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山區鄉鎮經濟社會要發展,鄉村旅游是重要選項。這幾年,塔石鄉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圍繞“旅游強鄉”戰略,著力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生態綠色經濟,扎實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注重宣傳網絡推廣,“嶺邊梯田、余倉飛瀑、塘頭孝道、上陽古街”等一批鄉村景觀名聲雀起,農家樂、民宿經營基數不斷增加,“番薯干、麻糍”等土特產銷售火爆,游客數量逐年遞增,2015年游客突破10萬人,實現各項農產品收入總額近千萬元,鄉村旅游有效拉動了塔石發展和百姓致富。
然而,放眼婺城發展全局,塔石作為山區鄉鎮,發展的“短板”很多,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錢”的問題。山區經濟發展局限性大,塔石列入飲用水源保護區后,養殖類以及人口密集性的工業產業限制發展,勞動力持續流出,發展后勁不足,群眾致富措施比較欠缺,宣傳文化及群文群藝活動經費短缺,各村基本無集體經濟收入,鄉財政無力承擔較多活動開展。二是“人”的問題。基層干部隊伍青黃不,宣傳文化干部隊伍老化,年青人在外打工的多,新鮮血液不足。三是“管理”的問題。長效機制完善及落實程度有所欠缺,發展手段和方式缺乏創新,特別是群文群藝開展及文化禮堂使用率存在不足,日常性、常規性活動開展不夠。四是“意識”的問題。農村風俗習慣和農民生活習慣轉變與現實需要未能同步,與美麗鄉村建設相比,部分村在配合宣傳文化活動開展上積極性有所欠缺,也導致一些原本該“火”起來的村景不溫不火。
為此,塔石鄉黨委以深入開展“走在前列、共建金華”解放思想大討論為抓手,立足“旅游強鄉”,做到輿論先行,宣傳工作當好黨的喉舌,宣傳開路推進各項中心工作。通過積極補齊短板,深度推進“宣傳文化+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模式,力爭讓鄉村游蓬勃發展,真正實現經濟和社會不斷向前。具體要抓好三個方向:
(一)抓主線,把緊黨員干部思想行動之弦
把黨員干部政治思想教育貫穿工作之中,做到領導干部帶頭學、黨員干部重點學、聯村干部結合黨員活動日深入各村組織學。通過開展鄉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周一夜學、干部讀書日、在金黨員集中學習等方式,促使基層黨員干部牢固樹立黨章黨規黨紀意識,切實推進“兩學一做”;鄉黨委以三個明確和三個結合,深入開展“走在前列、共建金華”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一是三個明確,即:(1)明確組織責任、嚴格時間節點。成立以鄉黨委書記為組長,鄉班子為成員的活動領導小組,廣泛發動鄉村兩級、鄉屬各單位,全體黨員干部及群眾,力求活動整鄉覆蓋。以“五個一”為載體,嚴格落實活動規定動作和時間節點,把活動各項具體內容精確貫穿;(2)明確班子引領、細化討論主題。圍繞“六個方面”討論方向,鄉班子按各自分管工作細化討論清單,擴展自選動作,各管理處按村情實際逐村羅列,并邀請上級部門領導、“兩代表一委員”等參會座談,在找短板上精準定位;(3)明確全員蹲點、查擺短板不足。5月下旬全體干部一律下村集中蹲點,鄉班子蹲點重點難點村,年青干部蹲點民生項目較多村,詳細梳理短板清單及整改措施。二是三個結合,即:(1)與旅游強鄉戰略相結合。塔石要發展,唯一出路在鄉村旅游,通過大討論活動,尋求出生態環境保護與鄉村發展的平衡點,進一步破除“小農”思想,真正讓干部思想凝聚到共建婺城,做美大郊區上來;(2)與重點工作推進相結合。主動樹立“走在前列排頭兵”意識,結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治兩化”等重點工作,努力提升村容村貌,鄉黨委把5-6月定為重點項目集中推進月,通過宣傳學習“二七、下沿”夙夜寐興的征拆精神,每村倒排項目進度表,集中上墻公示,狠抓落實推進;(3)與黨建“整鄉推進”相結合。結合“兩學一做”教育及“樹家風、嚴規矩、促勤廉”,做實“省二十條”,大討論貫穿每個村的每一個黨員活動日,用大討論的開展來推動山區基層黨建。目前,我鄉已收集整理出鄉鎮層面短板12個,村級層面短板4類,均明確改進措施、責任人和完成時限;通過開展我為塔石發展獻一策“金點子”征集活動,共歸納整理出有價值的“金點子”69個,其中:市級層面4個,區級層面6個,鄉層面10個,村級層面49個,充分集民智、匯民意,形成合力。
(二)抓主業,運用宣傳提升鄉村旅游含金量
“山里人”要“走出去”,鄉村旅游要發展,宣傳文化作用的發揮舉足輕重。一是用文化滲透美景。塔石村村有故事,今年6個村(嶺邊村掘冷水、珊瑚傳說、奪龍關等)已著手開展景點故事宣傳文化導覽欄制作,打造有故事的好風景;突出文化禮堂即是精神家園又是村落地標作用,5個已建好的文化禮堂每天都開門迎客,1-5月已開展10多場各類宣傳文化活動,在建的2個文化禮堂一個突出畬族文化設,一個突出文化勵志,真正做到用文化點亮風景;同時通過挖掘人文脈絡,以文促游,優化景觀整合,以塘頭(百事孝為先文化主題)-上下塔(集鎮水墨老街文化)-余倉(飛瀑古道文化)-山坑(民俗文化館)-嶺邊(梯田農耕文化)-岱上(禪寺佛光文化)-大茗(粟裕游擊文化紀念館),初步構建塔石鄉村核心文化景觀帶。二是用媒體點亮風景。注重鄉村旅游的宣傳與各類媒體無縫鏈接,用媒體的聲音為塔石吶喊。“三月三”期間第一次與金華電視臺合作,對民俗表演進行現場直播信傳送;金華新聞聯播播出了塘頭村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在區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下,塔石被評為浙江綠色生態示范小鎮;央視《大地有名》、浙江在線、金華日報、晚報等媒體相繼走進塔石拍攝相關報道;今日婺城平均一周有一篇塔石的宣傳報道;在新媒體方面,“塔石鄉村游”微信公眾號線上線下功能全面拓展,與金華旅游、婺城旅游實現資源共享,公眾號推送的內容、文體、風格多樣化,網民瀏覽量、影響力不斷提升;前5月,塔石鄉村游游客量達11.2萬人,同比增長60%。三是用傳統回歸初心。在發展鄉村旅游同時,注重文化傳承,傳統活動“三月三”民俗文化節、塘頭美食節等繼續圓滿舉辦;山坑民俗文化館由鄉財政出資,力求保護挖掘原山坑區公所的歷史文化脈絡;已整理出各類家規家訓5個(上陽項氏家訓、塘頭胡氏家訓、井上張氏家訓八條、嶺邊蘇氏宗譜《家規》、山坑李氏宗譜《祖訓》);塘頭村不斷擴展孝道文化內容內涵,已成為塔石精品墻畫之村;上陽村結合省歷史文化古村落項目,投資1500萬元,已全面啟動古街的開發保護,珊瑚的古村落、茶文化錧也在建設之中;省市專家多次把脈交椅山紅軍標語保護相關工作,設計單位已進入方案設計、取樣化驗階段,力爭打造塔石特色紅色文化。
(三)抓引導,牢牢把握方向服務中心工作
宣傳工作緊緊圍繞中心工作開展,傳播黨和政府正能量。一是宣傳“全覆蓋”。把堅定“治水”和追求“最美”的決心傳遞到山區每個角落、每個村、每個農戶,圍繞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治兩化、兩路兩側等工作要求,做到及時傳達,通過文化禮堂、戶外大型LED宣傳屏、文字滾動屏、公交站臺宣傳窗等載體,全面宣傳發動,鄉村、單位,黨員干部,婦女、學生、志愿者,村村有宣傳,戶戶見干部,緊密圍繞如何做美大郊區,營造全民參與的氛圍。二是宣傳“動真格”。結合各項工作重點與時間節點,突出時效性,強化宣傳的主導作用。今年已在各類主流媒體浙江在線、金華日報、今日婺城等上刊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宣傳報道10多篇。另一方面及時在鄉、區微信群發布相關工作動態、工作圖片,切實做到圖文并茂、鋪天蓋地、立行立改。三是宣傳“樹典型”。通過講述精彩故事,宣傳身邊典型,特別是第六屆區精神文明“草根獎”胡根生、傅衛民的模范事跡,來樹立模范引領的標竿;通過集中火力、不遺余力的一系列塔石土特產的宣傳報道,今年番薯干、麻糍等塔石山里貨已成為城里的搶手貨,真正讓宣傳工作與群眾創業致富緊密聯系。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