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搭建婺城區"兩新"黨建工作的展示平臺,促進溝通交流,營造社會各方關心、支持"兩新"黨建工作的良好氛圍,區“兩新”工委在《今日婺城》開設"兩新黨建好聲音"欄目。第一期選編了一批在"走在前列共建金華大討論"等活動中的典型黨組織生活案例,已饗讀者。
【時間】2016年1月17日(臘八節)
【地點】金華火車西站、下沿征遷區塊等婺城區范圍內16個施粥點
【主題】企業黨建“微公益”,傳遞孝善感恩心
【內容】
2016年1月17日早上7時許,凜冽的寒風刮得人臉有些微疼,這一天是臘八節,是一年中天氣最寒冷的日子,然而,金華的臘八節似乎不那么清冷。這一天,金華市區很多人家不約而同地沒有做早飯。趕去上班的企業白領、晨起鍛煉的退休工人、早起上學的小朋友……他們陸續走出家門,在一片紅色制服前停下,接過一碗香甜可口的臘八粥,熱騰騰的臘八粥吃進嘴里,暖到了心里。這樣的紅制服在金華市區有16處,分布于金華火車站、金華下沿征遷區塊等人流密集處,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山山家黨支部公益活動志愿者。
這樣的施粥活動,“山山家”堅持了七年。由此,一種暖心的默契在這個企業黨支部與金華廣大群眾之間悄然生成。這碗“微不足道”的臘八粥漸漸成為金華城市街頭獨有的“寒冬時尚”。這一年的臘八節,金華江北第一百貨、金華電信總公司等企業紛紛效仿,在辦公樓前設施粥攤點,為來往路人捧上一碗“暖心粥”。
這碗全城“暖心粥”的背后,有浙江山山家食品有限公司企業黨支部全體黨員及全體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山山家”企業黨支部共有5名黨員、3名入黨積極分子,在臘八節活動籌備期間,黨支部成員帶領工青婦各組織成員做好工作分工,為確保臘八粥品質,分頭尋找采購上好的食材。因為施粥量大,一碗可口的臘八粥需要徹夜熬煮,且須不停攪拌,為讓金華百姓及時吃上熱乎乎的臘八粥,山山家工作人員及志愿者們會趕在臘八節早晨6點半將臘八粥送到各施粥點。這群黨員及志愿者的無私奉獻精神得到了企業的大力支持,更贏得了金華群眾的欽佩,成百上千的臘八施粥公益活動志愿者從四面八方趕來,如今,每年的施粥隊伍已壯大到400余人,且還在增長中。
其實,“山山家”黨支部的公益品牌也曾經歷過一段長跑。她牽頭在企業內連續三年開設“暑期小候鳥班”,圓了企業內100多名外來務工父母的“親子團圓夢”;她專門設立哺乳室,圓新媽媽“終生哺乳”的“健康育兒夢”。后來,她們走進社會中需要幫助的人們,連續一學期、每周一次,給箬陽中心小學送去2萬多只面包,圓大山里“從沒吃過面包”的留守兒童的“面包夢”;帶著全套烘焙設備,走進啟圣聾啞學校,圓了聾啞孩子“當一個面包師”的夢想。再后來,他們拾掇起遍地的“微夢想”,能實現多少,就實現多少,為抗戰老兵、細菌戰受害老人送去節日慰問,給孤寡老人過集體生日,為白龍橋天姆山小學的孩子們辦一場畢業晚會,將王風爺爺的木槿花移栽到他們的新工廠,圓一位95歲老人的“花圃夢”……
【效果】
在浙江山山家食品有限公司“微公益”的影響和帶動下,浙江潤華機電有限公司黨支部等企業黨支部,歡顏攝影等企業紛紛加入臘八施粥的公益活動,大量企業員工踴躍加入志愿者的行列,參與到由企業黨支部發起的社會“微公益”活動中來,在相關企業黨支部、民營企業、企業黨員、企業職工群眾中發揮了強大的示范引領作用,以“孝善感恩”的理念教化為切入口,實現黨員精神與傳統孝善信仰的有機融合,在金華地區形成了一股共創和諧社會、共愛弱勢群體的暖風。
【啟示】
傳統觀念中,企業黨員不同于機關黨員,企業黨支部不同于機關黨支部,相對難組織,難管理,但浙江山山家食品有限公司黨支部紅色“微公益”的成功案例,證實了企業黨支部在黨群活動的開展方面,擁有機關黨支部不可取代的自主性和靈活性,且較容易發動影響其他企業家、消費者等群體,這是黨建工作的一片藍海。只要充分挖掘企業黨支部的內在動力,正確引導,積極培育,企業黨支部就能在當下中國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尤其是民營企業遍地開花的當下,勇擔歷史使命,煥發出新的紅色活力,發揮特殊的帶動作用。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