術節、婺城區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等平臺,以本村“母親湖”西湖為中心,已經陸續打造了一批精品文化設施,景觀式文化圈已具雛形。
說起來,為本村“母親湖”西湖清淤,是本屆村兩委三年任期創業承諾項目之一。在實際操作中,該村兩委沒有滿足單純的清淤治水內容,因時、因勢遞進,給自己層層加壓,最終決定努力還原西湖早年的秀美風光。同時,在周邊增設文化休閑設備,讓這里成為村民自豪的風景點、文化圈。陳加平說:“我記憶深處的西湖,小橋流水、古樹垂蔭,十分美好。如今,因為多年污染問題,這樣的風光早已消失,但它是我們的‘母親湖’,這個身份永遠不會變。我們有義務盡自己所能,讓它的水重新變為清澈,讓它周邊環境重新變美麗。”
借著建設農村文化禮堂契機,該村兩委于今年啟動了西湖清淤、美化工程,還把兩項內容進行了完美融合。根據最初計劃,在對西湖進行水治理的同時,在兩岸增添青石護欄,四處休閑文化長廊,展示村史、民風、勵志、成就、文化(特色)等內容,將西湖周邊打造成農村文化“兩堂五廊”的主場地。整個工程,計劃投入資金220萬元。如今,隨著西湖清淤的完成,周邊設施建設的陸續收尾,該村兩委在聽取村民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有了精益求精的行動。“景觀式文化圈”建設由此往縱深發展。
“除了之前的計劃,我們為這個‘文化圈’增加了新內容——將文化禮堂大舞臺東邊老年活動中心納入范圍,特別在老年活動中心三樓設置創作、展示區,為農村文化愛好者提供集體創作、交流的場所。”陳加平介紹。當然,這樣的精益求精,代表著資金投入還要增加,“整體算下來會超過300萬元”,可為了做最好的民生工程,湖頭村兩委義無反顧。記者了解到,此次新增的創作、展示區分四塊內容:楹聯創作室、書畫創作室、傳統文化展示廳和春泥計劃活動室。其中,傳統文化展示廳將作為善美講堂和文化禮堂的主場地。
投資300萬元建成的老年活動中心,投資220萬元建成的休閑廣場及文化禮堂大舞臺,計劃投入300萬元、正在建設的“景觀式文化圈”……面對這些,湖頭人充滿了自豪感,村兩委成員充滿了成就感。而更高興的是村里為數頗眾的文化愛好者,因為他們有了更多學習或發揮特長的機會。比如,村民陳敦富如今天天都要往村里的“文化圈”走一遭。他說:“看著村里越變越美,設施越來越齊全,心里很有味。”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