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是人類生產生活的最關鍵資源,如今,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水資源的保護和水污染的治理成為現代社會發展面臨的最嚴峻問題之一。全民參與,節約水資源,重復利用水資源,保護水資源,刻不容緩。國家、省、市各級部門紛紛下發“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有關文件,從嚴治水。日前,記者采訪了婺城區水務局水政科有關負責人,就相關政策具體情況進行了了解。
問:“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有關文件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答:“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核心精神,即是緊緊圍繞“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的現代化浙江”這一奮斗目標,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以水資源有效配置、節約和保護為重點,強化用水需求和用水過程管理,通過健全制度、落實責任、提高能力、強化監管,嚴格控制用水總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嚴格控制入河湖排污總量,嚴格落實水資源管理考核責任制,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保障經濟社會長期平穩較快發展。
同時,要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資源問題,保障飲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態安全;堅持人水和諧,尊重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處理好水資源開發與保護關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堅持統籌兼顧,協調好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協調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關系;堅持改革創新,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和機制,改進管理方式和方法;建立覆蓋全省各市、縣(市、區)的“三條紅線”控制指標體系和考核制度。
到2020年,全省將基本建立較為完善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和監督管理體系,節水型社會基本建成,水資源得到優化配置,用水效率和效益不斷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用水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問:“三條紅線”中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是如何建立的?
答:首先,要嚴格規劃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即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工業園區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等規劃編制、重大建設項目布局,應當與當地水資源承載能力和防洪(潮)要求相適應,未通過水資源論證的有關規劃不得批準實施。
其次,要嚴格取用水總量控制管理,實施流域和區域取用水總量控制,即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確定的水量分配方案或取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制訂年度用水計劃,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年度用水實行總量控制。
再者,要加大地下水管理力度,即在地表水供水管網能夠滿足用水需求的基礎上,建設項目自備取水設施,禁止取用承壓地下水,限期封閉承壓地下水井;并嚴格實施取水許可制度,即嚴格規范取水許可審批管理,開展取水戶年度用水計劃管理。
此外,要嚴格實施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即修訂完善《浙江省水資源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合理提高水資源費征收標準,擴大征收范圍;并強化水資源統一調度,即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對水資源實行統一調度,水力發電、供水、航運等調度應當服從水資源統一調度;要積極開展供水水源、城市水系、河湖聯通、生態修復、突發事件處理等水資源調度,制訂水資源調度方案和調度計劃。
問:“三條紅線”中的用水效率控制紅線是如何建立的?
答:首先,要全面加強節約用水管理,即各級政府要切實履行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的責任,把節約用水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生產全過程,建立健全有利于節約用水的體制和機制,各項引水、調水、取水、供用水工程建設必須首先考慮節水要求。
其次,要積極推進水價改革,即積極推進水利工程原水價格改革,合理調整供水原水水價,促進水利工程良性運行,完善分類水價制度,逐步實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階梯式水價制度、非居民用水(不含農業用水)超計劃用水累進加價制度,促進節約用水和產業結構調整;并強化節水監督管理,即建立取水戶實時監控名錄,抓好取水實時監控系統建設,對公共制水企業、自備取水大戶和限額以上的公共供水的非居民用戶實行強制性取水在線監控,對超過用水計劃及定額標準的用水單位依法核減取水量,推進大中型灌區取水計量設施的建設和管理,新建、擴建和改建項目應制訂節水措施方案,保證節水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
再者,要加快推進節水技術改造,即制訂節水強制性標準,逐步實行用水產品用水效率標識管理,加快灌區節水改造,擴大管道輸水和噴微灌面積,建立灌區墑情測報網絡,提高農業用水效率,加大對高耗水、高污染行業重點企業節水技術改造,加快城鎮供水管網改造,降低管網漏損率,大力推廣使用生活節水器具;并鼓勵非常規水資源利用,即制訂節水優惠政策措施,積極發展中水回用、海水淡化、分質供水、雨水利用等非常規水源開發利用方式,加快分質供水和城市污水處理回用管網建設。
問:“三條紅線”中的水功能區限制納污控制紅線是如何建立的?
答:首先,要嚴格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即完善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制度,建立水功能區水質達標評價體系,加強水功能區動態監測,實現全省重點水功能區水量、水質監測全覆蓋,建立重要流域和區域水質自動預警體系。
其次,要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即建立飲用水源保護政府負責和部門協作機制,進一步完善水功能區劃,科學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抓緊開展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
再者,要推進水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即嚴禁建設項目非法占用河湖(庫)水域,實行占補平衡,維持一定的水面率、河流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庫、地下水的合理水位,充分考慮基本生態用水需求,維護河湖生態健康。
問:浙江省“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目標是什么?
答:到2020年,全省三分之二的市、縣(市、區)將達到節水型社會建設標準,全省節水型社會建設基本形成,節水型社會建設標準化市、縣(市、區)要結合本地區實際,按照制度完備、設施完善、用水高效、生態良好、持續發展的要求,制訂和落實任務措施,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積極開展節水型載體建設;并將制訂節水型載體建設標準和管理辦法,建設一批節水型示范灌區、企業、學校、社區等。
問:各級政府將如何開展“節水型社會標準化建設”?
答: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要按照國家和省的要求,結合當地實際,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工作,建立健全監控體系,加強全省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加快推進水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建立省、市、縣水資源監控管理平臺,健全省、市、縣水資源監測網絡;進一步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切實加強水資源的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和統一調度。各地要拓寬投資渠道,建立長效、穩定的水資源管理投入機制,不斷加大公共財政對水資源管理的投入,保障水資源節約、保護和管理的工作經費;加強水資源管理隊伍建設,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明確落實水資源監督管理和節約用水管理責任,培養、引進和用好水資源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構建水資源管理創新團隊;研究制訂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配套政策性文件,完善取水許可、水資源論證、水資源費征收和使用管理、地下水管理和保護、節約用水、水資源保護等相關法規,保障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有效實施;積極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水資源知識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水患意識和水資源節約保護意識,形成節約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風尚。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