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既可以拓展農村消費市場,又可以帶動農產品進城,還可以促進農村創業就業,對促進農村經濟轉型升級、提升農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意義。當前,農村電子商務在農產品網絡銷售、農民網絡消費服務和農村青年網絡創業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困難,如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落后、電商專業人才相當缺乏、農產品質量監管存在隱患、農產品規模效應不強等。現就我區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思路做粗淺的分析與思考。
一、婺城區農村電子商務基礎
婺城區共有農業戶籍人口15.41萬,占總戶籍管理人口數的40.4%,擁有較為豐富的動植物和礦產資源,境內多山地,商業信息傳遞較為落后。
近年來,我區切實按照“五水共治”要求,堅持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目標,以農業“兩區”建設為平臺,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農業產業基礎穩中有升。2014年度,我區現代農業持續增長,兩區建設扎實推進,新建糧食生產功能區16個1.1萬畝,實現糧食播種面積20.2萬畝,總產量7.5萬噸。蔣堂奶牛精品園通過省級驗收,瑯琊紅豆杉、油茶精品園列入省級現代林業精品園創建點,新建現代農業精品園4個。農業主體不斷壯大。新增全國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3家,省級林業龍頭企業2家、市級4家。新增省級示范性家庭農場4家、市級10家。出臺生態畜牧業發展專項規劃,啟動限宜養區畜禽養殖場整治提升,建成農牧對接示范點3個。農產品質量安全有效保障,累計通過認證無公害產地41個、農產品56個、綠色食品10個、有機產品5個。
特色農產品走向多樣化,農業標準化的提升,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的完善,為我區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提供了產業基礎。我區電子商務產業基礎較好,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浙江省首批電子商務示范縣之一,擁有山海經(好土網)、漢珍蜜坊、石宮電子商務等一批農產品電子商務優秀企業,涉及農產品銷售的企業數占浙中信息產業園區所有電子商務企業數的13.7%。根據省商務廳“電子商務進萬村工程”的進度安排,現已完成一個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150個村級服務點的建設,開展大學生村官“電商創業、強村富民”培訓、農村電商人才培訓等普及型培訓7000多人次,農村電子商務普及工作已經初步展開。通過電子商務發展農村信息化,改善農村生活條件,是未來我區農業發展的關注的焦點。
二、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思路
農村電子商務工作現階段還未打開市場,可借鑒的先例較少,相當于是摸著石頭過河,大致可分為五個發展方向:
一是發展農村電商基礎服務。運用電子商務方式服務全體農村居民,提高農村生活品質。目前,我區主要是以政府行為為主,將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作為利民工程反饋給農村。在各村設置村級服務點,為村民提供網絡代購服務,并定期在鄉鎮組織村民參加電子商務培訓,幫助村民融入現代化生活,推動農村青年就業、創業。但是,單一的政府投入支出過大,且不可持續,需要引進相關企業,在越來越頻繁的商業活動中,將公益服務轉化為市場行為。
二是延長農產品產業鏈。以農業產業為基礎,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依托農業經濟實體發展大型農產品電子商務,進行統一的種養植、采摘、加工、包裝、品牌打造、網絡營銷。我區較為成功的案例有浙江金手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佛手衍生產品,將金華傳統特產金佛手加工成佛手柑、佛手蜜餞、佛手茶、喉寶、佛手蜜等產品,通過網上銷售,讓婺城傳統佛手產業逐漸擺脫了地緣限制,擴大了消費群體。我區農業產業規模不大,普通農作物大批量銷售,并沒有市場核心競爭力。所以要依托本地特色農產品優勢,合理利用三大產業融合的商業模式,將本地生產的農產品,通過工廠生產線加工成農業衍生產品,一次性解決農產品異地銷售所帶來的品質、保質期、冷藏運輸等問題,這正是未來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方向。
三是完善農業供應鏈。利用電子商務手段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鏈,以企業為主體,提供完備的農產品供應鏈,通過在電子商務信息平臺推廣,打造農產品品牌,減少農產品流通的中心環節,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比較成熟的有“遂昌模式”,以完善物流供應鏈為著手點,抓住物流公司業務不覆蓋麗水山區地區的特點,打造一條覆蓋全城的物流供應鏈。繼而將這條物流供應鏈作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進一步推進農產品網絡銷售、村民網購等業務。我區可以借鑒遂昌模式,但轄區內擁有比較完整的物流供應鏈,不可完全照搬照抄遂昌模式,應該從產業鏈的其他的方面入手,例如打造培養農村電商技術人才、創業人才,打造新型農產品交易平臺,商業整合農產品資源等等。
四是規劃建立淘寶村。合理利用農村閑置物業,利用城鄉結合部交通便利、租金相對低廉的優勢,將村民閑置的房產資源出租給創業者們,為電商小微企業提供辦公倉儲一體化的物業資源,同時也提高了當地村民的收入,推動了城市化的發展進程。淘寶村出現于2009年,到2014年全國已有212個淘寶村,主要分布在浙江、廣東、福建等地,與制造業產業集群類似,以作坊式生產為主的電商村普遍存在,比較著名的要算“青巖劉”淘寶村。淘寶村的運營成本低,適合創業者初期入駐,較低的員工生活成本,決定了較低的勞動成本,加上規模化生產,細化分工,往往能夠形成較強的產業競爭力,淘寶店低門檻的特性恰好滿足了大多數創業者的需求。同時,盤活的閑置農宅,增加了農民收入,義烏市青巖劉村在2005年完成舊村改造,發展到現在,已經成了能容納8000多人,開設了2000余家淘寶網店的“中國第一淘寶村”,不僅成功集聚了大量網商創業者,還大大增加該村村民收入,推動地處城鄉結合部的農村快速融入城市化生活。
五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新興產業領域推動政企合作模式,企業在參與市場競爭的同時,加強政府產業政策扶持和引導,加速婺城區企業成長,并快速搶占新興市場。將企業業績考核和政策資金兌現相結合,以網絡經濟+農業+媒體平臺融合運作的創新方法(IAM模式),打造農村電商的“婺城模式”,帶動婺城區農民增收與青年大學生就業創業。
通過各類的農村商業行為,在加速農村商貿流通的同時,為農民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務和經濟收入。農民可支配收入高了,就會更樂于提高自身的生活品質,農村消費市場從而自發的打開,這對于三大產業來說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
(作者系婺城區網絡經濟發展局局長)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