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ecicy"><acronym id="ecicy"></acronym></nav>
  • <pre id="ecicy"><cite id="ecicy"></cite></pre>
    <center id="ecicy"></center><s id="ecicy"><kbd id="ecicy"></kbd></s>
    <s id="ecicy"><em id="ecicy"></em></s>
    • <sup id="ecicy"></sup>
        <option id="ecicy"><small id="ecicy"></small></option>
        網站首頁新聞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網視圖庫中心新聞專題婺城政務金華新聞連線浙江國內新聞國際新聞外媒婺城
        您當前的位置 :     婺城新聞網 > 新聞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聞

        中共金華市婺城區委關于全面深化法治婺城建設的決定

        (2015年2月2日中共金華市婺城區第六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通過)
        2015-02-10 08:34:41  來源:  婺城新聞網  作者: 

          中共金華市婺城區第六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市委六屆八次全會精神,按照《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共浙江省委關于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設的決定》和《中共金華市委關于全面深化法治金華建設的決定》的部署,結合婺城實際,研究全面深化法治婺城建設問題,作出如下決定。

          一、全面深化法治婺城建設的總體目標

          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堅持以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金華市委決定精神為主線,堅持立足全局和長遠來統籌謀劃,堅持抓系統和抓具體相統一,科學確定全面深化法治婺城建設的目標體系,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實干理念,確保法治建設落到實處。全面深化法治婺城建設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型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全面深化法治婺城建設要提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黨的建設的法治化水平,力爭到2020年,法治中國、法治浙江、法治金華建設在婺城取得顯著成效,法治建設工作整體走在全省前列。

          依法執政水平明顯提高。黨委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有效改進,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要求得到全面落實,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全面進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進一步鞏固和完善。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職能,依法行政水平明顯提高,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司法體制機制不斷健全。司法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改革穩步推進,基本形成科學合理的司法管理體制和規范高效的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司法公信力顯著提高,司法權威得以充分彰顯。

          法治監督體系更加嚴密。法律監督得到進一步強化,監督機制不斷完善,監督能力明顯提升,權力行使得到有效監督,違法行為得到及時糾正和制裁,執法過錯和錯案責任得到追究。

          公民權利得到有效保障。公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政治參與有序擴大,民意表達渠道暢通,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得到有效落實,法治專門隊伍、法律服務隊伍和法學專家隊伍不斷壯大,社會公平正義得到有效維護。

          公民法治素質全面提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法治價值得到普遍認同,法治文明不斷進步,法律素養和法制觀念進一步增強,全社會崇尚法治、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自覺依法辦事的氛圍基本形成。

          二、全面深化法治婺城建設的主要內容

          (一)建設法治政府

          1.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不得作出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其義務的決定。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加快政府權力清單、企業投資項目負面清單、責任清單、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清單和政務服務網等“四張清單一張網”建設。加大簡政放權力度,依法公開權力運行流程,建立健全集陽光政務、行政審批、便民服務等于一體的網上政務服務體系,逐步實現網上審批、網上服務、網上執法、網上交易、網上監管,加強政府精細化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堅持清理審批前置環節與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并舉、權力下放與指導監管并重,確保行政審批管理權限下放到位,確保政府投資項目統籌規劃和系統推進機制落實到位。深入推進工商注冊便利化改革,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推動公共資源市場配置,創新政府履行職能方式方法,推廣政府購買服務,推進政府部門社會信用等信息共享。發揮法制機構在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方面的組織協調和督促指導作用。

          2.健全依法決策工作機制。堅持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制定重大行政決策出臺前向人大報告制度。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和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制度。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為政府部門、鄉鎮的重大決策、行政行為、合同行為提供法律意見或進行法律論證。重大決策、對外簽訂的合同、行政許可、行政處罰必須有法制審查。探索推進公眾意見征詢委員會建設,健全涉及群眾利益的重大事項決策公示、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和聽證制度。

          3.規范行政執法行為。細化完善行政執法裁量權基準制度。完善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嚴格執行行政執法案件主辦人制度以及案件審核、質量跟蹤評判制度。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加強日常執法監督檢查,規范輔助執法人員管理。加強行政執法信息化建設,建立行政許可、行政處罰信息共享、案件通報制度,提高行政執法效率和規范化水平。充分發揮行政復議依法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暢通行政復議渠道,提升行政復議公信力。切實保護行政相對人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尋求救濟的權力。認真落實《行政訴訟法》,支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落實行政機關出庭應訴制度,健全尊重并執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健全行政機關對司法建議的反饋制度。

          4.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綜合執法,整合行政執法主體,理順執法部門體制,理清執法機關職責權限,相對集中執法權,合理配置執法力量,大幅減少執法隊伍種類。加強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構建設,完善城管執法機制,理順行政強制執行體制。嚴格實行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嚴格行政執法責任制,建立評議考核制度,全面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嚴格執行罰繳分離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完善案件移送標準和程序。

          (二)推進公正司法

          1.完善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積極穩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各項工作,支持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按部署推進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省級統一管理工作,探索實行法院、檢察院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權和審判權、檢察權相分離。建立健全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得將法官、檢察官調離、辭退或者作出免職、降級等處分。

          2.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進一步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建立健全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執行權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體制機制。完善審判委員會、檢察委員會制度,完善檢察長列席審委會制度。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建立檢察機關與行政執法部門的監督合作機制。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變立案審查制為登記立案制。完善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行訴訪分離,嚴厲懲治虛假訴訟、惡意訴訟、無理纏訴行為。明確司法機關內部各層級權限,建立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制度。正確履行分工職責,完善主審法官、合議庭、主任檢察官、主辦偵查員辦案責任制。明確紀檢監察和刑事司法辦案標準和程序銜接,健全職務犯罪線索受理、分流、查辦、信息反饋機制。完善對涉及公民人身、財產權益的行政強制措施實行司法監督制度。(下轉3版)

          3.加強司法規范化建設。嚴格落實中央和省市委關于司法體制改革的各項舉措。完善防錯糾錯“制度鏈”,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全面推行量刑規范化改革,規范司法機關自由裁量權行使。加快建設政法系統信息化平臺,推動實現跨部門網上執法辦案業務協同。落實完善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依法公開制度。建立涉案財物集中管理中心和信息網絡平臺,實行涉案財物處理信息公開。加快建立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威懾和懲戒機制,依法保障勝訴當事人及時實現權益。

          4.加強人民群眾司法參與保障。依法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調解、司法聽證、涉訴信訪等司法活動的權利。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逐步實行人民陪審員不再審理法律適用問題、只參與審理事實認定問題。探索完善人民陪審員隨機抽選方式,探索建立專家陪審機制。落實實名舉報答復和舉報人保護機制,完善當事人權利義務告知、群眾旁聽庭審、司法聽證、網絡司法拍賣等制度。加快推進法院“一站式”訴訟服務、檢察院綜合性受理接待中心等窗口建設。

          5.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依法保障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知情權、陳述權、辯護辯論權、申請權、申訴權。堅決防止和糾正冤假錯案,健全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法律原則的工作制度。嚴格落實防止冤假錯案各項制度,嚴禁違反司法程序辦案,嚴禁刑訊逼供、體罰虐待和非法取證,深入推進刑事案件偵查訊問同步錄音錄像制度,完善對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偵查手段的司法監督。嚴格落實涉法涉訴信訪執法錯誤糾正和瑕疵補正機制,保障當事人依法行使申訴權利,對不服司法機關生效裁判、決定的申訴,逐步實行由律師代理制度。對聘不起律師的申訴人,納入法律援助范圍,應援盡援。

          (三)建設法治社會

          1.健全公民權益保障機制。構建黨政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體系,健全農村法律顧問工作機制,積極為農村提供法律服務,幫助困難群眾依法獲得法律援助。健全完善社會矛盾預警、利益表達、協商溝通、救濟救助等機制,暢通群眾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法律渠道,解決好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依法保護群眾的信訪權利,完善領導干部定期接訪、約訪、下訪制度,推廣聯合接訪、網上信訪等做法,依法完善涉法涉訴信訪事項終結制。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及時反映和協調人民群眾各方面各層次利益訴求。創新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健全特殊人群管理服務機制。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依法維護殘疾人和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完善調解、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建立健全重大矛盾糾紛領導包案、掛牌督辦和責任追究制度。加強人民調解組織建設,深化區域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不斷拓寬人民調解覆蓋面。繼續組織探索“老娘舅”調解模式,在勞調等多種調解平臺上建立“老娘舅”調解模式。加強鄉鎮(街道)、村(社區)、企事業單位調解組織和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建設,做好醫患、交通、環保、征地拆遷、工資福利和歷史遺留問題等重點領域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

          2.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深化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增強基層干部法治觀念和法治為民意識,提高依法辦事能力,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全面深化法治婺城建設中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鄉鎮(街道)要把依法加強社會治理作為重要職責,發揮推動基層依法治理的重要作用。健全基層法治機構,抓好人民法庭、檢察室、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層執法司法單位建設,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機制。加強社區法官工作室和巡回法庭建設,充分發揮法律咨詢服務功能,保障重點工程開展和民生權益。完善村民自治、社區居民自治和企業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基層選舉、決策、管理、監督機制。健全村級重大事務決策機制,發展和推廣“后陳經驗”,全面落實“五議兩公開”和村務監督制度,探索村(居)務公開、廠務公開的新途徑新辦法。發揮市民公約、村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推動基層協商民主建設長效化。總結試點經驗,制定推進基層參與和協商民主的指導性意見,推進基層協商民主面上推開。深化“街道民主協商議事會”等基層協商民主形式,鞏固社區民情懇談會、民主聽證會、民情溝通日等有效機制,推動鄉鎮(街道)、村(社區)、企事業單位公共事務協商治理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社會組織培育發展、規范管理機制和評價體系,鼓勵支持更多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

          建立健全社會組織參與社會事務、維護公共利益、幫教特殊人群、預防違法犯罪的機制和制度化渠道,支持行業協會商會類社會組織發揮行業自律和專業服務功能。探索建立城鄉社區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建立健全村(社區)機構掛牌、考核評比、創建達標準入機制。

          3.深入推進平安婺城建設。以法治為引領,創新發展“楓橋經驗”,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面落實維護社會穩定責任制。全面推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健全群體性事件應急處置機制。深化“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立集整治、管理、建設、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治理長效機制,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影響社會安定的問題。完善社區矯正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拓展動態實時監管空間,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廣泛動員群眾組織、專業團體、社會企業、研究機構參與社區矯正工作。增加矯正工作人員,落實矯正幫教志愿者報酬。依法嚴厲打擊暴力恐怖、涉黑犯罪、邪教和“黃賭毒”、“盜搶騙”等突出治安問題,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依法強化危害食品藥品安全、影響安全生產、損害生態環境、破壞網絡安全等重點問題整治。依法妥善處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會問題,促進民族關系、宗教關系和諧。

          三、全面深化法治婺城建設的主要措施

          (一)加強黨的領導

          1.嚴格遵守和維護憲法和法律。要強化依憲治國意識,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堅持維護憲法和法律尊嚴。各級黨政機關、基層組織和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

          一切違反憲法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和糾正,保證憲法和法律實施。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強化憲法宣傳教育,開展憲法日活動。落實憲法宣誓制度,凡經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或決定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正式就職時公開向憲法宣誓。

          2.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堅持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支持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責、大膽工作、發揮作用。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加快推進黨內民主制度建設。健全黨委依法決策程序和機制,強化全委會決策和監督作用,規范主要領導干部職責權限,全面實行黨代表任期制,試行街道年度黨員代表會議制度。各組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堅決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貫徹黨委決策部署。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健全區委定期聽取政法機關工作匯報制度。區委政法委要把工作著力點放在把握政治方向、協調各方職能、統籌政法工作、建設政法隊伍、督促依法履職、創造公正司法環境上,帶頭依法辦事,保障憲法和法律正確統一實施。建立健全政法機關黨組織重大事項向區委報告制度、黨組(黨委)成員依照工作程序參與重要決策和重要業務制度。領導和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在依法治區中積極發揮作用。

          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重視黨內法規的學習和宣傳工作,強化黨內法規的執行監督,加強對領導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的監督,提高黨內法規制度執行力。完善醞釀、提議、論證、研究、審議的黨內依法民主決策機制,推進重大事項決策咨詢制度化、規范化。健全黨內規范性文件制定機制,嚴格執行發文預審和文件內容前置審核制度。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嚴守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自覺接受黨章黨規黨紀的剛性約束,嚴肅查處違反黨章黨規黨紀的行為,堅持抓早抓小,防止小錯釀成大錯、違紀走向違法。

          3.堅持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快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和實踐創新。進一步健全人大在監督憲法和法律實施、重大事項決定、人事任免等方面的職責體系,探索開展對人大常委會選舉和任命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履職評議。健全黨委領導人大工作制度,支持和保障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加強自身建設,優化人大代表和常委會組成人員結構,進一步完善人大代表議案審議和建議辦理工作。深化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推進人大代表“兩聯系、一發揮”工作。加強對基層人大工作指導,完善鄉鎮(街道)人大參與決策和決定基層重大事務的制度和機制建設。

          4.堅持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充分發揮人民政協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作用。健全協商方式,深入開展政治協商、行政協商、民主協商、社會協商、基層協商以及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等,不斷拓寬協商渠道,增強協商實效。建立健全協商議題提出、活動組織、成果采納落實和反饋機制。依照政協章程的規定保障政協委員的各項民主權利,鼓勵和支持政協委員議政建言。

          5.提高黨員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黨員干部要牢固樹立法治意識,增強法律信仰,帶頭遵守法律、依法辦事,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各級領導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嚴格依照法律規定、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權力,決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進一步提高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法治意識和能力,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把憲法法律列入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內容,定期開展領導干部法治知識輪訓。堅持把遵守憲法作為衡量干部德才素質的重要標準,把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作為考量干部的重要內容,切實把黨的領導貫徹到法治建設的全過程和各方面。

          (二)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

          6.深化黨務、政務、司法公開。加大黨內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和解釋力度,建立健全黨內規范性文件定期集中清理制度和及時清理機制。建立健全黨內情況通報、黨內事務聽證咨詢等制度,暢通黨員意見表達渠道。建立健全黨委常委會和全會邀請黨代表列席制度,探索完善黨務公開的途徑和形式。不斷深化政務公開,重點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準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健全人民群眾申請公開政府信息依法受理和限期答復制度。健全政府信息公示公告及保密審查機制。按要求全面推進行政處罰結果網上公開。全面推進陽光司法工程,推進審判、檢務、警務公開,依法及時公開執法司法依據、程序、流程、結果和生效法律文書。加強法律文書釋法說理,健全生效法律文書統一上網和公開查詢制度。健全檢察機關終結性法律文書公開上網制度。

          7.完善權力監督體系。加強監督制度建設,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

          加強黨內監督。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完善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制度,規范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干部職責權限。

          加強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加強對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監督,建立健全法規規章實施情況報告制度,確保法律法規得到有效實施。加強對“一府兩院”的監督,規范行政和司法權力行使。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決算審查監督和國有資產監督,探索開展對各類園區預算監督。改進監督方式,健全專題詢問、質詢、特定問題調查等制度。

          加強行政監督。加強對政府內部權力的制約,對財政資金分配使用、國有資產監管、政府投資、政府采購、公共資源轉讓、公共工程建設等權力集中的部門和崗位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定期輪崗,強化流程防控,防止權力濫用。加強政府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發揮行政監察作用,強化執法監察、廉政監察、效能監察。完善審計監督,推進審計職業化建設,探索建立審計監督與法律監督相銜接工作機制。

          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建立健全黨委政法委執法監督機制,健全檢察建議、專項監督等制度。完善人民監督員制度,重點監督檢察機關查辦職務犯罪的立案、羈押、扣押凍結財務、起訴等環節的執法活動。規范執法行為,反對粗暴執法、野蠻執法,堅決懲治貪贓枉法、假公濟私、侵犯人權、挾嫌報復等違法行為。依法規范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的接觸、交往行為,堅決懲治司法掮客,防止利益輸送。對因違法違紀被開除公職的司法人員、吊銷執業證書的律師,終身禁止從事法律職業,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加強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加強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完善民主監督機制,充分發揮好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民主監督職能。健全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民主監督機制。拓展公眾參與監督渠道,整合優化投訴舉報平臺,建立完善輿論監督制度,支持媒體依法履行輿論監督職能。

          加大問責力度。認真執行黨政領導干部問責規定,全面推行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建立重大行政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及責任倒查機制,抓好“監督、執紀、問責”,依法追究違法行政、濫用職權、久拖不決、失職瀆職等行為,對造成重大損失、惡劣影響的,嚴格追究有關領導和工作人員的法律責任。建立依法行政責任倒查機制,對政府及部門因不履行依法行政領導責任,導致本地區、本系統一年內發生多起嚴重違法行政案件,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要嚴肅追究其主要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員的相關責任。健全責令公開道歉、停職檢查、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罷免等問責方式和程序。建立問責跟蹤監督制度,規范問責后免職人員重新任職的條件和程序。

          8.加強懲防體系建設。鞏固和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從嚴治黨“八個方面”要求,堅決反對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持之以恒抓好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實,嚴格落實省委“六個嚴禁”、“28條辦法”,市委“25條意見”和區委“25條實施辦法”,著力構建作風建設長效機制。健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制度體系,完善配套措施。健全財務預算、核準和審計制度,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切實精簡會議活動和文件簡報。積極穩妥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

          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依法嚴厲懲處腐敗行為和腐敗分子。強化黨委(黨組)主要負責人的“第一責任人”責任和黨委(黨組)成員的“一崗雙責”。堅持“一案雙查”,對發生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的地方、部門和單位,既要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又要嚴肅追究領導責任。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全面深化紀檢監察派駐機構改革,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加強對紀委辦案活動的監督,確保依法依紀安全文明辦案。完善黨內監督十項制度,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廉潔自律規定,健全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任職回避、述職述廉述德述法等制度規定,積極開展新提任領導干部有關事項公開制度試點。

          (三)深化法治教育

          9.提高全民法治意識和法律素質。強化黨委和政府對普法工作的領導,把堅持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長期基礎性工作。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充分發揮宣傳、文化、教育部門和人民團體在普法教育中的職能作用,加強普法講師團、普法志愿者隊伍建設,建立社會“大普法”工作格局。深入開展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活動,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重點加強國家工作人員、黨員干部、企業家、青少年和外來務工人員的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全面落實學校法治教育計劃、教材、課時、師資。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加強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中的運用。把法治教育納入精神文明創建內容,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加快“信義婺城”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引導公民把誠實守信作為基本行為準則,營造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氛圍。

          10.圍繞中心工作拓展法治實踐平臺。堅持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破攻堅”等轉型升級“組合拳”,嚴格依法辦事,強化法律執行,健全依法推進重點工作的機制,著力推動事關民生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問題破解,力促轉型升級,不斷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整合法律服務資源,助推中心工作納入法治軌道。加強法規政策宣傳教育,利用正反典型,善于以案釋法,推動形成遵法守法良好氛圍,發揮法治的保障和推動作用。

          (四)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

          11.提高法治工作隊伍綜合素質。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提高行政執法隊伍、司法隊伍、政府法制隊伍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健全法治工作干部和法學人才交流機制,推行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法官、檢察官。關心關愛法治工作者,加快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法治工作人員管理制度,加快完善職業保障體系。

          12.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嚴格法律職業準入,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完善律師執業權利保障機制和違法違規執業懲戒制度,加強律師執業操守和道德建設。推動黨政機關和人民團體普遍設立公職律師,倡導企業聘用公司律師。加強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推進勞動爭議仲裁隊伍專業化建設。

          (五)加強工作機制建設和督查考核

          13.健全法治婺城建設的工作機制。健全黨委領導,人大、政府、政協分別負責,各部門分工實施的法治建設工作機制,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落實區委建設法治婺城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研究解決重大問題的機制。健全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制度,制定落實路線,細化任務分解,明確進度要求,完善協調機制,加強督促檢查。落實成員單位工作責任,完善聯動機制,增強工作合力。加強宣傳和輿論引導,營造全社會良好的法治建設環境。

          14.建立健全法治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評估標準。完善考核評估方式方法,健全與綜合考評體系之間的銜接機制,加大對各級各部門法治創建的考核力度,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和領導干部任期目標管理責任制。強化考核結果運用,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干部的重要內容,努力使提拔使用的干部法治素養好、依法辦事能力強。各部門要結合各自實際,制定具體貫徹意見和配套措施,做好專項督查,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3.加強司法規范化建設。嚴格落實中央和省市委關于司法體制改革的各項舉措。完善防錯糾錯“制度鏈”,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全面推行量刑規范化改革,規范司法機關自由裁量權行使。加快建設政法系統信息化平臺,推動實現跨部門網上執法辦案業務協同。落實完善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依法公開制度。建立涉案財物集中管理中心和信息網絡平臺,實行涉案財物處理信息公開。加快建立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威懾和懲戒機制,依法保障勝訴當事人及時實現權益。

          4.加強人民群眾司法參與保障。依法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調解、司法聽證、涉訴信訪等司法活動的權利。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逐步實行人民陪審員不再審理法律適用問題、只參與審理事實認定問題。探索完善人民陪審員隨機抽選方式,探索建立專家陪審機制。落實實名舉報答復和舉報人保護機制,完善當事人權利義務告知、群眾旁聽庭審、司法聽證、網絡司法拍賣等制度。加快推進法院“一站式”訴訟服務、檢察院綜合性受理接待中心等窗口建設。

          5.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依法保障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知情權、陳述權、辯護辯論權、申請權、申訴權。堅決防止和糾正冤假錯案,健全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法律原則的工作制度。嚴格落實防止冤假錯案各項制度,嚴禁違反司法程序辦案,嚴禁刑訊逼供、體罰虐待和非法取證,深入推進刑事案件偵查訊問同步錄音錄像制度,完善對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偵查手段的司法監督。嚴格落實涉法涉訴信訪執法錯誤糾正和瑕疵補正機制,保障當事人依法行使申訴權利,對不服司法機關生效裁判、決定的申訴,逐步實行由律師代理制度。對聘不起律師的申訴人,納入法律援助范圍,應援盡援。

          (三)建設法治社會

          1.健全公民權益保障機制。構建黨政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體系,健全農村法律顧問工作機制,積極為農村提供法律服務,幫助困難群眾依法獲得法律援助。健全完善社會矛盾預警、利益表達、協商溝通、救濟救助等機制,暢通群眾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法律渠道,解決好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依法保護群眾的信訪權利,完善領導干部定期接訪、約訪、下訪制度,推廣聯合接訪、網上信訪等做法,依法完善涉法涉訴信訪事項終結制。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及時反映和協調人民群眾各方面各層次利益訴求。創新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健全特殊人群管理服務機制。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依法維護殘疾人和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完善調解、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建立健全重大矛盾糾紛領導包案、掛牌督辦和責任追究制度。加強人民調解組織建設,深化區域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不斷拓寬人民調解覆蓋面。繼續組織探索“老娘舅”調解模式,在勞調等多種調解平臺上建立“老娘舅”調解模式。加強鄉鎮(街道)、村(社區)、企事業單位調解組織和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建設,做好醫患、交通、環保、征地拆遷、工資福利和歷史遺留問題等重點領域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

          2.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深化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增強基層干部法治觀念和法治為民意識,提高依法辦事能力,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全面深化法治婺城建設中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鄉鎮(街道)要把依法加強社會治理作為重要職責,發揮推動基層依法治理的重要作用。健全基層法治機構,抓好人民法庭、檢察室、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層執法司法單位建設,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機制。加強社區法官工作室和巡回法庭建設,充分發揮法律咨詢服務功能,保障重點工程開展和民生權益。完善村民自治、社區居民自治和企業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基層選舉、決策、管理、監督機制。健全村級重大事務決策機制,發展和推廣“后陳經驗”,全面落實“五議兩公開”和村務監督制度,探索村(居)務公開、廠務公開的新途徑新辦法。發揮市民公約、村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推動基層協商民主建設長效化。總結試點經驗,制定推進基層參與和協商民主的指導性意見,推進基層協商民主面上推開。深化“街道民主協商議事會”等基層協商民主形式,鞏固社區民情懇談會、民主聽證會、民情溝通日等有效機制,推動鄉鎮(街道)、村(社區)、企事業單位公共事務協商治理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社會組織培育發展、規范管理機制和評價體系,鼓勵支持更多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

          建立健全社會組織參與社會事務、維護公共利益、幫教特殊人群、預防違法犯罪的機制和制度化渠道,支持行業協會商會類社會組織發揮行業自律和專業服務功能。探索建立城鄉社區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建立健全村(社區)機構掛牌、考核評比、創建達標準入機制。

          3.深入推進平安婺城建設。以法治為引領,創新發展“楓橋經驗”,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面落實維護社會穩定責任制。全面推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健全群體性事件應急處置機制。深化“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立集整治、管理、建設、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治理長效機制,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影響社會安定的問題。完善社區矯正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拓展動態實時監管空間,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廣泛動員群眾組織、專業團體、社會企業、研究機構參與社區矯正工作。增加矯正工作人員,落實矯正幫教志愿者報酬。依法嚴厲打擊暴力恐怖、涉黑犯罪、邪教和“黃賭毒”、“盜搶騙”等突出治安問題,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依法強化危害食品藥品安全、影響安全生產、損害生態環境、破壞網絡安全等重點問題整治。依法妥善處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會問題,促進民族關系、宗教關系和諧。

          三、全面深化法治婺城建設的主要措施

          (一)加強黨的領導

          1.嚴格遵守和維護憲法和法律。要強化依憲治國意識,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堅持維護憲法和法律尊嚴。各級黨政機關、基層組織和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一切違反憲法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和糾正,保證憲法和法律實施。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強化憲法宣傳教育,開展憲法日活動。落實憲法宣誓制度,凡經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或決定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正式就職時公開向憲法宣誓。

          2.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堅持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支持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責、大膽工作、發揮作用。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加快推進黨內民主制度建設。健全黨委依法決策程序和機制,強化全委會決策和監督作用,規范主要領導干部職責權限,全面實行黨代表任期制,試行街道年度黨員代表會議制度。各組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堅決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貫徹黨委決策部署。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健全區委定期聽取政法機關工作匯報制度。區委政法委要把工作著力點放在把握政治方向、協調各方職能、統籌政法工作、建設政法隊伍、督促依法履職、創造公正司法環境上,帶頭依法辦事,保障憲法和法律正確統一實施。建立健全政法機關黨組織重大事項向區委報告制度、黨組(黨委)成員依照工作程序參與重要決策和重要業務制度。領導和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在依法治區中積極發揮作用。

          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重視黨內法規的學習和宣傳工作,強化黨內法規的執行監督,加強對領導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的監督,提高黨內法規制度執行力。完善醞釀、提議、論證、研究、審議的黨內依法民主決策機制,推進重大事項決策咨詢制度化、規范化。健全黨內規范性文件制定機制,嚴格執行發文預審和文件內容前置審核制度。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嚴守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自覺接受黨章黨規黨紀的剛性約束,嚴肅查處違反黨章黨規黨紀的行為,堅持抓早抓小,防止小錯釀成大錯、違紀走向違法。

          3.堅持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快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和實踐創新。進一步健全人大在監督憲法和法律實施、重大事項決定、人事任免等方面的職責體系,探索開展對人大常委會選舉和任命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履職評議。健全黨委領導人大工作制度,支持和保障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加強自身建設,優化人大代表和常委會組成人員結構,進一步完善人大代表議案審議和建議辦理工作。深化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推進人大代表“兩聯系、一發揮”工作。加強對基層人大工作指導,完善鄉鎮(街道)人大參與決策和決定基層重大事務的制度和機制建設。

          4.堅持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充分發揮人民政協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作用。健全協商方式,深入開展政治協商、行政協商、民主協商、社會協商、基層協商以及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等,不斷拓寬協商渠道,增強協商實效。建立健全協商議題提出、活動組織、成果采納落實和反饋機制。依照政協章程的規定保障政協委員的各項民主權利,鼓勵和支持政協委員議政建言。

          5.提高黨員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黨員干部要牢固樹立法治意識,增強法律信仰,帶頭遵守法律、依法辦事,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各級領導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嚴格依照法律規定、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權力,決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進一步提高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法治意識和能力,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把憲法法律列入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內容,定期開展領導干部法治知識輪訓。堅持把遵守憲法作為衡量干部德才素質的重要標準,把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作為考量干部的重要內容,切實把黨的領導貫徹到法治建設的全過程和各方面。

          (二)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

          6.深化黨務、政務、司法公開。加大黨內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和解釋力度,建立健全黨內規范性文件定期集中清理制度和及時清理機制。建立健全黨內情況通報、黨內事務聽證咨詢等制度,暢通黨員意見表達渠道。建立健全黨委常委會和全會邀請黨代表列席制度,探索完善黨務公開的途徑和形式。不斷深化政務公開,重點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準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健全人民群眾申請公開政府信息依法受理和限期答復制度。健全政府信息公示公告及保密審查機制。按要求全面推進行政處罰結果網上公開。全面推進陽光司法工程,推進審判、檢務、警務公開,依法及時公開執法司法依據、程序、流程、結果和生效法律文書。加強法律文書釋法說理,健全生效法律文書統一上網和公開查詢制度。健全檢察機關終結性法律文書公開上網制度。

          7.完善權力監督體系。加強監督制度建設,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

          加強黨內監督。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完善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制度,規范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干部職責權限。

          加強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加強對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監督,建立健全法規規章實施情況報告制度,確保法律法規得到有效實施。加強對“一府兩院”的監督,規范行政和司法權力行使。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決算審查監督和國有資產監督,探索開展對各類園區預算監督。改進監督方式,健全專題詢問、質詢、特定問題調查等制度。

          加強行政監督。加強對政府內部權力的制約,對財政資金分配使用、國有資產監管、政府投資、政府采購、公共資源轉讓、公共工程建設等權力集中的部門和崗位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定期輪崗,強化流程防控,防止權力濫用。加強政府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發揮行政監察作用,強化執法監察、廉政監察、效能監察。完善審計監督,推進審計職業化建設,探索建立審計監督與法律監督相銜接工作機制。

          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建立健全黨委政法委執法監督機制,健全檢察建議、專項監督等制度。完善人民監督員制度,重點監督檢察機關查辦職務犯罪的立案、羈押、扣押凍結財務、起訴等環節的執法活動。規范執法行為,反對粗暴執法、野蠻執法,堅決懲治貪贓枉法、假公濟私、侵犯人權、挾嫌報復等違法行為。依法規范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的接觸、交往行為,堅決懲治司法掮客,防止利益輸送。對因違法違紀被開除公職的司法人員、吊銷執業證書的律師,終身禁止從事法律職業,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加強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加強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完善民主監督機制,充分發揮好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民主監督職能。健全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民主監督機制。拓展公眾參與監督渠道,整合優化投訴舉報平臺,建立完善輿論監督制度,支持媒體依法履行輿論監督職能。

          加大問責力度。認真執行黨政領導干部問責規定,全面推行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建立重大行政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及責任倒查機制,抓好“監督、執紀、問責”,依法追究違法行政、濫用職權、久拖不決、失職瀆職等行為,對造成重大損失、惡劣影響的,嚴格追究有關領導和工作人員的法律責任。建立依法行政責任倒查機制,對政府及部門因不履行依法行政領導責任,導致本地區、本系統一年內發生多起嚴重違法行政案件,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要嚴肅追究其主要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員的相關責任。健全責令公開道歉、停職檢查、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罷免等問責方式和程序。建立問責跟蹤監督制度,規范問責后免職人員重新任職的條件和程序。

          8.加強懲防體系建設。鞏固和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從嚴治黨“八個方面”要求,堅決反對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持之以恒抓好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實,嚴格落實省委“六個嚴禁”、“28條辦法”,市委“25條意見”和區委“25條實施辦法”,著力構建作風建設長效機制。健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制度體系,完善配套措施。健全財務預算、核準和審計制度,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切實精簡會議活動和文件簡報。積極穩妥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

          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依法嚴厲懲處腐敗行為和腐敗分子。強化黨委(黨組)主要負責人的“第一責任人”責任和黨委(黨組)成員的“一崗雙責”。堅持“一案雙查”,對發生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的地方、部門和單位,既要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又要嚴肅追究領導責任。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全面深化紀檢監察派駐機構改革,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加強對紀委辦案活動的監督,確保依法依紀安全文明辦案。完善黨內監督十項制度,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廉潔自律規定,健全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任職回避、述職述廉述德述法等制度規定,積極開展新提任領導干部有關事項公開制度試點。

          (三)深化法治教育

          9.提高全民法治意識和法律素質。強化黨委和政府對普法工作的領導,把堅持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長期基礎性工作。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充分發揮宣傳、文化、教育部門和人民團體在普法教育中的職能作用,加強普法講師團、普法志愿者隊伍建設,建立社會“大普法”工作格局。深入開展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活動,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重點加強國家工作人員、黨員干部、企業家、青少年和外來務工人員的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全面落實學校法治教育計劃、教材、課時、師資。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加強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中的運用。把法治教育納入精神文明創建內容,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加快“信義婺城”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引導公民把誠實守信作為基本行為準則,營造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氛圍。

          10.圍繞中心工作拓展法治實踐平臺。堅持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破攻堅”等轉型升級“組合拳”,嚴格依法辦事,強化法律執行,健全依法推進重點工作的機制,著力推動事關民生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問題破解,力促轉型升級,不斷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整合法律服務資源,助推中心工作納入法治軌道。加強法規政策宣傳教育,利用正反典型,善于以案釋法,推動形成遵法守法良好氛圍,發揮法治的保障和推動作用。

          (四)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

          11.提高法治工作隊伍綜合素質。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提高行政執法隊伍、司法隊伍、政府法制隊伍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健全法治工作干部和法學人才交流機制,推行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法官、檢察官。關心關愛法治工作者,加快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法治工作人員管理制度,加快完善職業保障體系。

          12.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嚴格法律職業準入,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完善律師執業權利保障機制和違法違規執業懲戒制度,加強律師執業操守和道德建設。推動黨政機關和人民團體普遍設立公職律師,倡導企業聘用公司律師。加強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推進勞動爭議仲裁隊伍專業化建設。

          (五)加強工作機制建設和督查考核

          13.健全法治婺城建設的工作機制。健全黨委領導,人大、政府、政協分別負責,各部門分工實施的法治建設工作機制,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落實區委建設法治婺城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研究解決重大問題的機制。健全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制度,制定落實路線,細化任務分解,明確進度要求,完善協調機制,加強督促檢查。落實成員單位工作責任,完善聯動機制,增強工作合力。加強宣傳和輿論引導,營造全社會良好的法治建設環境。

          14.建立健全法治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評估標準。完善考核評估方式方法,健全與綜合考評體系之間的銜接機制,加大對各級各部門法治創建的考核力度,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和領導干部任期目標管理責任制。強化考核結果運用,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干部的重要內容,努力使提拔使用的干部法治素養好、依法辦事能力強。各部門要結合各自實際,制定具體貫徹意見和配套措施,做好專項督查,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責任編輯:吳晗曉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聞網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聞網官方微信
        批準文號:浙新辦2008[ 15 ]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備09057527號
        金華市婺城區新聞傳媒中心主辦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加盟單位
        美女制服一二三区,国产永久免费爽视频在线,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翘臀,992tv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 <nav id="ecicy"><acronym id="ecicy"></acronym></nav>
      • <pre id="ecicy"><cite id="ecicy"></cite></pre>
        <center id="ecicy"></center><s id="ecicy"><kbd id="ecicy"></kbd></s>
        <s id="ecicy"><em id="ecicy"></em></s>
        • <sup id="ecicy"></sup>
            <option id="ecicy"><small id="ecicy"></small></opti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曰韩无码无遮挡a级毛片|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无码| 免费永久看黄在线观看app|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永久| 亚洲五月六月丁香激情|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成人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又黄又硬又湿又黄的|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re国产视频| 男男强行扒开小受双腿进入文| 日本xxxx裸体bbbb|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亚洲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ljr绿巨人地址| 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的三级毛片| mhsy8888| 欧美黄色片免费观看| 女人18与19毛片免费| 午夜影院免费观看| www.一级毛片| 毛片大全免费看| 在线观看免费精品国产|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99精品无人区乱码1区2区3区| 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女教师| 亚洲毛片在线看| 四虎最新紧急更新地址| 日本边吃奶边摸边做在线视频| 国产720刺激在线视频| 久9re热这里精品首页| 荡公乱妇蒂芙尼中文字幕| 波多野结衣乱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免费综合一区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麻豆文化传媒精品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