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是文人生命的禪堂,對著名兒童文學理論家蔣風而言,書籍與他的生命緊密相系。晚年,蔣風還是每日飽讀詩書,不僅如此,他還積極推廣閱讀。當他談起自己的藏書時,他更像個孩子般,始終微笑著。
在蔣風眼中,每本書都是孩子,它能感受到你的撫摸和溫度,它會和你交流,分享喜悅哀傷,會陪你一起慢慢成長。只有讓書在手中翻動時,它才會靈動而富有生命。
早在1986年,蔣風就開始向外界傳遞讓個人藏書流動起來的想法,并積極倡導實踐,如今,倡導私人藏書公益化,蔣風已經走了30年……
1994年,蔣風離休后,他就全身心投入推廣兒童文學閱讀上,希望幫助孩子們從小培養起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蔣風始終認為,對于處在學習階段的學生來講,如果能在小小的年紀打下扎實的閱讀基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他將受益一生。
小時候,蔣風就把讀書作為生活的一部分。工作以后,當時一個月工資只有幾十元,結婚前,除了基本的吃飯穿衣,蔣風工作所得的錢都是用來買書的。
蔣風沒有其他的愛好,讀書看報基本是他生活的全部。
上世紀50年代,光顧書店成了他最大的樂趣。
書店一有新書到,蔣風就會第一時間去書店購買。久而久之,書店工作人員也熟悉蔣風了,他們也會把好書留給蔣風。
不僅如此,蔣風在外出差也經常往書店跑,跑得多了,自然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上世紀50年代,蔣風在上海一個舊書店買到了一本《無貓國》,該書出于清朝末年,是中國第一本童話書,這本書連北京、上海的大圖書館都沒能收藏到,足見其珍貴。
多年前,蔣風在一家舊書店淘書時,還意外地發現了自己小時候用過的一本書,書的扉頁還留有自己的簽名和印章。他驚喜萬分,現在回想起來,蔣風仍笑著說,不可思議,這就是書的輪回吧。
蔣風一生過得都很清貧,而唯獨買書,他十分慷慨。
他曾說,立身處世近一個世紀,至今,他還琢磨不透世事的風云變幻,也未熟諳人間的陰晴圓缺,但面對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他從不羨慕別人的榮華富貴,也不為自己的一生清貧而失意感嘆。
因此,幾十年積攢下來,蔣風并沒有財富,唯一的財產,就是兩萬多冊的圖書,這些藏書見證了蔣風的生活足跡,這些藏書融入了蔣風的一生情懷,這些藏書滋潤了蔣風的生活。
蔣風視這些書是自己的寶貝。
他是大徹大悟的老人,兩袖清風,博大胸懷。
晚年,他一直倡導私人藏書應該公益化,藏書應該拿出來流通。
蔣風說,他這個年齡了,又是一名普通老百姓,這些年把兒童文學研究放在一邊,轉而投身推廣閱讀工作,第一件事就是把他的藏書拿出來,讓這些書發揮更大的作用。
上世紀80年代,很多社會教育機構沒有圖書室,連簡單的閱覽室也沒有,因此,蔣風先把部分藏書送到外面流通。蔣風當即捐了幾千多冊私人藏書給其中兩個社會教育機構,幫助成立了簡單的閱覽室。過了四五年,他再回來看,發現閱覽室被廢棄,當初捐的書也不翼而飛了,問了當時的工作人員,沒有一個能說得出書的下落。
如此事件發生了好幾次,但都沒有動搖蔣風私人藏書公益化的思想,相反,他從中吸取了教訓。
蔣風還是堅持送,但是他說不能白送,他要送得有憑有據。他列了書單,并要求跟對方簽訂協議,這些書是交給對方保管,他要保留所有權,如果對方閱覽室關了,可要把書一本不少地還回他,少了就要賠。
一直到現在,每次送書,蔣風還一直采取這種方式。
同時,他還倡議有關部門或機構建立一個國際兒童文學館,他愿意把他的全部藏書捐獻出來。這個心愿也在他多年的奔波、呼喊下,得到了實現。
2007年,國際兒童文學館在浙師大成立,蔣老兌現了諾言,也實現了愿望,將自己半個多世紀積累下來的1萬多冊兒童讀物和相關資料,還有與國內外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的來往信件,悉數捐贈給了兒童文學館,為浙師大的兒童文學研究提供了許多珍貴的研究資料。
推廣公益小書房建設
深知閱讀對一個人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晚年,蔣風不顧自己年事已高,積極投身公益小書房的建設,讓越來越多的少年兒童愛上閱讀。
每到周末,金華市青少年宮的公益小書房里,就會熱鬧非凡。孩子們團團圍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看著豐富多彩的兒童圖書。
有時候,孩子們還和長輩們一起看書,其樂融融。公益小書房,雖然場地不大,但是很溫馨。適合孩子和家長閱讀的書籍品種繁多,許多家長也會利用難得的周末時間,在這里汲取知識。
這一切,正是源于蔣風的努力。
2007年7月1日,由兒童文學作家漪然提出“閱讀童年,收獲夢想”的公益小書房閱讀推廣活動的倡議書發出,并得到眾多網友的響應,紛紛報名成為公益小書房的志愿者,由此,小書房漸漸形成了自己的公益團隊,并一直在網上網下,為兒童閱讀推廣奉獻著一份力量。
漪然是蔣風的非學歷兒童文學研究生,一位身殘志不殘的姑娘,不僅自學成才,成為一位優秀的童話作家,她還自學外語,成為一位出色的翻譯家,至今已經出版了幾十本書。
受到她的感染和啟迪,蔣風覺得,他應該為推廣公益小書房建設而努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的奔波,金華公益小書房的籌建,得到了金華青少年宮的贊賞,同意大力支持,提供場地、設備和人力。
2010年1月,金華公益小書房在青少年宮正式建成。啟動儀式上,蔣風捐贈了1500多冊書,還訂了數十種期刊。看到孩子們沉浸在公益小書房的圖書世界里,露出燦爛的笑容,蔣風的心里就暖暖的。這不就是書的溫度嗎?這就是書的新生命。
蔣風說,啟動金華公益小書房,也是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豐富青少年兒童的文化生活。
公益小書房的建成,也使青少年宮的各項文學活動豐富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湯湯、毛蘆蘆等也走進公益小書房,與孩子們面對面,開展兒童文學寫作的系列講座。
蔣風家庭文庫流通站啟用
相比城里孩子的閱讀,農村留守兒童的閱讀遠遠沒有城里孩子多,然而,農村留守兒童喜歡圖書,渴望閱讀。
蔣風去過一些農村學校,親眼目睹過學校的圖書室。說是圖書室,可書架上的圖書大多有十多年的歷史,圖書來源也十分復雜,果蔬種植、農機修理、蠶桑種植……歷史悠久的書居然是20世紀50年代,舉國上下向蘇聯老大哥學習時購置的俄語書。
不要說天真爛漫,富于想象的兒童,就是教師也很難從這些書中找到樂趣。
這樣的圖書室很難吸引師生,門可羅雀不是夸張的描摹,甚至有小鳥在圖書室里安了家,地上的鳥糞是曾經快樂的小鳥們留下的足跡和印痕。那里還成了老鼠的家園,它們時不時三五成群地從陰暗的角落往外躥出,向人們宣示這是它們的地盤。
看著農村學校圖書室的狀況,蔣風神情凝重,他希望能為農村孩子的閱讀做點有益的事情。
他想讓自己的藏書“活”起來,讓更多的孩子享受讀書的樂趣。
也是這個時候,他從報紙上看到婺城區莘畈小學開展文藝名家進校園活動,莘畈小學校長夏勝華還專程找到蔣風,希望他能到莘畈小學同孩子們互動交流,講講閱讀的故事。
蔣風心想,一個孩子在童年時多看一些童書,對孩子的成長是必要的。孩子們也會因為一本好書而改變一生。
2012年6月29日,正值莘畈小學開展第六屆感恩節活動。蔣風得知消息后,決定讓蔣風兒童家庭文庫流通站在莘畈啟用。蔣風親自來到莘畈小學,為孩子們送去了5000元的兒童書籍。烈日高照,雖然十分炎熱,但是大家都十分激動。
送書的車剛剛停穩,等待許久的孩子們就把車子團團圍住。他們伸出小手,三四個人合作,將打包成捆的書籍搬回學校圖書室,又從包裝紙里將一本本散發著油墨香味的書籍整齊地擺放在書架上,每個人的小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孩子們還用文藝演出的形式“感恩”蔣風。他們唱起了歡快的歌曲,跳起快樂的舞蹈,把最好的節目回贈給蔣風爺爺,也對父母、學校、社會各界的關心表達感激。
蔣風說,一個人的私人藏書往往利用率不高,考慮到自己買的大多數是兒童文學的書,他才有了將這些書流通利用起來的想法。
也因此,“蔣風家庭文庫流通站”從金華市湯溪鎮始發,并陸續到羅埠、洋埠、莘畈、箬陽等地送書下鄉。
《大林和小林》《小坡的生日》《憶》《文明國》……這些孩子們喜歡的少兒刊物,帶領孩子們走進了美妙的童話世界。也給當地不少孩子的課外閱讀增添了一抹亮色。
引導兒童熱愛閱讀
在很多場合,蔣風始終強調,“是孩子們給予我力量,讓我一輩子都與兒童打交道。”正如他所言,蔣風把一顆童心交給孩子們,對孩子懷著一種深沉的愛。這些年,每年的世界讀書日前夕,蔣風都異常忙碌。忙著給孩子們開閱讀書目,忙著到學校講課,忙著與孩子們分享他自己閱讀的故事。
2016年世界讀書日前夕,應金華市婺城區雅畈小學的邀請,蔣風來到學校,與這里的師生面對面,暢談閱讀的意義,并與小朋友們進行互動交流。
當天,陽光明媚,空氣中充滿著溫暖的氣息。孩子們得知蔣風爺爺要來學校,都特別興奮,大家歡呼雀躍,希望與蔣風爺爺一起,分享他們的閱讀故事。
蔣風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與學校師生交流了讀書的意義和作用,蔣風說,書對每一個人都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對小朋友來說,童年時期閱讀一本好書,可以改變人的一生,也可以在無形中指引人們前進。
他還饒有興致地和孩子們講故事。上世紀三十年代,在莫斯科的地鐵里,一位小偷偷了一只很漂亮的手提箱。小偷心想,這么漂亮的手提箱,里面肯定裝著許多值錢的東西。他偷偷地找了一個沒有人的地方,打開手提箱,當他打開手提箱時,小偷很詫異,手提箱里只有一本沉甸甸的書——《鋼鐵是怎么煉成的》。除此以外,沒有任何值錢的東西。小偷很失望,當他感到無聊時,便翻開書本看幾頁,不知不覺中,小偷被書中的主人公吸引了,他邊看邊想,并把自己偷雞摸狗的行為與小說主人公處處為別人著想的行為進行對比,在對比中,小偷感覺很慚愧。讀完書后,小偷決定洗心革面,不再干小偷的事情,后來,小偷在地鐵站找了份工作,從此不再干偷雞摸狗的事情。
蔣風說,閱讀能讓小偷洗心革面,從此改變他的一生。閱讀的力量是無窮的,他希望孩子們能從故事中得到啟發,從小培養良好的閱讀興趣,選擇有趣味、有意義、有生命力的書進行閱讀,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蔣風認為,優秀的文學作品是心靈的營養品。孩子的成長,需要身心健康,而兒童文學作品,是哺育人心靈的。對當今我國的兒童文學的發展,蔣風有著自己的認識。
他說,中國兒童文學還存在很大缺陷,想象力遠遠不夠。這和中國的傳統有關,西方兒童文學偏向幻想型,而中國則是現實型。過多地注重講道理,而忽視對孩子們想象力的培養。
蔣風認為,現在的小孩子普遍存在害怕寫作文、討厭寫作文的情況,究其根源,是因為寫不出東西,而寫不出東西恰恰是由于想象力沒有被調動起來。
幸好,這個狀況在這幾年得到了很大改善,大家終于開始意識到這一領域的重要性,同時很多年輕作家也開始在作品中注入想象力。兒童文學作家鄭淵潔的《皮皮魯總動員》總共54冊,發行量達1050萬單冊。
在和孩子們的接觸中,蔣風常常感到他們缺乏一種親和力,缺乏與人主動交往的能力和需要。學會感恩,善解人意,似乎都有所缺失。
蔣風覺得,現在孩子壓力太大了,大家給孩子的,多是要求,要求他們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更具有競爭力,而忽視了感情的交流和滋養。
蔣風說,如果我們能和孩子一起閱讀一本經典圖書,引發一些討論的話,那該是一次多么深入的交流,因此,閱讀一本兒童文學作品,可以給孩子一些童年的記憶。給他們的情感和心靈以滋養。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