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水槽上這些冬瓜皮是可堆肥垃圾,應該扔進有‘會爛’兩個字的垃圾桶。”昨天清晨6點多,“長山八老太”之一的傅阿香已經和搭檔一起,在長山三村主街上執行起了“公務”——指導并監督該村村民進行正確的垃圾分類。與她們一起分工合作的,還有“八老太”的其他成員。她們兩人一組,分片區在村中走街串巷,檢查每家每戶門前的分類垃圾桶,確定“可堆肥垃圾扔一桶,其他垃圾扔一桶”。
近兩個小時的檢查結果讓老太太們“挺滿意”,“八老太”的隊長徐巧圭笑著告訴記者:“大家都向我反饋,檢查到的家庭,絕大多數都分類分得挺好的;少數有扔錯的,經我們老太提醒,都態度很好地表示‘下次會注意’。”
“八老太”有了新身份——垃圾分類勸導員
說起來,“長山八老太”在婺城區已頗有名氣。她們都是長山鄉三村的村民,年齡最大的已經82歲,最小的也已67歲,因共同的表演愛好和熱心腸,于10年前組建了一支表演隊。從最初為村民表演開始,慢慢走上了長山乃至婺城全區的各類文藝舞臺。特別是最近兩年以“五水共治”、“垃圾分類”為內容的幾個快板節目,在婺城觀眾中受到廣泛好評。如今,“八老太”又有了新身份——長山三村垃圾分類勸導員。
今年6月,長山三村啟動了垃圾分類工作。為了讓村民盡快了解垃圾分類,在鄉黨委政府的指導下,該村黨支部書記李根成親自掛帥,帶領村兩委其他成員拉橫幅,懸掛、張貼宣傳牌、宣傳標語,挨家挨戶發放倡議書,簽訂房前屋后“三包”責任書,忙得不亦樂乎。這一工作也得到了“八老太”的鼎力相助,她們特別創作了以垃圾分類為內容的快板節目《五水共治建家園》,為村民進行表演:“垃圾不能隨便倒,不可回收放一桶……”這一系列的宣傳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使長山三村的村民們都基本了解了垃圾分類工作,絕大多數人也表態支持這項工作。
可是,“聽說是一回事,真正動手做了又是另一回事”。7月底,村里近500戶家庭的分類垃圾桶全部發放到位,由此全村垃圾分類工作正式進入實施階段。可是,前期村兩委檢查發現,真正落實垃圾分類的村民并不多。絕大多數村民“搞不清楚怎么分”,也有少數村民“覺得太麻煩”。就在村兩委為此而苦惱時,婦代會主任葉素芬想到了“八老太”:“能不能請她們幫忙向村民宣傳一下垃圾分類?”葉素芬的想法,得到了村兩委主要領導的支持。“當天我就找徐巧圭說了這事兒,她一口答應下來,馬上找‘八老太’商量。沒等第二天,‘八老太’就回話了,她們愿意監督村民實施垃圾分類,而且‘不教會所有村民不收兵’。”葉素芬回憶。
每天挨家挨戶上門——當好垃圾分類“好管家”
隨后,在長山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八老太”胸口掛起了“勸導員”的牌子,人手一把鐵夾,每天清晨開始巡邏三村的大街小巷。“‘八老太’都是熱心人,在村里人緣比較好。我們還根據她們熟悉的區域把村里劃成了四個片區,讓她們兩人一組開展勸導。事實證明,讓她們出馬效果很好。這么大年紀的老太太來教你分類垃圾,還是做義務工,誰也不好意思給她們甩臉色。少數原本嫌麻煩的村民,看著老太太天天上門,一邊幫自己家里的垃圾分類,一邊還反復教你怎么分,慢慢就不好意思了,自己主動分類了。”葉素芬坦言。
記者在現場也看到,“八老太”工作相當認真,每一只垃圾桶都要打開檢查,一旦發現放錯的垃圾,她們總是先用鐵夾將其“挪窩”,然后耐心提醒村民“下次注意,別再分錯了”。也有少數一些村民將垃圾桶放在家中,一旦這些村民出門,“八老太”自然無法檢查他們的垃圾分類情況。對此,盡職的“八老太”也想出了應對辦法。“對沒檢查到的家庭,只要在菜市場或路上遇見了,我們就會上前問問情況,有時候也通過垃圾收集員了解一下,確定對方已經落實好分類,就可以放心了。”“八老太”之一的傅寶金表示。
難得的是,“八老太”的工作還得到了其家人的支持。傅阿香14歲的孫子就經常會幫奶奶宣傳:“垃圾分類很簡單,就是把可以腐爛變肥料的放在一個桶里;不會爛的放在另外一個桶里……”正是靠著這樣的努力,僅僅過去了一個多月時間,如今的長山三村就實現了90%以上農戶垃圾分類。對此,“八老太”在高興之余也很冷靜:“我們還要繼續努力,不僅要實現家家戶戶都做好垃圾分類的目標,還要一直堅持勸導、監督,直到大家都把這一行為養成習慣為止。”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