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瑯琊鎮黨委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圍繞打造生態瑯琊、休閑瑯琊、兩富瑯琊的目標,大力實施“農業穩鎮、工業強鎮、生態立鎮、旅游興鎮”戰略,著力優化經濟結構,著力保障改善民生,著力加強黨的建設,大力開展沙金蘭生態功能區水環境綜合整治、“三改一拆”、集鎮整治、白沙溪治理、文化禮堂、新農村建設等系列民生工程,帶領瑯琊人民掀起了新一輪干事創業熱潮——
——瑯琊鎮2013年八大重點工作回眸
村級組織換屆選優配強村班子
根據區委村級組織換屆工作部署,瑯琊鎮于11月8日至12月27日,組織實施了村級組織換屆工作,鎮黨委統—思想,周密組織,嚴格程序,依法辦事,現已按時圓滿地完成了村級黨支部和村委會換屆選舉的工作,30個行政村共選舉產生村黨支部委員105名,村委委員114名;其中有女支委的行政村18個,女村委的30個;30個村支書,新任村支書11人,女性1名,30個村主任,“一肩挑”2個村。
按照區委的部署,瑯琊鎮迅速召開黨政班子會專題研究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動員全鎮力量投入村級組織換屆選舉。成立了由鎮黨委書記任組長的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實施方案,不定期組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換屆選舉工作,協調同有關部門的溝通聯系,及時掌握各個村換屆選舉出現的問題。同時成立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指導組和建立黨政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村制度,全程督促檢查、指導各村的換屆選舉工作,確保換屆選舉工作順利進行。
在這次換屆選舉中,一些群眾公認的能力強,能干事的村支部全部高票當選,5個村多年老支書主動讓賢,并向黨委推薦年紀輕能力強群眾基礎好的同志為候選人。
村級組織換屆選舉結束后,瑯琊鎮黨委政府把抓好新老班子及時、順利、平穩交接,作為衡量換屆選舉是否圓滿成功的重要標準,一方面召集落選的村干部召開座談會,做好換屆后相關人員的思想工作,耐心細致地交流溝通,爭取他們對新班子的支持;另一方面舉行了新當選村干部學習充電,安排了新農村建設、農村基層黨建、黨風廉政建設、村級民主管理等專題培訓,提升全鎮新一屆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使他們能夠適應新形勢下農村工作的新要求,真正成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引路人,成為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帶頭人。
沙金蘭水環境整治譜寫感人治水曲
瑯琊鎮自7月初開展沙金蘭水源整治工作,截至8月底,全面完成沙金蘭生態功能區內27家鋸板廠、6家養殖場的整治工作,拆除面積達13623.06平方米,比區委、區政府的期限要求提前一個月完成。
在這次整治行動中,除了認識到位、方案科學、目標明確、辦法得當以外,最關鍵的是瑯琊鎮有一支善于攻堅克難、團結協作的鎮村干部隊伍,和顧全大局的庫區群眾。整治攻堅期間,鎮人大主席華金龍的父親重病在床并不幸于8月30日過世,但他沒請過一天假;鎮紀委書記金秋權擔任鋸板廠整治組組長,每天沖在一線,一個月時間瘦了五六斤;市水利局掛職干部曹勝余與其他鎮干部一樣加班加點做工作;鎮人武部長楊大春白天忙新兵政審,晚上做農戶思想工作,連續工作導致膝傷復發,但仍拄著拐杖奮戰在一線;時任常務副鎮長廖天桂得知楊大春去江蘇新兵政審以及膝傷后,主動接過他的工作;滕步云9月底就要退休,但他仍然堅持“5+2”,“白+黑”,發揮了老干部積極作用;新蘭村是鋸板廠整治重點村,有24家,時任村書記丁仕彬、村主任徐建紅帶領村兩委干部從調查摸底開始一直配合鎮干部工作;時任岳村村主任華建平帶頭拆除自家廠房;27家鋸板廠經營戶、6家畜禽養殖戶都積極配合整治工作,他們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保護好這泓碧水。
為了鞏固整治成果,瑯琊鎮建立了長效管理機制。一是繼續做好生態保護宣傳工作,同時對功能區內百姓的生產生活加以引導,逐漸減少功能區內面源污染;二是定期開展巡查,加強對相關村考核,重點查看整治后續鞏固情況,防止出現污染源回流現象;三是引導群眾轉變觀念,促進生產生活轉型升級,將傳統的粗放式生產方式過渡到高效能、無污染,適合山區、半山區的生態產業中,并加大功能區污水處理工程的應用;四是積極扶持發展,向上爭取對功能區更多的關注、支持,使功能區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
“三改一拆”、土地復墾拓展發展新空間
為進一步拓展瑯琊鎮發展空間,2013年,在全省如火如荼開展“三改一拆”工作之際,瑯琊鎮要求在堅決打好“三改一拆”攻堅戰的同時,要加強土地復墾力度,做到不畏風雨,迎難前進。
“干好工作首先要剔除不敢干、不會干、不能干的思想,牢牢樹立‘一盤棋’意識”。瑯琊鎮黨委政府一再強調,不論是“三改一拆”工作還是土地復墾工作都具備專業性強,涉及面大,牽涉利益大,時間緊的特點,需要全體干部講政治、顧大局,思想上再統一,認識上再深入,行動上再扎實,拿出愚公移山的毅力,破繭成蝶的氣勢,螞蟻搬家的韌勁,不屈不撓的狠勁,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此次工作中,不斷開啟破冰之旅,不斷推進工作順利完成。
瑯琊鎮為確保“三改一拆”與土地復墾兩項工作能夠貫徹落實,在組織領導上,分別成立“三改一拆”領導小組和土地復墾工作組,全面統籌工作的有序展開,嚴格做到“一把手”親自參與、親自監督。在推進“三改一拆”工作中,以分中心為單位組成“三改一拆”工作組,由三個分中心書記擔任三個工作組組長,要求做到“四包”,即包任務、包思想、包拆除、包維護穩定,同時要求工作組成員積極與土管、規劃、供電等部門溝通合作,形成合力,明確職責,強化落實,截至目前,瑯琊鎮共拆除57處違法建筑,面積36216.88平方米,完成區政府下達任務103.48%;在推進土地復墾方面,瑯琊鎮土地復墾工作組做好近200畝面積的掃尾工作,在工作過程中,瑯琊鎮始終注意保護好群眾的合法權益,充分考慮群眾的合理要求,爭取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新的一年,瑯琊鎮將繼續深入推進“三改一拆”、土地復墾力度不減,乘勢而上,一方面做到依法重拳打擊頂風違建,健全管理機制,依法依規做到即查即拆,應拆盡拆,嚴防違建回潮、反彈,另一方面,仍然要加快土地復墾工作進度,保證土地復墾工作能順利進行。
“兩全”活動打造全科型鎮干部隊伍
按照區委關于加強鄉鎮街道干部隊伍建設和作風建設的要求,瑯琊鎮于3月初開始扎實推進以“樹形象、比實績、促提升”為主要內容的“全科干部、全心服務”活動,以達到“干部隊伍素質有新提升、干部群眾感情有新增進、干部服務效能有新提高、鄉鎮干部形象有新提升”的“四有”要求。
開設“全科干部全心服務”大講堂,每周開展至少一次夜學夜讀,以全科業務專題輔導課、村干部現身說法課、聯村工作經典案例分析、聯村干部交流聯村心得等為主要內容,提升全鎮干部服務群眾的能力水平;開展先鋒承諾,班子成員領銜負責全鎮20項重點工作(項目),明確工作整體目標、階段性目標和完成時限,倒排時間,完善工作機制;全鎮50多名鎮干部和村官,對年度重點工作目標、實事項目、服務作風等作出公開承諾120多項;深化周三服務日活動,要求村支書、主任每周三至少半天在村辦公樓辦公,為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謀劃下一步工作思路。同時,還積極統籌全鎮范圍內的部門更好發揮作用,將全鎮30個村按地域化分為網格,網格內所在村的聯村鎮干部、片區責任醫生、學校、銀行等駐鎮部門人員組成全科服務團隊每周三下村接訪,與基層群眾面對面接待,點對點回復群眾訴求。
與此同時,為拉近群眾距離,改善干群關系,徹底改變原來小轎車群眾看不見、摩托車群眾追不上尷尬局面,瑯琊鎮黨委政府提倡鎮干部、大學生“村官”從騎自行車的交通方式做起,充分利用周三服務日夜訪夜談這一時機,帶上民情記錄本,走入鄉間,走入地頭,貼近民意,了解民生,掌握民情,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著力打造服務型政府。
通過開展“全科干部、全心服務”活動,有效推進了干部作風轉變,打造了一支掌握全科技能、全面聯系群眾、實施高效服務的全科型鎮干部隊伍,為加快推進水環境整治、“三改一拆”、新農村建設等重點工作提供強有力保障。
“榜樣在身邊”弘揚社會正能量
7月1日,瑯琊鎮舉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2周年暨首屆“榜樣就在身邊”表彰大會,35位來自瑯琊鎮各行各業的“身邊榜樣”受到表彰。全鎮1000多名黨員干部與會共同感受身邊榜樣的力量。
6月初,瑯琊鎮在全鎮范圍內組織開展首屆“榜樣就在身邊”評選活動。經過提名推薦、審核公示、評審小組評議等程序,從全鎮各村、各單位推薦的53名候選人中最終評選出了“艱苦創業好書記、勤奮努力好主任、默默奉獻好干部、兩富建設帶頭人、孝老敬親好晚輩、永葆先進好黨員、熱心公益好公民、見義勇為真勇士”八類共35名“身邊的榜樣”。
帶領村民艱苦創業的好書記滕勤男、陳桂祥、滕根良,為村集體事業默默作出奉獻的盛偉斌,幾十年如一日照顧婆婆的好兒媳金秀文,熱心村公益事業的季春華,見義勇為致殘的葉國平……這些榜樣的感人事跡,集中展現了瑯琊鎮公民道德建設的豐碩成果,為全鎮黨員干部群眾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在這次評選活動中瑯琊鎮水碓村的葉國平、陳雪英夫婦分別被評為見義勇為真勇士、孝老敬親好晚輩。丈夫葉國平英勇抓盜被撞至重傷,無勞動能力,妻子陳雪英只能用她那堅強的意志和柔弱的肩膀扛起整個家,照顧丈夫、料理家務,孝敬公婆,夫婦的感人事跡在當地傳為一段佳話。當陳雪英攙著丈夫葉國平走上領獎臺時,臺下掌聲不斷。
文化禮堂筑起百姓精神家園
按照“文化禮堂、精神家園”的定位,瑯琊鎮2013年啟動了泉口村、浩仁村、東畈村、上盛村4家農村文化禮堂建設,以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豐富農民文化生活。
文化禮堂建設,是今年省委、省政府十件實事之一,是促進基層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具體舉措。一直以來瑯琊鎮都非常重視宣傳文化事業的發展,經常組織各類大型的宣傳文化活動的開展,以此來帶動農村宣傳文化事業的活躍,如開展了“慶七一、迎十八大”大型文藝匯演、舉辦“秀美瑯琊、生態家園”攝影比賽等大型文化活動,為群眾搭建了交流活動的平臺,受到群眾的歡迎。
在文化禮堂建設中瑯琊鎮要求各村充分挖掘歷史文化,結合和運用自己的特有文化,力求走特色化之路,形成不同的模式、風格和品牌,努力形成“一村一品”,如泉口村突出古窯址文化以及古墓文化、畬族少數民族文化;浩仁村突出“仁”的文化;東畈村運用保存較為完整的村大會堂,突出“和諧”、“與時俱進”;上盛村主要依托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敦倫堂,挖掘文化特色,通過圖片、展板等有形、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
目前,上盛村、浩仁村、東畈村、泉口已完成文化禮堂“兩堂五廊”建設,文化禮堂成為展示村莊形象、傳承村莊文化,傳承先賢精神、健身鍛煉娛樂、學習身邊楷模的精神家園。
大巖畈整治推進農業現代化
大巖畈處在瑯琊鎮金蘭水庫大壩下游,主要涉及浩仁、徐村、山后金、楊塘下、里陽、新田甫、棠坑源、新朱、徐楊、二聯等10個村,水力灌溉優勢明顯,但因為土地平整度差,村民耕作不便,土地產出率不高,制約著當地經濟的發展。為充分發揮出土地優勢,瑯琊鎮把大巖畈基本農田整治項目列入中低產田改造計劃,項目建設規模0.89萬畝,總投資1248萬元,于2013年1月開始進場施工。
項目于8月31日完工,完成土地整理0.89萬畝,襯砌灌渠30公里,襯砌排渠20公里,修建渠系建筑物300處,修建機耕路20公里,改良土壤0.6萬畝,營造農田防護林300畝。為了能夠使土地運用更科學、更合理,瑯琊鎮配合市農林局把土地進行統一整理。土地整理基本完成后,徐村、浩仁、楊塘下、二聯、新朱等五個村的2000畝土地要進行分田到戶,工作量非常大,鎮干部主動放棄周末及晚上的休息時間,加班加點,積極做好群眾工作,確保工程順利完成、惠及群眾。
通過項目建設,加強了大巖畈的農業基礎設施、防護林網等建設,減少了水土流失,美化了居住環境,為經濟作物的優質高產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改善了田地的保水、保肥能力,使土壤肥力得到較大程度提高。通過綜合整治,基本農田實現“田成方、林成行、路相通、渠相連”,成為規劃合理、設施配套、旱澇保收、環境優美、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標準良田,為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走向規模化、產業化奠定了基礎。
美麗鄉鎮建設鋪開秀美南山畫卷
瑯峰山綠林幽幽,白沙溪流水潺潺,白沙古堰威武橫臥……曾經單調的赤膊墻如今變成統一格調的白墻,修繕完工的祠堂古韻悠悠,村中池塘小橋流水,碧波蕩漾……修建一新的休閑廣場上,綠樹掩映,風景怡人,村民悠然自得地在散步、鍛煉……這就是今天的瑯琊。2013年,水利工程、美麗鄉村、集鎮整治等一系列工程使南山畫卷更加美麗,使瑯琊如翠玉更加通透亮麗。
白沙溪是一條有著厚重歷史文化積淀的灌溉惠民之溪,2000年前,東漢大將軍盧文臺親率子民筑成白沙溪三十六堰,成為造福一方的著名水利工程。如今,古老的白沙堰、成為后人緬懷古人功績的紀念碑。但是經過幾百年的沖刷,兩岸迎水坡已破壞嚴重。2013年,瑯琊鎮實施了白沙溪防洪堤壩工程與白沙溪瑯琊段溪岸景觀建設工程。兩項工程核定項目概算總投資為1803萬元,工程規模為綜合治理河長2.0公里,加固堤防2.88公里,(其中左岸2.0km,右岸0.88km),新建堰壩1座,設計防洪標準達到20年一遇,同時增設了紅色記憶、婺窯遺風、文臺生輝等文化景觀。工程于2013年3月進場施工,施工工期為12個月,根據施工計劃年底前完成主體工程,明年汛期前全面完成集鎮段治理。目前地基部分的開挖和襯砌工作已全部完成;現正在實施白沙溪第三堰恢復工程的基礎開挖,工程進展順利。
作為婺城區新農村建設秀美南山線重點鄉鎮之一,2013年瑯琊鎮根據“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方針,以“科學規劃、因村制宜、分類指導、生態秀美、整潔有序”為指導思想,帶領全鎮30個行政村積極投入新農村建設,重點爭創5個精品村、3個秀美村、22個潔美村。全年共投入2642.4萬元,拆除破舊房7.8萬平方米、新建村中休閑公園6個,種植景觀苗木88萬株,新增花壇面積11萬多平方米,綠化提檔共計投入1163萬元。目前,建設標準化垃圾房33座,配備垃圾桶3282只,垃圾車13輛,粉刷赤膊墻13.25萬平方米,安裝路燈102盞,硬化村中道路1.8萬平方米。通過新農村建設,瑯琊30個美麗鄉村,猶如一顆顆明珠,鑲嵌在南山之麓。
瑯琊鎮是區級中心鎮,作為全鎮30個行政村和近鄰沙畈鄉的重要商貿集聚地,車流、人流、物流密集,這也給集鎮管理帶來難度。2013年,瑯琊鎮開展了多次集鎮整治專項行動,對集鎮上通橋街、通南街、中山路、府林路等四條主要干道違章搭建棚、架進行集中拆除。前期,瑯琊鎮干部多次到各商鋪內開展調查摸底,并召開鎮機關干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相關村干部會議,制定整治方案、計劃,同時還舉行聽證會讓經營戶對整治方案提出意見建議,確保整治取得實效。在整治行動中,瑯琊鎮明確分工,鎮長擔任總指揮,分成四個工作小組,對通橋街、通南街、中山路、府林路等四條主要干道進行分片包干,明確目標責任,各司其職。整個專項整治行動共拆除違章搭建棚、架118處、4300余平方米,大大改善了集鎮面貌。
與此同時,瑯琊鎮還開展了集鎮綜合市場改造提升工作。據了解,瑯琊鎮綜合市場提升改造為瑯琊鎮2013年十大惠民實事之一,工程始于3月25日開工,于6月10日建設完成,占地面積為3300平方米,總投資達400多萬,擁有營業房64間,攤位120個。改造后的瑯琊綜合市場不僅改變了“臟亂差”的市場環境,更是吸引了周邊鄉鎮及金華市民前來購物。
2013年底,為加強集鎮管理,瑯琊鎮成立了行政執法中隊,這將為推進精品城鎮建設、創建秀美瑯琊,全面提升集鎮整體形象和品位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