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省現代農業園區和糧食生產功能區(以下簡稱“兩區”)建設現場會召開。省長李強專門批示要求各地各部門,要持之以恒地深化“兩區”建設,以此引領加快打造綠色農業強省,實現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走出一條具有浙江特色的農業現代化新路子。
會議強調,下一階段,“兩區”建設要緊緊圍繞綠色農業強省建設,突出“五個堅持”。一要堅持穩糧為先,守好浙江糧倉。有條件的地方,要加快建設一批旱糧生產功能區,多渠道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要堅守“糧食生產功能區必須姓糧”的底線,遏制住糧食生產功能區“非糧化”的趨勢。二要堅持生態為基,建設清潔田園。要以農業部將我省確定為全國唯一生態循環農業試點省為契機,以“兩區”為先行區,大力推廣應用農牧結合、稻魚共生等新型種養模式,著力構建生態循環體系。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減少化肥農藥用量,全面治理畜禽養殖污染,科學利用農業資源。三要堅持質量取勝,打造綠色品牌。要深入推進農業生態化、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要加強農產品的生產環境環節、生產環節、流通環節的監管;要加快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和誠信機制建設。四要堅持科技先行,加快“機器換人”。要大力發展現代種業,深入實施現代種業發展工程,培育發展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集團和一批區域性、專業性種業龍頭骨干企業;加強科技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努力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要推進農機農藝融合,加快農業領域“機器換人”,并積極發展精準農業、智慧農業。五要堅持效率導向,優化經營體系。要積極推進十大主導產業轉型升級,聯動發展二產三產,創新農業經營組織機制,以主導產業為重點,打造一批農業全產業鏈示范樣板,培育一批產業關聯緊密、分工協作、功能互補的產業集群。
近年來,婺城區以“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保持農業平穩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總目標,以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為主線,以農業兩區建設為主抓手,積極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努力構筑“三化兩區一中心”發展新格局,全區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八大主導產業快速提升,農業“兩區”建設步伐穩健,全區農業經濟保持了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2013年全區實現農業總產值29.5億元,“兩區”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
糧食生產穩步推進
婺城區素有“浙中糧倉”美譽,是金華市最重要的產糧區,擁有全國首個有機稻米生產示范基地,先后多次獲評糧食生產先進縣。近年來,各級政府不斷加大糧食扶持力度,有效地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實現了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的穩定發展。2013年糧食播種面積為34.68畝,總產量為13.6萬噸(包含金西)。涌現出了一枝秀有機米、群飛大米、綠巨人功能米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稻米品牌。預計今年全區糧食播種面積19.3萬畝左右,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春糧面積0.4萬畝,總產704噸,分別比上年增8.11%和增8.73%;早稻面積3.6萬畝,比去年減5.01%;單季稻面積6.8萬畝,與上年基本持平;預計晚稻面積3.2萬畝,比上年增3.56%。油菜面積3.08萬畝,產量3141.6噸,分別比去年增3.36%和5.42%。
主體培育不斷加強
農業要走市場化、產業化、規模化、工業化之路,必須要通過培育壯大現代農業經營主體來實現。近年來,婺城區通過扶大育強,農業“兩區”內已培育農業龍頭企業2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30家、合作社成員1.2萬名。同時,我區大力培育新型農民,引導農民創業創新,每年培訓農業實用人才達4000人,為農業“兩區”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圍繞“兩區”建設規劃,區農業部門加強“溝、渠、田、林、路”綜合治理,不斷強化基礎設施配套,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截至目前,全區已累計投入資金4.98億元,糧食生產功能區內新建修復機耕路144.51公里、排灌渠道243.47公里,修建機埠44座、下田坡2961個,完成渠道清理54.3公里;現代農業園區內已新建機耕路103.5公里、溝渠109.7公里,各類大棚2128畝、噴滴灌8144畝、蓄水池8957立方米、畜禽舍9.73萬平方米、保鮮冷庫1242立方米、標準魚塘2000畝,新增畜禽養殖設備2780臺(套),完成土地整理與地力提升土地4840畝。
種質資源更加豐富
種質資源基地建設培育工作也是婺城農業“兩區”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東方紅經濟林苗木精品園(東方紅林場)“三籽”(油茶、油桐、烏桕)種質資源庫已收集保存種質資源1648份,是我國油茶、油桐、烏桕、薄殼山核桃等木本油料遺傳改良、良種生產、高產示范的重要基地。竹馬茶花精品園(國際山茶物種園)收集山茶物種204個,占世界山茶物種的80%以上,品種之多居世界第一。竹馬杜鵑花精品園已培育杜鵑新品種1000余個,其中有35個獲得國家新的種權。安地桂花主導產業示范區(華安桂花種質資源庫)收集各類桂花品種167個,占我國桂花栽培品種的80%,是全國品種最齊全的桂花物種基地之一。
農牧結合優化環境
為認真貫徹省、市“五水共治”工作部署,切實抓好畜牧業污染專項整治,婺城區大力推廣農牧結合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生產模式,在開展農牧對接、種養配套等情況調研的基礎上,選擇水稻、蔬菜和苗木等不同對象,新建農牧結合示范基地3個。3個基地建成后預計每年消納利用沼液1.8萬噸,節本增效50萬元。目前,基地建設工作正有序推進中。
此外,除3個示范基地外,其他需要使用沼液的基地及農戶由區能源辦統籌安排,試點成功后逐步輻射推廣到各重點產糧鄉鎮、種植大戶,以此促成養殖場與種植業基地的有效對接,實現規模養殖場排泄物資源化利用。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