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蔣堂鎮的一個廢舊廠房里傳來一陣陣“轟隆隆”的機器聲,幾個工人正在緊張有序地工作著。你很難將這個破舊的廠房和這樣一串數字聯系起來:包括打雜的阿姨總共18個工人,年產值2000多萬元。這樣的數據讓人為之驚嘆,究竟是怎樣的老板能夠在這般破舊的廠房里創造如此高的產值呢?
![]() |
二起二落,一窮二白開始第三次創業
其實,這個破舊的廠房是億源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所在地,而經營這家公司的老板叫作鄭根銀,蔣堂鎮直里村人,一個從田地里摸打滾爬才有今日成就的老板。見到鄭根銀的時候,他身上透著質樸氣,似乎“老板”兩個字很難和他扯上聯系。
但就是這樣一個質樸的老板創造了如此好的成績。面對這樣的成績,他也只是笑笑說:“其實我的創業是失敗的。”見記者一臉迷惑,他慢慢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原來,早在1980年初的時候,當時不到20歲的鄭根銀還沒結婚就已經走上了創業之路,辦工廠做草帽,憑借著敏銳的生意嗅覺,草帽廠是越做越好,他也成為了蔣堂鎮的第一個萬元大戶。這可以說是鄭根銀的“一起”。
雖說“一起”給鄭根銀帶來了財富,但卻在辦草帽廠的過程中,他終究因為自己在做生意這一塊經驗不足而“跌倒”了。這是鄭根銀的“一落”。
“一起”“一落”,讓鄭根銀選擇回到農村種田。他承包了十幾畝土地,開始種果樹。這十幾畝田是鄭根銀的全部希望。可是,這十幾畝田地并沒有給鄭根銀帶來他想要的財富,相反,還讓他負債累累。四五年的時間投入,卻讓鄭根銀負債累累,這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而這四五年的時間,卻本應該是做生意的最佳時期。
可以說,鄭根銀做生意的前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一起”“一落”,讓他回到農民的起點,“再起”“再落”,此時的鄭根銀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積蓄。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鄭根銀開始了自己他的第三次創業———做來料加工!
起步難,難起步,他卻堅持下來了
1998年,鄭根銀認識的一個朋友的兒子在義烏做來料加工,收益還算不錯。在朋友的建議下,鄭根銀走上了來料加工的創業之路。這條路一開始走就并不順利,沒有積蓄,交通不便,沒有經驗,這一個個困難如同是一只只攔路虎一般阻礙著鄭根銀的創業腳步,但這并沒有讓他退縮。當時,鄭根銀已經結婚,老婆在豪森制衣做縫紉工。沒有資金,鄭根銀就把老婆每個月工廠里發的工資拿來做成本;交通不方便,要從義烏進貨,鄭根銀靠的就是乘大巴、坐公交車、騎自行車;沒有經驗,他就自己摸著石子過河,一點點積累。
剛開始起步的頭兩年,鄭根銀的狀況并沒有得到好轉,反而是一“賠”到底。連續兩年的虧損,鄭根銀并沒有放棄。問起原因,他說:“我覺得頭兩年是給我積累經驗用的,而且我看中這塊市場,農村有那么多的剩余勞動力,應該有很大的潛力。”
如同預言被驗證一般,在這之后,鄭根銀的來料加工廠開始慢慢走上正軌。請村里的老人、婦女來做,老人一個月至少可以掙個一兩百。鄭根銀的來料加工廠不僅讓自己的經濟有了很大的好轉,也帶領村民們走上了一條致富之路。如今走在村子里,老老少少都認識他,都夸他廠子辦得好,為他們謀福利了。
為了適應發展需要,2008年,鄭根銀成立了婺城區力峰工藝品來料加工廠,承接相框生意,開始生產自己的產品,并在技術和管理上不斷完善。相框生意,鄭根銀從未接觸過,也沒有這方面的相關技術。但這個骨子里透著不服輸的農民,卻用它來走更加寬闊的道路。創辦之初,鄭根銀把自己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車間里,他說:“我只要有時間就待在車間里,和工人們一起,鉆研生產技術,現在啊,生產線上機器的聲音不對,我就知道是哪里出了問題。”
一方面是來料加工生意,一方面是相框生意,兩條腿走路讓鄭根銀的工廠走得越來越穩,一步一個腳印邁向更高的臺階。2013年8月,鄭根銀再上一層樓,由個體轉型為企業,成立了金華市億源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農民老板的生意經
年產值2000多萬元,這個數字讓很多人都為之感慨。可是面對這樣的數字,這位農民出生的老板卻顯得很淡定,他認為,如今企業要想發展好,靠的不是勞動力,而是科技。鄭根銀不惜成本,投入了400多萬元改進廠里的生產設備。所以,在他的廠子里,你會看到這樣一幕情景:一條長20多米的生產線只有一個工人在作業,從開始的材料到最后完成的樣品,在一條生產線上就能夠完成,“這樣一來,我們可以在用人方面節省很多開支。”節省下來的開支,讓工人們可以獲得更高的勞動報酬,一來二去,在他的廠子里,留下來的基本上都是有技術、會干活的工人。以高科技來促進生產,以高報酬來留住技術工人,這是這位農村老板的第一個生意經。
除了節省開支,挖掘人才方面,鄭根銀還努力去開拓市場。2013年,鄭根銀和兒子帶著自己產品到巴西參加一年一度的產品展銷會。在展會上,鄭根銀看到了巴西這個市場,也讓更多的外國人知道了他的產品。如今,他的生意已經走出了國門,做到了海外。
他說:“一個企業找不到員工是老板的問題,一個產品賺不賺錢是要看這個產品對市場有沒有利潤。”憑借著這樣的經營理念,鄭根銀的生意越做越大,倉庫里的貨物正一包包打包起來,準備運往中東地區。
鄭根銀說,他從一個手握鋤頭的農民成為資深的來料加工經紀人,就是要帶領村民走上一條共同致富的道路。如今,他已連續8年獲評婺城區來料加工最佳誠信經紀人、優秀經紀人、來料加工創新獎等榮譽稱號。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