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門聯合整治西吳養鱉戶用鍋爐焚燒工業垃圾亂象
制衣廠、皮件廠的下腳料,破鞋、破布、廢油桶、塑料邊角、熟料薄膜……諸如此類一無是處的工業廢料,本該拉到垃圾填埋場。然而,它卻被少數人當成了“寶貝”,大量購置作為鍋爐燃煤的替代品。在聞名遐邇的養鱉專業村——羅店鎮西吳村,少數養殖戶為利潤最大化“鋌而走險”,極大地破壞了當地環境。為此,婺城區加大整治力度,全力呵護當地的山明水秀。
近年來,西吳村的養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形成年產近1000萬只的養殖規模,年產值超億元。該村現有養鱉專業戶近百戶,主要集中在金蘭中線北側環村公路及臨近羅大門村一帶。由于是溫室養鱉模式,每到冬天,養殖戶都要用鍋爐燒熱水,確保鱉池水溫恒定。然而,煤價逐年增高,一噸動輒上千元,為減少養殖成本,少數養鱉戶動起了“歪腦筋”,大肆購進工業廢料來替代燃煤,因為工業垃圾只需兩三百元一噸,甚至不需掏錢。因此,在該村環村公路及羅大門一帶的養鱉集中區域,一堆堆工業廢料囤積在了道路兩旁。如此不雅景觀,與“花鄉羅店”良好形象格格不入。更重要的是,工業垃圾焚燒造成的濃烈惡臭和漫天黑煙,污染了環境,危害了健康,沿線農村百姓叫苦不迭。
婺城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這一情況,立即責成相關部門采取行動,堅決取締用工業垃圾作為鍋爐燃燒物,并予以規范整治。11月22日,區領導牽頭組織了區行政執法、農林、水務等部門及羅店鎮部分工作人員,對西吳村養鱉戶用鍋爐焚燒工業垃圾的亂象進行了拉網式排查整治。行動當天,出動鏟車、運輸車對涉及的十多戶違規養殖戶囤積的工業垃圾進行集中清理,然后運往垃圾填埋場進行填埋處理。
“五天時間內,我們出動270個車次來運送這些工業垃圾,按一車一噸算的話,估計達270噸。”繳獲數量驚人的“戰利品”,參與此次行動的羅店鎮黨委副書記陳偉直言“沒想到”。他說,西吳村所在的區域是羅店花卉苗木的主產區,是婺城的花卉之鄉,如此數量的工業垃圾,焚燒后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對當地環境和百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通過整治,清理了垃圾,直接消除了對環境的污染,消除對百姓健康的危害。
昨天,記者再次來到西吳村,沿著環村路一直往北走,遠遠地就能看見十多根高聳的煙囪,雖然冒著煙,但已不見滾滾黑煙。道路的兩旁,原先成堆成堆的工業垃圾也消失了,路面顯得寬敞了,不過,兩側還是堆滿了廢舊木料。走進一家養鱉場,主人正往鍋爐里塞這些廢舊木料,烈火熊熊。往頭頂一張望,煙囪里冒出的是縷縷青煙,轉眼便消失得無影無蹤。“鎮村干部上門做過工作,聽說燒工業廢料對身體和環境有害,現在我們都不燒這個了,畢竟我們吃住也在這里。”面對記者的詢問,這位養鱉戶的回答得干脆。
正當記者擔心養鱉戶是否在“忽悠”時,附近的一位吳姓村民驗證了此非虛言。這位村民說,以前一到冬天,家里的窗戶都不敢開,到了陰雨天就更麻煩,煙囪排出的大量黑色煙霧,黑壓壓的一片,不容易散去,嗆人的氣味讓他們吃盡了苦頭,而且一塊塊黑色的附著物吸附在田間地頭的苗木上,苗木根本賣不出去。如今通過整治,這些養鱉戶不再敢明目張膽地燒工業垃圾,天空也清朗了許多。
會不會白天不燒晚上燒,玩貓鼠游戲?村民的擔心也并不是空穴來風。“這段時間以來,鎮里在做好思想工作、加強教育引導的同時,加大了巡查和抽查的力度,從檢查的情況看,養鱉戶們都比較自律。”事實上,陳偉也擔心這個問題,他說,長效監管必須及時跟進,僅靠鎮干部的力量難以解決問題,呼吁相關職能部門也合力做好各項監管工作,不能讓環境污染敗壞花卉之鄉的名聲、損害百姓的健康。陳偉表示,整治行動在“堵”的同時,也在“疏”。羅店鎮正在積極爭取各項政策,引導產業轉型升級,淘汰落后的鍋爐,致力標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