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督導組一行來婺城實地檢查“三改一拆”行動和“無違建”創建工作,記者隨著三改辦的工作人員一同前往了竹馬鄉、沙畈鄉和城東街道,記者了解到,今年婺城區的這三個鄉鎮街道將要爭創并命名“無違建”鄉鎮(街道)。
沿著沙畈鄉周村的石板路一路進村,可以看到很多的危舊老房都被拆除了;竹馬鄉將拆違與垃圾分類、環境整治等工作相結合,村莊多了一份清新與美麗;城東街道的老舊小區通過升級改造,居民們稱贊連連。今年婺城區全面爭創“無違建”,這三個鄉鎮(街道)作為領頭羊,積極推動著婺城區“三改一拆”工作中心向“無違建”創建轉移。
竹馬鄉
今年以來,竹馬鄉地毯式推進“一戶多宅”、危舊房、房前屋后、兩路兩側整治工作,集中力量逐個村進行排查并實施拆除。近期對聯民村的整治過程中,拆除“一戶多宅”和危舊房共計21戶,1060余平方米,釋放出的村莊空間可供10余戶農戶建房,并可合理規劃村內道路、綠化等。
“拆舊建新”,一直是竹馬鄉在實施“三改一拆”行動中的有效方法,既有序拆除了“一戶多宅”,又保障了村民建房需求,更消除了重大安全隱患,可謂是一舉多得。聯民村的拆除工作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的能動性,鄉長吳祝芳帶領鄉工作人員多次到村現場動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勸導村民自拆,村干部們更是全程參與、日夜上門做思想工作,得到了村民的支持,確保了“三改一拆”工作水到渠成,成為村民得利的民生工程。
方下店村通過拆除非法“一戶多宅”41戶,拆除面積3367平方米,結合“精品村”、文化禮堂建設,將老年人安置房和居家養老服務項目相結合,統一規劃,同地安排,同地建設,使得老年人更便捷地享受到居家養老服務。同時,通過拆除村里危舊的祠堂,在原址申報文化禮堂項目,集約利用土地的同時,極大地提升了村莊整體水平,提高了村民文化素養。
拆改相結合,“拆”是一種手段,也是一種機遇,“改”則是拆違拆舊的目標,竹馬鄉在“無違建”創建過程中將“五水共治”,“四破攻堅”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有效結合,與居家養老服務等相結合,將開展截污納管建設工作與自來水管網改造工程相配套,將拆后環境衛生整治與綠化提檔升級相統一,進一步推進竹馬鄉村發展建設,以拆建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以拆建的實際成果美化村莊、美化竹馬。
沙畈鄉
沙畈鄉在開展“三改一拆”工作的進程中,拆出了發展空間,拆出了美麗新農村,拆出了社會生活和諧。
“三改一拆”實施以來,沙畈鄉積極響應區委、區政府的號召,通過拆除違法建筑,整治“一戶多宅”,整個鄉村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據周村的村支書介紹,現在周村很多老房子拆掉以后路明顯變寬,一些鄰居之間的舊房拆掉之后,兩戶人家之間拆出了一份寬敞與亮堂。
自全省全面開展“三改一拆”專項行動以來,沙畈鄉結合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全鄉范圍內多次通過會議、橫幅、電視媒體、區級典型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開展宣傳活動,使全鄉干部群眾,全面了解“三改一拆”工作,強化“三改一拆”作為全年的工作重心,通過宣傳在全鄉范圍內形成行為人自行整改和拆除,極大遏制了當前違法行為的再發生。
在今年初婺城區“三改一拆”拆除任務下達后,沙畈鄉按照原先成立的“三改一拆”領導小組,通過梳理去年摸底調查的“個人住宅檔案”,整理出違法重點村及結合鄉級3個中心村,采取“分中心負責包片、聯村干部包村”的方式,分3批次推進無違建創建,并將銀坑村等21個村列為創建重點村,以達到“以強帶弱、相互促進、力爭上游”的創建態勢,科學制定了拆除工作任務。同時,在行動開展上,結合區級層面的專項行動,相繼開展了非法“一戶多宅”整治、公路邊“四邊三化”整治、小廟小庵整治、教堂十字架整治等多項整治任務,各類建筑物、構筑物得到規范處置。
城東街道
今年,城東街道牢牢抓住創“無違建街道”這條主線,結合“三改一拆”工作,積極保障各項民生重點工程,由于歷史遺留問題、小區物業服務費收繳率低、設施陳舊等原因,導致城東街道通園小區“臟亂差”現象突出,影響了城市整體品位,居民對此怨言較多。為此,區政府統一安排,自2013年12月起對城區通園小區提檔改造,總建筑面積約74000平方米,至2015年初整整花了一年的時間完成小區提檔改造工程。通過舊住宅改造,對小區內的主要出入口、道路、綠化、公共設施(包括地下車庫、休閑健身場所、路燈、監控、宣傳欄、指示牌、高層二次供水等)進行統一規劃提檔改造,基本達到房屋住用舒適、配套設施齊備、管理維護有效、環境整潔美化的宜居目標。
為了爭創“無違建”,城東街道明確要求土管所按照相關規定進一步做好“無違建”創建工作資料臺賬,各社區進一步深入細致、逐居逐戶排摸存量違法建筑,集中時間精力,加大拆違力度;對新發生的違法建筑實行“零容忍”,發現一起,拆除一起,即查即拆,力求實現新的違法建筑“零增長”。在省、市、區全面開展違建整治的良好氛圍中,對轄區內群眾反映強烈的違法違章搭建,堅決予以整治和拆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