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義”教育是學校德育的基石,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也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必須承擔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開展“信”“義”教育,弘揚誠信美德,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而且能夠有力地促進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傳承“信”“義”,讓愛溢滿校園。
【關鍵詞】信義愛 教師學生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孟子·離婁下》
“兼相愛,交相利。”——墨子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于義,言可復也。”——《論語》
“信”“義”是道德的鏡子,“信”“義”是一個人的名片,如何捍衛道德文化,如何提升中華民族的道德素質,我認為應該從孩子抓起。作為一名一線的小學教師,我認為校園文化的教育與熏陶尤為重要。在這個物欲橫流、思想道德利益不斷沖擊的社會,引導學生從小樹立“信”、“義”思想十分迫切。學校作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有必要、更有責任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將來更好的為祖國服務。
下面,筆者就如何培養學生的“信”“義”思想,淺述以下幾點。
一、誦讀經典,塑造規范,傳承信義
國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它沉淀于歷史的長河,而又升華于現代的社會,既是延續傳統的紐帶,又是開創未來的階梯。在小學中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有利于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更有利于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
由于山區學生多為留守兒童,家長大多都是文盲,家庭教育缺失。學生的行為規范急需學校去教育。上學期開始,我校開設了國學經典誦讀社團,全校性的學習和觀看弟子規系列動畫片,研讀《弟子規》,傳承中華文化,陶冶性情品德,提高語文素養,發掘發展潛能,推進素質教育。
從“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懂得“凡是開口說話,首先要講究信用,欺詐不實的言語,在社會上可以永遠行得通嗎?”從“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理解“德行高尚者,名聲自然崇高;人們敬重他,并非他的容貌外表好。”……
學生們從《弟子規》的誦讀中,知道了禮義廉恥,懂得了誠信待人、關愛他人等等中華傳統美德及高尚品德。課間、校內外都能看到同學們文明游戲、團結友愛的身影,見到老師能主動問好,一股美德之風在校園內外吹開。
另外,通過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加強了優秀文化熏陶,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培養學生成為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少年君子。更進一步提高了師生的精神品位和人文素養,讓誦讀經典之風充滿校園,讓信義之氣飄蕩在校園。
二、學習模范,知信明義,傳承信義
列寧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是無聲的力量,是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典范,是行為規范化的模式。榜樣是活的教科書,具有生動、形象、具體的特點。對學生具有更大的說服力,更強的感染力,對學生形成良好習慣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學生的一個心理特點就是模仿。他們可塑性強,給他們樹立什么榜樣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給他們做榜樣,就可以激勵他們向積極的方向去努力。
在學校少先隊教育及班級教育中,教師就應該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大至領袖楷模,小至身邊同學,學生們的爭強好勝心理,會使他們不由自主地以其為標準要求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班級教育中,我就經常利用榜樣教育來激勵學生。
“生命中的感動”主題班會,我例舉了感動金華、感動中國的人物孟祥斌。孟祥斌用盡最后一絲力氣救出輕身女青年,他用一次輝煌的隕落,挽回另外一個生命。別去問值還是不值,生命的價值從來不是用交換體現。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給我們一個溫暖的啟示。
“誠信“主題班會,同學們認識了踐行信義做人傳承信義做事的褚玉國,山東青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褚玉國不但要求自己及員工講信義,還把信義思想傳遞給廣大中小企業。以此優化企業客戶,調整貸款投向。他敢于創新,倡導并推出了以信義盟約為載體,實行雙向選擇、相互監督的中小企業信用聯盟,并向6個這樣的信用聯盟累計發放貸款10億元,實現了集中支持的目的。2011年末,該行公司類貸款余額達到39.5億元,有力地支持了當地近55%的中小企業發展,成為縣域企業成長的強力“助推器”。
這樣的榜樣無處不在,學生們從他們身上找到了道德的鏡子,大家經常對照檢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不僅如此,班內還形成了一股正氣之風,每位同學都愛護班級榮譽,對老師、同學文明有禮。期末,學校還組織各班評選“希望之星”,如文明之星、敬老之星……此舉,更進一步推動了學生個人素養的提升。
三、播撒關愛,收獲溫暖,傳承信義
“信”“義”是誠信、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學生們在學校不僅要學習知識,學習文化,更要學習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信”“義”的傳承就是大“愛”的傳承,作為教師,作為班主任,更有責任引導學生學會關愛他人、關心社會,傳播“信”“義”之愛。
我的一位學生——王英特,她是我們班的班長,個子高,跳舞很有水平。記得那次,學校里要備戰婺城區文藝匯演的節目,經常在放學后還要再加練一些時間。那天下午放學了,王英特和校舞蹈隊員們還在緊張的排練,我因為臨時有事要早點離開,又擔心她待會排練回來后太晚見不到我,一個人回家會不安全,就在她的課桌上留了一張小紙條,上面是這樣寫的:“王英特,結束排練后,收拾好東西,盡快回家,路上注意安全!”
這只是一張普普通通的留言紙條,這是我作為班主任應該做到的叮囑!而之后,當我在王英特的“陽光少年”的發言稿上看到她寫的這段話,我的心深深的感動了。這段話,我一輩子都記得:“從埋怨您的嚴厲苛刻到體味到您的良苦用心,我的心智成長了。從您贊許的微笑中,我知道自己離您的期望又進了一小步。只是您還是那么細心的呵護我,因為舞蹈訓練最后一個回到教室,準備離開的時候發現桌子上留下您的紙條,叮嚀我安全回家。我的心里暖暖的,我把這個小紙條小心的珍藏。因為它在我內心深處的小太陽里注入了好多愛的正能量。希望有一天,我會把這種能量好好的傳播發揚。”
我想,我是幸福的,因為我幸福地住進了學生們的心田里,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價值!我相信,我給他們播種的是一顆“信”“義”的種子,而衍生出的是一種“愛”,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友好、信任的愛。這種愛會陪伴他們,一生受用。
教育無小事,事事皆教育。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營造信義校園的和諧環境,教育學生以信義為本,以誠信為榮,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信”“義”之愛溢滿校園。古人云:眾人齊心、齊力斷金。相信通過學校、家庭、社會以及學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共鑄“信”“義”金華、和諧家園。
(作者單位:婺城區沙畈小學)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