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金華市婦聯和婺城區婦聯的有關領導到婺城區調研和指導山區農村來料加工發展,當來到沙畈鄉賽畈村范芳平的來料加工點時,發現了讓人眼前一新的和諧場景:30多位60歲以上的老人齊刷刷坐成一排,一邊嘴里有說有笑,一邊手腳利索地做著干花。“吃飯在村里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賺錢在村里,平日里和大家的相處也越來越融洽了,現在我們老年人的生活有滋有味。”今年80歲的范良法高興地說,自己一天做干花能賺40多元,一年下來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范芳平算得上是賽畈村來料加工發展的先驅者,前些年,他意識到村里的年輕人都在外謀生就業,留下來的老人平日里不是無所事事,就是喝酒打牌,這樣的情況大部分山區農村普遍存在。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范芳平決定引進來料加工。“來料加工方便易學,賺錢簡單,一經引入便受到了村民的歡迎。”范芳平還說,從目前現狀來看,來料加工不僅能讓老人們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所尊,某種程度上還促進了農村的和諧。
然而,賽畈村的例子只是婺城區來料加工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區婦聯按照“布點、擴面增覆蓋,扶大、扶優強帶動,增量、提質促轉型”的工作思路,著力推進來料加工業的發展。2014年,全區有加工點已達629個,從業人員達2.5萬余人,年加工費累計發放36963.83萬元,比上一年增加1.46%。從業人員人均加工費14000余元。來料加工已輻射到了19個鄉鎮(街道)96%的行政村和社區,專業村(社區)135個。累計成功轉為企業有75家,去年完成“個轉企”2家。加工特色初步形成了“一鄉一品”、“多村一品”的來料加工特色基地(專業村、專業社區),成為百姓(特別是西南山區百姓)增收致富的好途徑。
同時,婺城區婦聯加大各類資金扶持力度。2014年,區婦聯發放各類扶持獎勵資金17.3萬元,其中用于補助來料加工女經紀人創業創新資金7.6萬元,獎勵“個轉企”1萬元、加工大戶(年發放工資300萬元)2.7萬元、先進村和社區6萬元。此外,區農辦還安排了來料加工以獎代補資金88萬元。
為何來料加工能在婺城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原因是區婦聯從“四個方面”著手,有效推進了來料加工業的發展。一是全面宣傳動員,實現來料加工業新突破。區委區政府出臺《關于扶持西南山區發展的實施意見》,召開全區來料加工推進會,表彰來料加工先進村(社區)和經紀人,進一步明確來料加工業發展的思路目標任務以及獎勵辦法;二是努力搭建平臺,實現來料加工業務新發展。組織來料加工經紀人幫助山區和移民村創辦來料加工點,帶領部分經紀人參加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以及廣交會等。三是開展各類培訓,實現從業人員素質新提升。組織各鄉鎮街道婦聯開展縫紉、裁剪、箱包等來料加工短期培訓;四是幫助解決發展資金,實現來料加工新推進。積極幫助經紀人解決小額貼息貸款(去年共為8名經紀人貸款145萬元),督促各鄉鎮街道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并開展來料加工場所安全生產檢查,消除安全隱患。
創新改變命運,思路決定出路。2015年,區婦聯堅持以“四個全面”為抓手,轉變思想觀念,轉變發展方式,確定目標,堅持穩中求進,支持創業創新,提高經紀人“三換三高”意識(發展換腦、電商換市、機器換人,提高質量、提高品牌、提高效益三種意識),推進來料加工業轉型升級。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