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引領發展經濟誠信經營打響品牌
昨日,記者在竹馬鄉看到,花農們正忙著將已出售的茶花移出花田,運往全國各地。婺城區第七屆茶花節落幕已半個多月,這個享譽海內外的“中國茶花之鄉”送走了接踵而來的八方游客,從全球各地飛來的茶花苗木訂單卻遲遲停不下來。據悉,竹馬鄉今年的茶花苗木銷售額已達3000萬元。
婺城區茶花特色產業作為中國茶花業的中流砥柱,在國際茶花界占得半壁江山。去年,婺城區茶花銷售額已破億元。然而,20年前,這里還只是個默默無聞的尋常江南小鎮。10多年來,婺城區竹馬鄉花協黨支部全體黨員充分發揮先進模范作用,在竹馬茶花經濟萌芽期推進體制革新,引入技術型大戶;在產業發展期建章立制,培育形成誠信有序的茶花交易市場;在產業成熟期督促產業升級,發揚茶花文化,成功“孵化”竹馬茶花產業成為國際茶花界的“后起之秀”。
1996年,竹馬鄉下張家村村支書錢瑞華將擁有本土優勢的茶花種植業作為發展方向,走“特色強村”之路,打開竹馬農村經濟發展新格局。下張家村黨支部通過實行“兩田制”改革,推進土地流轉,騰出1050畝連片特色產業基地。錢瑞華帶隊游走廣東、山東、安徽、福建、云南等地,考察取經,引進24個茶花種植大戶,簽訂10年包租合同。下張家村糧農變身花農,在一年時間內破解了下張家村缺乏原始資本積累和技術支撐的茶花產業發展瓶頸。黨員帶頭,竹馬鄉第一批茶花種植戶走出下張家村,在臨近村莊及婺城區白龍橋鎮、乾西鄉等鄉鎮承包田產,試水茶花經濟,很快風生水起。
此后數年,下張家村黨支部堅持以“老戶帶新戶,大戶帶小戶”的黨群幫扶模式,引領竹馬鄉茶花產業蓬勃發展;同時不斷引入茶花新品種,讓竹馬逐漸發展成為擁有1000多個品種、占據華東山茶花系98%的品種總量的茶花“基因庫”;黨員種植戶帶頭,努力提升茶花種植專業水平,掌握了人工雜交培育新品種、木樁嫁接等國際尖端技術。
花香引蝶來。2003年,國際山茶物種園在竹馬鄉下張家村落成。同年,國際茶花大會中國分會在這里舉辦,吸引全球36國茶花愛好者紛至沓來,鑒賞采購。竹馬鄉山茶花從此進入國際視野。與此同時,“竹馬牌”茶花一經注冊,聲名遠揚。竹馬鄉茶花經濟呈現爆發式增長,茶花產業出現精細化分工,茶花銷售中介、茶花運輸等衍生經濟應運而生。隨后,竹馬鄉成立了花協及花協黨支部,花協黨支部鼓勵黨員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分頭開發盆景茶花、綠化茶花、年銷花等互補性茶花產品,規避同質化競爭;發動黨員出資出力,助推竹馬鄉堅持一年一度舉辦茶花節,帶動竹馬茶花交易市場持續升溫。2008年,竹馬鄉下張家村全村820位村民幾乎全員投身茶花產業,存款總額突破1億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億元村”。茶花不僅讓農民的腰包鼓了起來,更成為金華的一張金名片。
眼下,竹馬鄉花協黨支部正帶領全體黨員積極開展“茶花爭艷”黨建示范點建設;啟動黨員傳幫帶活動,在花協會員中普及茶花互聯網銷售技能;輔助竹馬鄉政府,籌劃打造竹馬茶花精品園;將茶花元素融入新農村改造,建設茶花文化精品村,助推茶花旅游經濟。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