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浙江婺劇團演員的楊霞云,曾成功地塑造過穆桂英、楊八姐、朵娃等幾十個大大小小的藝術形象,是一名文武兼備的優秀青年演員。2015年,在第27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大賽上,年僅32歲的楊霞云憑借精湛的表演捧回大獎。無論是舞臺上還是舞臺下,楊霞云都刻苦鉆研,用自己的努力獲得了觀眾的認可。
近日,記者采訪了楊霞云,聽她講述她與婺劇的情緣。
在學校打下堅實的基礎
1983年,楊霞云出生在金華武義,家中的爺爺原是農村劇團的主吹,母親則在劇團出演過小生,她告訴記者,現在經常會想起小時候爺爺吹奏、母親演出的場景,那時她便趴在舞臺的最前方,仰望著舞臺上的人,在心里驚嘆原來演員們裝扮起來是這么好看。有一回,楊霞云的父親在廣播中聽見有學校在辦戲曲班,便將楊霞云送了去考試。
“當時也沒想到會考上,因為之前從來沒接觸過戲曲,只想著去考一考。”沒想到,楊霞云的身段和嗓音讓她順利進入了當時的武義第二職業技術學校,那一年楊霞云13歲。因為沒有舞蹈基礎,剛學習戲曲的她便格外刻苦。“年紀越小,身體的可塑性越大。”早上五點,楊霞云便起床開始吊嗓子,六點鐘吃完早飯后練習半天的基本功,下午學習文化課,晚上有空余時間又練基本功。
“剛進學校自然有不適應的時候,經常練功練到哭鼻子。”楊霞云告訴記者,學校當時的條件并不好,練功的場地都是水泥地,老師又格外嚴格。為了練好武功,楊霞云常常全身青一塊紫一塊。有一次,楊霞云的腳被燙傷了,踏在地上鉆心地痛。但看著同學不停地訓練,她生怕自己落后,于是強忍疼痛參加練習。在學校的日子,楊霞云一直相信勤能補拙,沒有基礎就只能靠平時的努力了。
楊霞云第一次登臺表演是在學校組織的演出中,她在《拾玉鐲》中扮演一個角色。“晚上表演,下午老師就已經給我們裝扮完畢,到了晚上表演的時候,我只記得頭皮都發麻了,這也是我第一次表演后最深刻的印象了。”
1998年,浙江婺劇團招考演員,16歲的楊霞云再次以扎實到位的基本功和精彩的表演折服評委老師,一次過關考入浙江婺劇團專攻刀馬旦,師承婺劇名家葛素云、陳美蘭。至今想起,楊霞云仍舊覺得自己十分幸運。“在自己年輕的時候就能遇到好的老師。”楊霞云說。
剛進婺劇團的時候,正逢陳美蘭老師在排《昆侖女》。“這個戲里的主要演員都是國家一二級演員,一般不太可能啟用新人,但劇團十分看重對青年演員的培養,所以我非常幸運,能夠獲得這個機會,在里面飾演美蘭老師身邊的一個名叫‘朵娃’的丫鬟。”楊霞云坦言,在排練的過程中,自己也學到了不少東西。“以前年紀小,覺得只要練好腿功就好了,所以忽略了對唱腔練習的要求,一直到演戲時因為連四句都唱不好,最后被導演刪光了唱詞,才明白戲曲演員更應該要各方面全面發展。”
還有一次楊霞云跟著陳美蘭老師到外地演《啞背瘋》,演出前走臺的時候,因為這個角色要求演員上半身表演的是小姑娘的神態,下半身是老生的姿態,所以在排練的時候,不穿服裝、不帶道具,走路的姿勢不太好看,她和另外一個演員就隨意地走了一下臺位,沒有進行完全的表演。“當時心想等上了舞臺再好好演,先隨便應付一下。但陳老師卻一直很認真地在那排練動作,一絲不茍,當時很受感觸。”楊霞云說。
“又比如平時晚上演出的時間是7點,一般人都會在6點才開始化妝,但陳老師3點鐘就會出現在化妝間開始化妝,她常說慢工出細活,一筆一筆慢慢地描。老師是梅花獎、文華獎得主,平時人很隨和,但是對藝術非常嚴謹,對戲永遠那么認真。”無論是在城里演出還是農村演出,她都一視同仁,認真對待,也因此深受百姓的喜愛和追捧。
在楊霞云心里,陳美蘭老師是自己和觀眾心中的大明星,每到一處演出,總會有熱情的村民盛情邀請她去家里做客吃飯,然而,陳美蘭都是婉言謝絕,自帶碗筷和演職人員一起吃著簡單的快餐。楊霞云說:“從老師那兒學到的不僅是表演的技巧,還有對人對事的態度。要真正成為一個好演員,必須是‘德藝雙馨’。跟在陳老師身邊讓自己受益匪淺。”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好老師,加上劇團對青年演員的大力培養,楊霞云憑借著聰慧的天資和加倍的努力,在之后的十余年時間里,成功地塑造了穆桂英、楊八姐、朵娃、小青等幾十個活靈活現的藝術形象,出演婺劇《穆桂英》、《昆侖女》、《白蛇傳》等眾多觀眾喜愛的劇目,贏得了觀眾的掌聲和喜愛。
在舞臺上發光發熱
在2015年5月的中國戲劇梅花獎上,共有19個省(直轄市)的專業團體101個優秀演員參評,涵蓋京劇、越劇、婺劇等13個劇種。在現場競演環節,楊霞云表演了《白蛇傳》中的水斗和斷橋、《穆桂英》里的轅門斬子和大破天門陣,連演了2個多小時,有文戲也有武戲,獨特的藝術風格、細膩傳神的表演、高難度的武打動作,最終折服了評委,摘得“梅花獎”。
說起獲獎感言,楊霞云連說了三個感謝:“首先要感謝院領導的培養,其次要感謝恩師陳美蘭老師的教導,最后要感謝全院同事的支持。”但劇團里的人都知道,為何楊霞云能摘得“梅花獎”,是因為一直到現在每天她都沒有落下過基本功。“一天不練自己就知道有變化了,兩天不練同行就知道了,三天不練觀眾就知道。”這20年來,楊霞云都生活在“唱、念、做、打、翻”和“手、眼、身、法、步”中。
如今,楊霞云已經成為了國家一級演員,至今依然是浙江省里最年輕的國家一級演員,相繼主演了《穆桂英》、《白蛇傳》、《鐵血紅顏》、《昆侖女》等經典劇目,現在每年完成農村、城市、學校等各類演出上百場,并多次走出國門,受到當地觀眾的熱烈歡迎,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楊霞云也因此獲得第23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榜首,浙江省“五個一批人才”、金華市勞動模范、金華市拔尖人才、“新松計劃”浙江省青年戲曲演員大賽第一名等諸多榮譽。
盡管了解婺劇的人并不多,但楊霞云說:“老師把這門藝術傳給了我,我就有責任把這門藝術傳承下去,讓更多人了解這門藝術。接下來,我要把自己學到的藝術精神傳授給我的學生、演員,讓富有潛質的拔尖青年不斷冒出來,同時做好婺劇的推廣、傳承,讓婺劇被更多人所熟知,所學習。希望大家能放下手機,好好欣賞一下這些傳統藝術,感受一下藝術帶來的氛圍,這個也算是對婺劇的普及了。”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