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見上門聽 有困難上門幫 有糾紛上門解
5月15日傍晚,離鎮政府10公里的雅畈鎮壽溪村村民徐康華正準備吃晚飯,鎮黨委書記陳柏清推門而入表明來意:“當前全鎮正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今年,鎮黨委定下制度,全鎮干部走村訪戶、戶戶見干部,每周三、周六晚上必須下村上門傾聽群眾的意見。對鎮黨委政府發展經濟、‘五水共治’、鎮村干部作風等方面,歡迎大家提問題、提困難、提意見,幫助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查擺問題,整改作風。”
聞聽鎮黨委書記夜訪農家,壽溪村的十幾個村民蜂擁至徐康華家。大家七嘴八舌,忙著向陳柏清反映情況,陳柏清一一記錄。近兩個小時的交談,陳柏清共記下了30余條意見、問題和建議。山里的夜色來得早,從徐康華家里出來,已是晚上近9點鐘了,村里燈火已是星星點點。陳柏清叫上聯村干部,“走,到下一家看看。”
走過一段路見一戶村民家中亮著燈,陳柏清走了進去。主人叫徐永忠,有5位村民在座。見陳柏清到來,徐永忠很高興。“村里大多數農戶都種花卉苗木,能不能幫助建立更好的花卉苗木銷售渠道?”“農村交通狀況有了很大改變,但交通事故多了起來,政府有什么預防和化解辦法?”“農村黨組織活動較少,能不能與機關、單位、部門開展互聯共創活動?”對村民提出的意見建議,陳柏清一一記了下來。不知不覺,已是夜里10點多鐘了。
在雅畈鎮,像鎮黨委書記這樣,堅持夜訪農民的干部,并非一二,而是形成了制度。鎮干部深知農民白天忙于勞動,便利用晚上時間,進村入戶,排摸民情。聽說一農戶生病有困難,5月10日周六,吃過晚飯,該鎮華南分中心主任余根彩騎車找到了聯系村的何朔清家。何朔清今年78歲,這兩年兩次因中風到市中心醫院住院治療,現在右腿右手癱瘓,喪失勞動能力,希望能給予辦理殘疾補助。余根彩表態:“我會向相關部門及時反映。”他連夜幫何朔清寫好了申請報告。
雅畈鎮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鎮領導率先垂范,趁著老百姓“夜閑”走村訪戶,與百姓心貼心交流,幫困難、解矛盾、謀發展。“夜訪夜談”活動一改過去“白天干部找不到干活的村民、村民晚上找不著下班的干部”現象,談出黨員干部新形象,談出夜幕下干群魚水情。據不完全統計,全鎮干部利用晚上時間,上門收集意見和建議900余條,上門幫助解決困難和問題41個,化解矛盾糾紛39起。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