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溝渠污垢、更換公示牌、配齊垃圾桶……11月21日,白龍橋鎮清塘下村內,幾十位村干部、聯村干部及鎮干部正熱火朝天地進行“大掃除”,將太陽能垃圾房邊上的垃圾清掃一空。
“垃圾清運量的增加,給我們村的衛生保潔工作帶來了不小的考驗。”清塘下村負責人說。截至目前,清塘下村已清理河流內青苔、垃圾、漂浮物近1噸,并配齊了5個垃圾桶、更換了10塊公示牌,美麗鄉村形象得到再提升。原來近幾日,白龍橋鎮全體干部、聯村干部與村支兩委成員及管理處一起,正在鎮域內主要街道、進行環境衛生大整治行動。
全鎮干部充分利用雙休日開展工作,各管理處指導各村開展環境大整治和持續保潔活動,提高標準,徹底清理,針對重點道路兩側可視范圍衛生,村內綠化帶和溝渠內衛生,以及開展雜物亂堆、衣服亂曬、廣告亂貼、電線亂拉、垃圾亂扔、污水亂排等六亂進行專項整治。周日,聯處領導和聯處干部又各自安排若干小組,進行交叉月考核,作為11月份鎮對村的考核。
根據該鎮“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動員”推進會部署,今年,該鎮將環境綜合整治作為檢驗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否取得扎實成效的標準之一,通過領導現場調研、管理處嚴格摸排、村自查上報等方式,以區域特點劃分,因地制宜地排列出環境問題清單,并明確每一個項目的整改內容、時間節點、責任單位、責任領導和督導領導,確保整治取得實效。
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白龍橋鎮下定決心、連續奮戰,定期分管理處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行動,每個月由各村安排時間,組織本村的掛村領導、駐村干部、村支兩委成員以及網格員,分村輪流開展督查行動,持之以恒地將環境綜合整治進行到底,為白龍橋鎮人民打造一個和諧、整潔、文明、有序的生產生活環境。
交叉檢查立行立改
“白龍橋天緣賓館后面有發現建筑垃圾”、“大圩村南口一磨紅薯戶直接將殘渣倒在路邊,有臭味”、”清塘下村與井頭村路口的建筑垃圾未及時清理“。在白龍橋鎮的工作微信群里,鎮干部們正把交叉檢查出的問題一一指出,并附上了照片。收到問題清單后的各單位積極反饋,將存在的問題落實到各個村中,立行立改,將問題逐個擊破。
井頭村和清塘下村的交叉處,鎮干部發現有一些破舊門、砂石、磚塊、塑料袋等建筑材料堆積如山,疑似附近村民裝修為貪圖方便而倒入空地,污染了環境。收到問題后的村干部隨即趕到現場,與鎮干部一起,找來垃圾車,將建筑垃圾逐個清理干凈。
與清塘下一樣,各鎮干部擔任起了環境衛生監督員,對各村的環境衛生進行交叉檢查,并挨家挨戶的引導居民不亂倒垃圾、亂潑臟水,號召居民干濕垃圾分倒、定點傾倒,清理自家門前障礙物、小開荒、路邊溝,環境整治工作開展得熱火朝天。工作人員及村干部每天活動在所包的片區上,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問題,將對環境造成破壞的問題解決在萌芽中。
反復分揀,垃圾分類再升級
除了村路面環境與六亂整治,村垃圾分類開展與垃圾房外的督導工作成為了白龍橋鎮整治工作的重心。整治小組在環境督查各村環境衛生時,也同時仔細查看了各村垃圾分類開展與垃圾房運行情況。
“我們檢查中發現,垃圾分揀后投入垃圾房時,還有一部分垃圾留在了門外,我們將對此進行再次分揀。”鎮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之前的垃圾分類開展過程中,就曾發現這一問題,曾有人提出,在垃圾房外增設垃圾桶,防止污染。在此次檢查中,鎮工作人員普遍檢查時發現了這一問題,在倪家村,鎮干部與村干部一起,將垃圾房四周的垃圾清理在了一起,又對其進行再次分類,將可腐爛的垃圾重新投入了太陽能垃圾房里。
單單把廚余垃圾和其它垃圾分開,只是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始,村里現在正在倡導村民把其他垃圾中的可腐爛、不可腐爛垃圾、有毒垃圾等進行再次分揀,爭取做到垃圾再減量。
在倪家村,鎮干部在檢查的同時,還詳細了解了村民對垃圾分類的認知情況,“什么是可回收垃圾?就是對環境無危害,能循環利用的廢舊品。比如,你家有舊雨傘,先別急著扔,拿到村里來,我們攢夠一定數量一塊給廠子里修修還能用;或者有用剩的不能再用的小肥皂,我們幾家湊一起還能融成一塊兒大肥皂……”村民邊聽點頭。而在古城范、馬徐、讓長村等地,各鎮干部也正逐一上門進行宣傳,與村民嘮家常的期間,將垃圾分類知識巧妙地融合進去。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