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以往流行起來的神曲,必不可少的因素就是廣場舞大媽,可以說神曲往往都是由廣場舞大媽追捧起來的。近日,金華市文化館開錄了新的排舞教材,但不同一般的排舞背景音樂,這一次的背景音樂選的卻是金華的民歌和婺劇,目的就是讓廣場舞大媽跳著自己本地特色的音樂,把金華的地方音樂傳播到全國各地。在金華的廣場舞大媽們正興致勃勃地跳著最本地的廣場舞時,記者采訪了金華市文化館的舞蹈干部彭越紅,看看這特色的廣場舞是怎么被流行起來的。
把舞蹈和特色音樂相融合
彭越紅是金華市文化館的舞蹈干部,生活在藝術世家的她也變成了從事舞蹈工作的一員。1993年,彭越紅就進入了市文化館工作,如今在文化館從事舞蹈的培訓、輔導、創作和研究。而這一次想到把廣場舞的背景音樂融入本地特色,可以說是彭越紅在下基層推廣群眾文化的過程中得到的靈感。
在文化館工作的舞蹈干部們,常常會下基層推廣群眾文化,其中包括鄉鎮、學校、機構等,對彭越紅來說這既是一種工作,也是一種體驗。這幾年群眾文化的推廣也的確是做得越來越好,在鄉下也經常可以看到晚飯過后聚集在村里空曠地跳舞的大媽們。在下基層推廣群眾文化的過程中,彭越紅發現,大多數的廣場舞背景音樂都是些流行歌曲,有些大媽們雖然平時不愛聽,但因為常常跳廣場舞也時常能哼上幾句流行歌,彭越紅就想為什么不能把金華本地的特色音樂融入在舞蹈中呢,在跳舞的同時還能推廣本地音樂,何樂而不為?
今年年初,金華市文化館就對《采用金華民間音樂融合排舞推廣群眾文化》進行了立項,工作人員結合金華本地的民間文化特色,收集、采編婺劇及地方民間音樂,并融入民俗和現代舞元素,改編加工成了具有金華特色的“排舞”3首,其中《茶山村》、《鳳仙花》是以金華民歌為背景,《花生子》則根據婺劇曲牌創編。
彭越紅表示,此次排舞教學帶采用“分解動作教學+節目示范表演”的模式進行拍攝編輯,編排的舞蹈動作新穎,風格獨特,簡單易學,是一套普及推廣金華民歌廣場舞很好的音視頻教材,排舞教學帶的錄制還特意邀請了亞太國際排舞聯合會浙江省委員會藝術總監秦建偉做指導。其中有一首還運用了婺劇的音樂和動作,用戲曲手法結合排舞是全國首創。
“金華市跳廣場舞的人數還是非常龐大的,大家在茶余飯后跳跳舞既可以鍛煉身體還可以豐富自己的娛樂生活,而在推廣群眾文化的過程中,我們現在做的就是把舞蹈和特色音樂相結合,通過排舞這個載體,讓金華的民間音樂被大家所熟知。”彭越紅說,“4月份的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排舞培訓班上,由于編排錄制的排舞因為曲目做得比較完整,很有特色,將作為教材向全省推廣,如今的創新排舞在全省推廣已經有800人左右。接下來,我們還要向‘世界排舞協會’申請論證,通過的話就能向全世界推廣了。”
給愛好藝術的人提供平臺
在文化館,彭越紅要做的就是對舞蹈的推廣,而推廣的人群則不單單是少兒或老人,而是各個年齡段喜愛舞蹈的人。彭越紅告訴記者,今年除了參加4月份的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排舞培訓班外,8月份文化館還將讓喜愛跳舞的群眾參加浙江省排舞大賽和群眾舞蹈大賽,把所創作的排舞在大賽當中體現出來。這段時間文化館的工作就是通過對舞蹈骨干的培訓,把舞蹈用以點帶面、層層推廣的方式把排舞推廣到基層去,讓老百姓們都能跳上屬于自己金華本地的舞蹈。
不僅是舞蹈方面,最近金華市文化館還開始舉辦第三屆少兒器樂大賽,除此之外,文化館還將以往舉辦過的少兒聲樂大賽和少兒舞蹈大賽,三個賽事輪流每年舉辦一次,目的就是為了提供給孩子們一個自我展現的平臺,對孩子們的藝術素養進行提升。據了解,少兒器樂大賽分為三個區進行海選,現在已經開始了婺城區的海選,彭越紅表示,如果有孩子對器樂大賽有興趣的話可以報名參賽。
對于舞蹈的創作方面,同樣也是文化館舞蹈干部的工作之一,彭越紅告訴記者這就需要在生活中尋找素材,像《球場夕陽紅》、《勞動協奏曲》都是從生活中捕捉的素材再加以自己獨特的感受來設計舞蹈的。“這兩個舞蹈所要表達的意思都是說老年人在舞蹈、運動中能夠做到老有所樂,傳達出一種老年人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而自己也能在舞蹈創作中提升水平。”彭越紅說。
對于如今大家對舞蹈的認識和舞蹈發展的現狀,彭越紅表示現在人們的欣賞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喜愛跳舞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像之前舉辦過的全國舞蹈大賽、舞林爭霸,這些舞蹈的賽事都能夠讓更多的舞者找到展示自己的平臺,在舞者表演的同時還能讓老百姓欣賞舞蹈、加深對舞蹈的認識。”彭越紅說,“現在越來越多的小孩子把舞蹈當成自己的興趣愛好,而其中男孩子學舞蹈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說明家長已經有意識地在培養孩子對于舞蹈的興趣,以后喜歡舞蹈、欣賞舞蹈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