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婺城區三級干部大會召開之后,區委書記王健專題接受了《金華日報》記者采訪,就“走在前列、共建金華”話題,暢談婺城區共謀“十三五”開局發展大計,努力實現“十三五”開門紅。昨日,《金華日報》頭版以《婺城奮戰“開門紅”確!八姆薄窞轭},刊發了王健書記的專訪,本報特全文轉載,以饗讀者。
猴年伊始,婺城區召開全區三級干部大會,1000多名黨員干部會聚一堂,共謀“十三五”發展大計。區委書記王健給大家鼓勁: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全區干部要形成敢擔當、能擔當、善擔當的新常態,主動擔起使命,勇于擔起大任,當好“走在前列、共建金華”的排頭兵,努力實現“十三五”開門紅。
就在春節前夕,婺城在下沿區塊征遷中創造了火箭般的速度,僅用22天就完成入戶調查、評估和簽約,20天補償款100%發放。下沿區塊征遷指揮部咬定目標不放松,發揚蠻拼精神,夙興夜寐謀發展,甩開膀子克難關,在區“兩會”上獲贊無數。
沒有婺城的崛起、趕超和全面小康,就沒有金華市區的崛起、趕超和全面小康。市委、市政府對婺城發展寄予厚望,人民群眾對發展的渴望日益迫切。面對上級的重托、人民的期盼,婺城又將如何在過去五年的基礎上,謀劃新思路,找準新定位,求得新突破,吹響加快發展的沖鋒號?記者就此采訪了婺城區委書記王健。
緊抓轉型發展,奔小康路上跑出“加速度”
【對話】記者:在今年區“兩會”上,代表、委員都在熱議政府的“成績單”。婺城區頂住經濟下行壓力,過去五年保持了中高速增長態勢,比如GDP年均增長8.6%,地方財政年均增長11.3%!笆濉钡陌l展經驗和成就,能否給“十三五”更好的啟示?
王健:經濟增長方式不轉變,當下沒有希望,未來更沒有希望。過去5年,婺城加速發展,關鍵就是緊抓轉型升級這一主線與核心,積極實施“工業強區、商旅興區、生態立區、城鄉統籌”戰略,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發展質效明顯提升。婺城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57.4%增長到了69.2%,遠遠高于全市50.7%的平均水平。
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科研經費投入占GDP比重由0.6%增長到了1.75%。由于經濟增長方式換擋加速,走在前列,婺城對明天的發展信心滿懷。
經濟轉型發展,加快發展,最終目的是給城鄉居民帶來真正的福祉。過去五年,婺城始終緊抓城鄉融合發展,城鄉差距明顯縮小。始終緊抓生態保護,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始終緊抓民生改善,社會事業發展明顯加快。
搭平臺補短板,“四翻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對話】記者:婺城區缺乏大平臺、大產業、大項目、大企業,城區、集鎮基礎設施欠賬也較多,“十三五”將如何補齊每塊短板,實現又快又好地均衡發展?五年后,又將交出怎樣一份答卷?
王健:婺城區經濟社會發展確實還存在明顯的短板,尤其是經濟總量偏小,大的平臺不多。但我們認為,只要努力解決好發展的協調性和穩定性問題,越是短板就越能形成后發優勢。
隨著浙中城市群建設的深入推進,特別是與蘭溪的對接融通,婺城的區位優勢將進一步顯現;婺城新城區等重點平臺可用土地資源依然比較豐富,二七區塊改造騰出的發展空間,隨時都可以承接大項目、好項目落地。
為此,“十三五”期間婺城謀劃安排重大項目約140個,力爭完成項目投資500億元以上。婺城還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重點打造以四大百億產業為核心的現代產業體系。其中,信息經濟產業要達到15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先進裝備制造業總產值突破130億元,年均增長10%左右;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總產值(收入)力爭超120億元,年均增長10%左右;商貿文化旅游產業總產值(收入)達到5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8%以上。通過這些大項目、大產業的帶動,實現婺城新一輪跨越式大發展。
根據主體功能和資源稟賦,婺城將全力構建“一帶、兩城、三區、多點”的空間發展新格局!耙粠А笔侵付h路信息經濟產業帶,這是婺城信息經濟的“主引擎”。“兩城”是婺城新城區和江北老城區,要推進婺城新城區開發建設和江北老城區有機更新,全面提升城市能級,著力打造成為城市發展的主陣地!叭齾^”為仙源湖省級旅游度假區、山區生態經濟示范區、高鐵經濟組團區,這是婺城“十三五”時期重點謀劃和打造的三大平臺!岸帱c”主要包括白龍橋省級中心鎮、蔣堂市級中心鎮、乾西環保特色小鎮、雅畈非遺小鎮、竹馬茶花小鎮、安地桂花小鎮、瑯琊夢幻白沙文化小鎮、安云小鎮等。
全區黨員干部已形成共識,“十三五”要緊緊抓牢“走在前列、共建金華”主題,深入實施“工業強區、商旅興區、生態立區、城鄉統籌”四大戰略,將婺城建設成為“實力更加雄厚、發展更具活力、生態更加優良、文化更加繁榮、生活更加幸!钡摹岸际泻诵、生態之區、人文之城、宜居福地”。到2020年底,婺城要確保實現地區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四翻番”目標。
做好“五篇文章”,爭當“排頭兵”實現開門紅
【對話】記者:春節過后,婺城區早早召開“兩會”和全區干部大會,全面部署“十三五”各項任務。在婺城區采訪,上上下下有種不進則退,與時間賽跑的緊迫感。實現“開門紅”,婺城有哪些新動作?底氣又從何來?
王。骸白咴谇傲、共建金華”如百舸爭流,機遇稍縱即逝、發展時不我待。作為浙中的核心之一,婺城區深感責任重大,但也早有謀劃,信心滿懷。新的一年,婺城區將扎實做好“五篇文章”,使全區創新驅動更加強勁,發展活力更加迸發,城鄉發展更加均衡,生態環境更加優美,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一抓核心城區建設,在強化都市區內核上做文章。婺城將牢固樹立中心城區主戰場、主陣地定位,全力推進二七區塊舊城改造,全面完成征收,推進安置區塊和出讓區塊開發建設;大力推進上浮橋下沿、田里、西郊等城中村改造;建立健全“精品城市”建設管理標準化體系,創建精品社區6個,積極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完善城鄉基礎配套,推進杭金衢高速拓寬改造、330國道、湯莘公路改建、衢江航運開發等項目,開工建設45省道、莘畈至武義白姆公路、啟動330國道上跨賓虹西路立交橋,建設一批美麗公路。
二抓重點平臺打造,在優化區域布局上做文章。2016年要實施重大基礎建設,拉出新平臺的發展框架。通過實施45省道金蘭公路和龍乾大橋,開辟工業經濟新走廊,做大婺城新城區工業主平臺;推進高鐵站周邊連片改造和竹馬貨場建設,謀劃高鐵經濟新組團;啟動雅畈-長山-瑯琊-湯溪的南山大道前期工作,謀劃南部山區生態經濟示范區;加快重點項目的招商引資和建設,著力打造環保小鎮和安云小鎮。
三抓轉型升級,在提升產業層次上做文章。重點是著力打造“以四大百億產業為龍頭,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協同推進”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對水泥、醫藥化工、畜禽養殖等傳統產業,要從供給側發力去庫存、降產能,提升產業的發展層次。現代服務業著重抓好江北老城區和婺城新城區的核心商圈建設,打造高端商貿企業集群。同時,以省級電商示范區為基礎,給服務業插上“互聯網+”的翅膀,大力整合電商平臺、電商資源,重點發展服務外包等產業、打造跨境電商平臺。
四抓生態文明建設,在發揮生態優勢上做文章。新的一年,繼續深入推進“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全區工全面完成9條縣級以上河流治理,消除全流域的劣五類水質斷面,打好城鎮截污納管、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農村環境“六亂”整治,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等六大戰役,完成金華江北岸等30.3公里污水干管建設,完成79個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增受益農戶1.22萬戶。新的一年,還將加快城中村改造,實施“一戶多宅”整治,創建“無違建”鄉鎮3個。推進花香婺城、秀美南山、桂花飄香和茶花爭艷等風景線建設,新建精品村5個,秀美村10個,升級美麗宜居示范村3個。
五抓民生發展,在優化公共服務上做文章。婺城區要以創建教育現代化區為目標,開展新一輪學校布局調整,完成東市街小學、虹路小學、乾西小學改擴建和浙師大婺州外國語學校新校區建成使用,進一步做強“學在婺城”品牌。建成區第二人民醫院,爭取2017年投入使用;新建居家養老照料服務中心16家,市區8890虛擬養老院建設實現全覆蓋。同時,還將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強化公共衛生、食品藥品、生產、環境等各領域的監管,力爭捧回“平安金鼎”。此外,還將加快下山移民異地搬遷,推進蔣堂、乾西等移民新村建設,實施“低收入農戶倍增計劃”,實現精準扶貧,確保全面小康社會“山區不掉隊,人人全覆蓋”。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