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在瑯琊集鎮街頭看到,幾位穿統一服裝的環衛工人正仔細地清掃街道上的落葉、垃圾,連路邊花壇、河溝內的垃圾,他們都清理出來。“你瞧,變化多大呀,臟亂差的現象沒有了,交通秩序也好了很多,環境好了生意也好做了!”通橋街上一位商鋪老板高興地說。集鎮環境衛生的變化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為了改善集鎮衛生,提高環境質量,讓群眾生活得更好更舒心,近年來,瑯琊鎮不斷加大投入,購買了人力三輪車、垃圾清運車等衛生機械設備、聘用農村保潔員加強保潔,同時也多次開展集鎮環境衛生整治行動,鎮干部也多次走上街頭打掃衛生,但較大的投入并沒有換來預期的回報,集鎮“臟亂差”的現象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群眾對環境的不滿情緒一直沒有消減。該鎮調查發現,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一些保潔員責任意識不強,工作不力,清掃也不徹底;有的保潔員為了圖省事,把垃圾掃到路邊的河溝中,導致河溝成為“臟亂差”的“重災區”。長期以來集鎮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成為擺在瑯琊鎮黨委、政府面前最現實的難題。
集鎮面貌是一個鄉鎮的名片。瑯琊集鎮所在地瑯琊徐村,作為全鎮30個行政村和近鄰沙畈鄉的重要商貿集聚地,環境面貌好壞直接影響瑯琊鎮的形象。為有效改變集鎮環境衛生臟、亂、差的狀況,走出“整治、反彈、再整治、再反彈”的怪圈,瑯琊鎮黨委政府開拓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在多次考察論證的基礎上,采取集鎮環衛保潔市場化運作模式,將集鎮范圍內51344平方米道路、人行道、樹池、花壇等處清掃保潔,集鎮周邊白沙溪5.7公里河道、灣后坑2.5公里河道、山周溪2.5公里河道保潔交由市環衛處下屬保潔公司管理,規范運作。
市場化運作讓瑯琊鎮找到了破解“臟亂差”反彈的有效途徑。他們與保潔公司簽訂合同以后,集鎮環境衛生都歸保潔公司管理,合同對環境衛生整治的范圍、時間、標準、承包價格、雙方責任給出了具體明確的規定,例如對集鎮道路保潔標準是:清潔人員必須統一著裝,采用8小時清掃保潔制,路面潔凈要達到“三無”(無果皮紙屑、無土石雜草、無積泥堆積物),降塵灑水作業每周至少一次等。河道保潔同樣采用8小時工作制,清理打撈物及時清運指定地點,日常保潔和河道巡查相結合,發生臺風、暴雨后要加強保潔力度。而鎮政府的職責主要是負責監管保潔公司的保潔狀況,每周進行督查。
瑯琊鎮環境衛生市場化運營一段時間以來,群眾普遍反映集鎮環境、路面衛生比以前干凈多了。“環境衛生實現市場化運作不但改變集鎮環境狀況,而且還能夠把鎮村干部從繁重的環境衛生事務中解脫出來,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抓發展、惠民生。下一步,環境衛生市場化運作模式將逐步向集鎮周邊村莊延伸。”瑯琊鎮相關負責人說。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