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記者在乾西鄉湖頭村一出租房內見到了曾獻明。得知記者的來意,他一邊摸著鎖骨上的傷處,一邊誠懇地表態:“現在,我的傷勢還沒好全,動作大一些仍然會痛。村里、鄉里的領導都反復叮囑我,讓我好好休養,完全養好身體再由我自己決定,愿意干就留下來繼續干。我也已經說了,大家都這么關心照顧我,我好了肯定還在這里干!”
54歲的曾獻明是湖頭村的“新居民”。他來自河南,租住在湖頭已經有五六年時間。前幾年,他一直以收廢品為生。去年,湖頭村啟動了垃圾分類工作,正考慮改行的曾獻明經村委成員毛永全推薦,成了前房自然村的垃圾清運員。“老曾是個老實人,踏實肯干。因為收廢品‘庫存多’,亂堆亂放很污染環境,我們村兩委就勸導他們搬遷。老曾很舍不得離開湖頭,下決心轉行但又一時找不到新的生計。于是,我向村兩委推薦他當村里的垃圾清運員。他對此很感激,工作非常勤懇,得到了村民們普遍認可。”毛永全表示。
對曾獻明來說,多年收廢品都是騎電動三輪車穿梭大街小巷,駕駛技術肯定是過關的。同時,村兩委與他簽訂協議,也注明了“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開展工作”。還有平時,村兩委干部,特別是分管此項工作的村黨支部副書記張路前,也總是向曾獻明等垃圾清運員反復強調“注意安全”,可意外還是降臨了。
“我負責的前房自然村,是湖頭菜市場、集鎮所在地,每天的垃圾量都非常大。我習慣每天都清運完畢,即使雨水天氣也不例外,以此避免第二天工作量大增。今年4月7日下午,也像今天這樣下著大雨。我沒想到,我騎的電動車會出現控制器進水的情況。結果剎車失靈了,我騎著車重重地撞到了垃圾房旁邊的圍墻上,車把戳到我的胸腹上,然后把我拋摔在地上,接著就怎么也無法起身了。”曾獻明回憶。所幸躺在雨水里的他,神智依然清晰,立即給張路前撥打了電話。張路前迅速趕到現場,將他送往醫院救治。醫生檢查發現,曾獻明左右兩側均有5根肋骨骨折,同時還有一側鎖骨骨折,需要手術治療。
很快,張路前將此事向村黨支部書記陳加平作了匯報。陳加平立即召集村兩委會議進行討論,決定由村集體先拿出5000元,作為曾獻明的治療費用。同時,迅速安排人員對接保險公司,申領意外保險賠償金。張路前對此解釋:“此前,我們村兩委給每個垃圾清運員都繳納了一份意外保險,治療費最高保額1萬元(誤工費另計)。不過,從這次情況看,以后還應該考慮提高保額,為他們進一步增加保障。”
此后,曾獻明住院20天,花去住院及手術費用近3萬元。隨后,保險公司對他作出了1.1萬元賠償。村集體的5000元,加上保險公司的1.1萬元,再加上他曾在老家交納過醫療保險,可以報銷一小部分……總體算來,他仍需要自行承擔不少金額。其實,此時曾獻明對該村兩委已心懷感激:“畢竟我自己當時也沒有充分重視安全問題,而且村里第一時間就拿出了5000元,還一次次派人來看望我,真的沒什么可說了。”可責任感讓該村兩委決心繼續為他做點什么。此后,陳加平、張路前等人多次向乾西鄉黨委政府反饋、爭取,并最終在分管領導和主要領導的重視下,獲批5000元補助慰問金。
前幾天,乾西鄉副鄉長章小嬌為曾獻明送去了這筆代表鄉黨委政府關愛的補助慰問金。曾獻明對此心懷感恩,表示:“只要村里還愿意雇用我,只要老百姓認為我做得好,這份垃圾清運的工作,我愿意繼續認認真真地干下去!”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