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旬,婺城區紅十字會在區行政中心北樓7樓的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中心,為67名20周歲以上的新招錄事業單位人員開展了應急救護培訓課程。
在兩天的課程中,紅十字會培訓采取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法,聘請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講師、浙江省紅十字會一級救護培訓師、美國心臟協會(AHA)急救培訓導師潘超君授課。潘超君重點對參訓人員進行了心肺復蘇、創傷救護、常見意外傷害及常見急癥現場救護等知識的講解及操作練習。學員們對培訓非常感興趣,每一項救護項目都爭先恐后地要求練習,并表示培訓很有意義,想進一步學習應急救護培訓課程,熟練掌握更多的救護技能……
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是區紅十字會的一項核心工作
“培訓課上,老師教了我們包扎、骨折固定、止血等救護技術,很實用,以前根本不知道遇到突發狀況應該怎么做。通過此次應急救護知識培訓,不僅讓我們了解、掌握應急救護的基本知識,還能在突發情況發生時采取及時有效的應急救護措施,切實提高服務群眾能力,為挽救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增加一道保障。”培訓現場,參訓人員張楓對記者說道。
據了解,區委、區政府在《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紅十字事業的實施意見》文件中明確:“組織、人力社保部門要在舉辦的干部主題培訓、新招錄的事業單位人員培訓中安排應急救護培訓內容”,將應急救護技能作為公職人員應知應會的一個基本技能。應急救護技能的學習,對工作、對自己、對家人朋友都是一次創造挽救生命的機會。
區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樓國偉告訴記者,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是區紅十字會的主要核心工作,已連續3年列入區民生實事。今年將培訓紅十字救護員1000人,普及培訓6000人。培訓的同時,要求“規范有序從嚴發證”。據樓國偉介紹,參訓人員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進行為期兩天,共16個課時的培訓課程。培訓不能走過場、降要求,考核當天,理論考試采取閉卷形式,實踐操作考試當場打分,成績也在當天出結果。考核結果對不認真學習的學員可以打不合格,區紅十字會將考核合格、不合格,評比優秀學員的情況以書面文件形式通報各單位。對于理論和實踐操作考核合格的,由區紅十字會頒發《紅十字救護員證》。
為普及、推廣應急救護相關知識,區紅十字會積極牽頭、溝通,與相關部門建立合作機制,把應急救護培訓納入其中。7月1日,區紅十字會與區教育局舉辦了2016年婺城區老師繼續教育培訓暨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班,培訓各中小學校的體育老師及班主任300人;同月,區紅十字會為市消防支隊特勤大隊23名工作人員開展了救護培訓;9月,區紅十字會為高鐵金華站、雙龍景區、智者寺共50名工作人員開展了救護培訓;10月中旬,區紅十字會與區人力社保局合作,為67名新招錄事業單位人員開展了應急救護培訓課程……樓國偉表示,從目前的情況看來,參加過培訓的學員對課程都很認可,認為實用性很強,從培訓的質量來說,成效也非常好。
積極探索救護培訓工作的主業轉型,完成5年目標
樓國偉表示,培訓,只是了解、學習紅十字應急救護知識的一個起點,光學不練,時間長了便會忘記,這是記憶規律。所以,授課培訓的同時,必須要規范有序,注重質量。為此,區紅十字會將加強急救知識宣傳,與志愿者隊伍的組建結合起來,組織應急救護學習、演練、評比等活動,讓學習過相關知識的人員及獲得《紅十字救護員證》的人員有練習的機會,從而進一步掌握相關知識技能,成為本單位開展應急救護工作的骨干,關鍵時刻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為了更好更方便地開展培訓及各種練習活動,區紅十字會在區行政中心北樓7樓,按標準會議室配備,設培訓專用教室1間110平方米,培訓檔案室一間,為我區應急救護的常態培訓建立了自己的培訓基地;在榮光國際學校設立了一個培訓基地,擁有一個60平方米的標準培訓教室,區紅十字會撥款3萬元進行了硬件配備;實驗中學培訓基地面積為100余平方米,目前正在裝修之中。“接下來,我們將重點推機關及學校的培訓課程,按照工作要求,建立更多的培訓基地,開展更多相關活動,希望公職人員通過培訓,在社會上起到更好的作用。”
據了解,目前全區18個鄉鎮(街道)都成立了基層紅十字會,健全了基層紅十字會組織和服務網絡。未來五年,區紅十字會將繼續把救護培訓工作列為主業,按照“規范有序、嚴格發證”的要求,實現“要我培訓”向“我要培訓”的格局轉變。全面開展應急救護培訓“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機關、進企事業單位”活動。力爭到2020年全區注冊紅十字救護員占戶籍人口比例達到2%以上,救護知識普及人數占戶籍人口比例達到10%以上。公安、交通、旅游等部門以及運輸、礦山、危化、建筑、電力等行業,紅十字救護員占從業人員比例達到25%以上,救護知識普及率達到90%以上,積極服務經濟發展大局,推進紅十字工作健康發展。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