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記瑯琊鎮(zhèn)來料加工經紀人葉志紅
在瑯琊鎮(zhèn)南山村一幢民房里,七八名婦女熟練地進行平車操作。變戲法似的,幾個零散的小部件,經她們靈巧的雙手一拼湊,就變成了一只只漂亮精致的毛絨玩具。該加工點的負責人葉志紅告訴記者,在這里干活的婦女,每天一般都四五十元的收入,勤快點的,可以賺到近八十元。
今年43歲的葉志紅,現(xiàn)任南山村婦女主任,她曾經辦過十年幼兒園,2009年她開始從事來料加工。從孩子王到來料加工經紀人,雖然職業(yè)角色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在葉志紅身上唯一不變的是那股子永不服輸的勁頭,以及臉上永遠燦爛的笑容。
葉志紅告訴記者,創(chuàng)業(yè)初期,由于對相關廠家情況不了解,因此舉步維艱,來料加工點經營非常艱難,常常沒有來料可加工,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憑著農民特有的樸實、誠信和堅韌的品質,廠家漸漸對她產生了好感和信任,業(yè)務量也不斷增加。由于她的產品加工質量好,信譽度高,許多廠還主動與她聯(lián)系,要求她進行配套加工,葉志紅的來料加工點也一下子有了二十幾人干活,2010年發(fā)放來料加工費達到四五十萬元。
南山村是一個不到三百人口的小村,大部分人選擇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婦女一般都要照顧家里的小孩和老人,考慮到她們的實際情況,葉志紅并沒有把干活時間規(guī)定死。“在我這里干活很自由,她們干完家務隨時可以來,如果家里有事隨時可以走。為了方便她們,我不接那些時間緊、要趕貨的單子”。葉志紅說道。正因為如此,在葉志紅這里干活的姐妹們從不認為自己是在葉志紅那里上班,她們而是說“去嬉嬉,做點錢回來”。每年葉志紅還會出錢帶著姐妹們到九峰摘楊梅或到蘭溪地下長河、中洲公園等地游玩,就這樣葉志紅與姐妹們打成一片,姐妹們有什么想法也樂得跟她說。
眼看著加工點的業(yè)務蒸蒸日上,葉志紅看在眼里,喜在心頭,可惜好景不長。這兩年由于苗木行情好,村上很多人種起苗木。由于種苗木工人每天能拿到一百多元的工資,葉志紅的加工點很多姐妹都當了苗木工人,她的加工點一下子由原來的二十多人降到了七八人,每年發(fā)放的加工費也只剩十來萬元。“如果僅是為了自己賺錢,我早就出去上班了,賺的錢比這多,還不用這么辛苦。”葉志紅說,她之所以堅持把加工點辦下來,主要是為了解決村里婦女姐妹的就業(yè)問題,“以前村里的婦女經常打牌搓麻將,經濟收入又少,所以夫妻和鄰里的矛盾比較多,現(xiàn)在她們在加工點干活,每個月至少都能掙到六七百元錢,多的可以賺到一兩千元,這既增加了經濟收入,又使村里的風氣有了好轉。”
雖然葉志紅的加工點目前面臨著困境,但她并沒有灰心。今年10月,葉志紅參加了在義烏市委黨校舉辦的“全省來料加工女經紀人電子商務培訓班”,與來自全省各地的114名女經紀人交流學習。本月,葉志紅又參加了金華市第九期“山海協(xié)作工程”來料加工經紀人培訓。通過這兩次培訓學習,讓葉志紅增長了不少見識,增加了做好來料加工的信心,更讓她高興地是結識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說到下一步打算,葉志紅說:“要積極尋找途徑,尋求發(fā)展空間,我準備在瑯琊集鎮(zhèn)上租間廠房,把加工點搬過來,畢竟現(xiàn)在村上的人越來越少,加工點要想發(fā)展壯大用工難這個問題要先解決”。當記者問到這幾年做來料加工最大的感受時,葉志紅笑著說道:“辛苦并快樂著”。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