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是指利用餐飲設備、場所和餐飲原料,從事飲食烹飪加工,為社會生活服務的生產經營性服務行業,它具有為賓客提供飽食就餐服務的社會職能。餐飲衛生安全質量是餐飲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餐飲企業的餐飲設施是為廣大賓客服務的公共場所,負有相當的社會責任,因而餐飲衛生和安全是否符合標準,直接影響到企業聲譽和經濟效益。因此必須加強食品衛生和飲食安全管理,強化預防措施,確保食品衛生,環境衛生和職工個人衛生都符合標準要求,以杜絕食品污染、食物中毒等事故發生。
一.婺城區餐飲業的基本情況
我區餐飲服務業發達,全區22個鄉鎮、街道共有餐飲服務單位2836家,有《餐飲服務許可證》的2109家,辦證率74.4%;從業人員7814人,持有《健康證》的5468人,辦證率70%。
一是從我區餐飲業城鄉分布情況看,辦證率城區比農村的高。市區5個街道有1221家,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的有1139家,辦證率為93.3%;而農村17個鄉鎮有1615家,有《餐飲服務許可證》的只有970家,辦證率為60.1%。從數字分析,城區餐飲業管理優于農村餐飲業管理,城區餐飲業主比農村餐飲業主的經營意識好、經營理念新、社會責任強。
二是從我區餐飲業行業分布情況看,辦證率大中型比小型好。全區大型餐飲企業18家,辦證率達100%;中型餐飲企業128家,辦證率達90.7%;小型餐飲企業2297家,辦證率僅有65.7% ;各類食堂(職工食堂、學校食堂)254家,辦證率只有55.5%。我區小型餐館及小吃店約占全區餐飲服務企業的85%以上,且絕大多數為家庭經營的小餐館、夫妻店,基礎設施設備、生產工藝較落后,餐飲服務管理相對薄弱,餐飲服務總體水平低下,衛生條件較差,同時業主持證意識不高。
三是從我區餐飲業從業人員情況看,服務素質參差不齊。大中型餐飲業從業人員服務素質、服務水平相對較高,大部分是通過職業培訓的大中專畢業生較多,服務態度、服務意識較好。而小型餐館(夫妻店、職工食堂)從業人員大多數是外來務工人員較多,民辦幼兒園食堂,大多是家庭式的餐飲服務,從業人員是家庭成員,沒有通過專業培訓,服務態度、服務意識較差。餐飲服務基本上憑“良心”,監管難度較大。
二.做好餐飲業監管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婺城區的餐飲服務單位存在“多、小、散、亂”的特點,食品安全隱患多,監管人員少,監管難度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統一權威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構,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監管制度,建立食品原產地可追溯制度和質量標識制度,保障食品藥品安全”。因此,我們必須建立科學、規范、高效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機制,依托政府管理職能,整合社會力量,健全監管網絡,創新監管手段,落實監管責任。
一.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安全意識。宣傳就是要把影響食品安全的科學知識、解決辦法、管理制度、先進經驗告訴餐飲業經營者和廣大市民,讓他們了解政府對食品安全方面的要求和政策法規,形成改善和提高食品安全意識水平的良好社會氛圍。一建議區政府建立食品原產地可追溯制度和質量標識制度,嚴把市場準入關,確保群眾飲食安全。二建議區政府充分發揮已建網格化管理信息平臺和投訴舉報獎勵制度的作用,完善統一權威,嚴格監督管理,確保食品安全。
二.整合社會力量,完善監管體系。按照食品安全政府負總責的要求,在各鄉鎮食品安全委員會的領導下,健全和完善餐飲監管網絡。一是要明確區鄉兩級政府及責任部門的職責分工。明晰鄉鎮(街道)、責任部門的職責,做到在具體工作上有分工協作、密切配合、相得益彰;二是要充分發揮鄉鎮(街道)、村(居)委員會聘請的協管員的作用,彌補監管力量的不足,及時收集和反饋基層食品安全情況,堅決堵住上游有問題的食品流入餐飲服務環節,做到早發現、早上報、早介入、早控制;三是要充分利用餐飲監管網絡信息平臺,整合社會力量,形成食品安全事故提前控制,消除影響的快速預警機制,最大限度地實現信息公開,讓公眾明白食品安全狀況,消除社會的負面影響;四是增加財政投入,保障餐飲監管工作的順利實現。自今年3月份,市政府將市區江北區塊餐飲業下放我區以來,餐飲管理量多面廣,區政府盡管已投入部分資金,添置了部分必要裝備,但與目前餐飲管理人與物的需求還有差距,建議區政府加大人財物的投入,確保餐飲業管理與服務能正常運行,真正使我區百姓吃得放心。
三.明確市區事權,理順監管職能。自今年3月份,市政府將市區江北區塊餐飲業食品安全監管職責移交給婺城區后,衛生監督職能仍由市衛生局承擔,造成江北區塊餐飲業從業人員健康體檢和衛生許可證發放,市衛生系統仍插手,糾紛突出、矛盾加劇、監管不力。一.建議區政府應抓緊向市政府反映,要求明確事權,理順監管職能。一要明確在江北區塊餐飲業食物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時,應由婺城區政府牽頭成立調處組,市疾控中心作為成員單位參與,協助對事故單位現場進行衛生處理,并對與食物安全事故有關的因素,開展流行病學調查,以理順調處關系。二要明確在江北區塊餐飲業從業人員的健康體檢,應由區衛生局依照公開、公平、擇優、便民的原則確定并公布有資質、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從事健康體檢工作,以減少矛盾糾紛產生,樹立政府形象。二.建議區政府應向市政府要求,監管職能下放后,服務經費要到位。市區江北這么多家餐飲服務單位劃歸婺城區監管后,監管經費(監管人員經費、檢測檢驗經費、設備投入經費、餐飲業主培訓經費等)市財政應安排預算,建立專項基金,市、區財政共同承擔起食品安全的社會責任。
(作者單位:婺城區人大常委會)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