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后”:摩托轟鳴聲里的回憶
1960年3月,5輛嶄新的“幸福”牌250型摩托樣車在上海自行車二廠誕生了。自此,摩托車開始作為一種家庭富裕的象征,慢慢被老百姓所認識,直到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逐步成為交通工具中的“新寵”,成為私家車走進百姓生活的開始。
在很多人心目中,老“幸福”應該是中國摩托車里程碑式的品牌,是一種回憶和懷念。網友“RobetoWoo”就在網絡上記錄道:“老爸和朋友一起整修復活了一臺經典的‘幸福’250A摩托車,想起‘咚~咚~咚~’的排氣聲、復古的全金屬外表,不禁讓已經長大成人的我回想起那無憂無慮的幸福童年。”“狼族機車男”也留言說:“上海出的老‘幸福’,那騎起來是一個爽!我小時候騎的就是我老爸的,‘幸福’250B和250C,車很重,倒地時一個人是扶不起來的。”
之后,越來越多的摩托車品牌開始出現,摩托車也開始逐漸取代自行車的地位。今年剛滿50歲的張師傅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和妻子來到金華打拼,2000年,女兒上初中,為了接送女兒,張師傅準備購買一輛摩托車,一番精挑細選后,選擇了“雅馬哈”品牌的摩托車,售價20300元。那是房價才1000多元一平方米的年代,要一下子拿出兩萬多元,對張師傅一家來說還是有些吃力,在經過大大小小的“家庭會議”后,終于買下了。
“我覺得這車有靈性,注定是我們家的。”讓張師傅說出這樣的話,是源自一次“有驚無險”。那是2006年的一個春天,張師傅接完女兒,就把摩托車停在小區樓下,吃了個晚飯下樓去看,車子竟然不見了。在找尋無果的情況下,張師傅報了案,還找到“雅馬哈”品牌專營維修店,請店員們看到后聯系自己,但一個星期了,也沒有任何消息。就在張師傅快要放棄的時候,他接到維修店修理工的電話,說曾在鳳凰小區看見過他的車。張師傅趕緊趕到鳳凰小區,一個一個停車棚找,終于發現了他的摩托車。但張師傅不動聲色,而是先去派出所請求支援,與兩位民警一同在隱蔽處蹲守,想來個人贓俱獲,近4個小時后,偷車賊現身拖車,正好被逮個正著。
就這樣,這輛“命運多舛”的摩托車一路陪伴著張師傅一家,以及女兒的成長,直到2011年過了使用年限,被強制報廢,張師傅把車子保養得很好,十幾年下來,車子幾乎沒有出過什么毛病,至今還好好地停在車庫里,他時不時要把車子拖出來在小區里騎一騎,過一下癮。
婺城區塔石鄉衛生院院長傅衛明自1991年參加工作以來,22年間,一直在山區衛生院從事基層衛生工作,扎根山區,也親歷了山區交通的變遷。剛從學校畢業來到塔石時,山路崎嶇,最好的路也是黃泥路上鋪層沙,山里的交通工具主要以徒步為主,獨輪車、牛車為輔,因為交通不便,再加上村民的健康觀念落后,看病都需要出診。當時,傅衛明負責的片區有5、6個村,無論刮風下雨,在每個月20日,他都雷打不動要下村去打預防針,從第一天凌晨出門,第二天凌晨才能到家。
為了方便出診,傅衛明買了一輛25寸的“海獅”牌女式自行車,但山路多顛簸,摔跤是常有的事,有時山路不好騎,還是得背上自行車徒步上山。1995年,他花了一萬多元錢買了一輛摩托車,雖比不上自行車靈活,但好在省時省力,也讓他著實在山區里風光了一把。買雖買了,但他很少騎,一來還是山路太差,不好騎,二來則是不舍得騎,因為就算是最近的加油站也要在30公里開外的湯溪集鎮上,為加一次油下一次山,很不劃算,所以,他只有在下山買生活必需品時才會騎上摩托車,順道把油加滿。
現如今,山里都鋪上了水泥路,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好了,別說摩托車,山區里人人家中有小車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塔石鄉衛生院也配備了出診車,每個月每個醫生可以出診4次,村民們來看病也十分方便。
綠色出行風已然刮起
如今,隨著交通事業的不斷發展,道路狀況越來越好。汽車性能也隨著汽車制造技術的提高日趨完善。交通工具由原來的單一化發展到現在的多樣化,小轎車、中巴、大巴、豪華車、公交車、出租車、飛機……老百姓出行選擇的余地非常大。人們的出行已不再局限于上班、購物,更增添了旅游休閑。每逢周末和節假日,一家人自駕車出去旅游,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和設施為人們提供了享受現代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交通擁堵的出行煩惱,以及大量尾氣造成的空氣污染問題。
但就在大家“糾結”的同時,也有很多人放下汽車鑰匙,選擇坐公交車、步行或騎自行車等綠色出行方式,為曾經單調的出行增加更多的樂趣。
近日,金華公交試水電動市場,10月底,兩輛由青年汽車集團生產的長12米的純電動公交車將在公交東站至公交南站區間的K12路投入試運行。除此之外,市區公共自行車系統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目前,首期100個站點基礎工程都已結束,已完成24個站點設施設備的安裝調試,其他各站點的鎖止器、中控柜、車棚安裝和供電、通訊調試工作正陸續進行,力爭月底完成首期建設任務,11月初將面向市民辦理租賃,系統投入運行。
一系列綠色出行舉措的實施,在給市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在全市范圍內吹起了綠色環保出行風。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