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初冬,記者來到瑯琊鎮上盛村,村里道路潔凈,沿線的墻壁粉刷一新,“青峰八景”、“盛氏家規家訓”等文化墻格外醒目;村民們或在村子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蔬菜基地、苗木基地耕作,或在村文化廣場鍛煉休憩。“有些在外經商的村民一年回來一兩趟,每次回來都覺得變化很大,現在村里修了環村公路,門口種滿了花卉苗木,村道旁的宣傳畫也很漂亮,很多人家出入有小車。村莊美了、村民富了……”今年80多歲的盛金文自豪地說道。
而上盛村的變化,正是瑯琊鎮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在美麗鄉村創建中,瑯琊鎮以“望得見山水、留得住鄉愁、摸得到實惠”為主線,力促村莊美、百姓富、產業興、生態好,打造“生態瑯琊”品牌。
此外,瑯琊鎮還加強生態文化研究,注重挖掘和傳承村落文化、山水文化、農耕文化、水文化、茶文化以及花文化中豐富的生態內涵,依托瑯峰山———白沙堰自然山水風光、金蘭水庫自然風光以及鐵店古窯群、滕氏宗祠、白沙古廟、石巖寺洞天、瑯琊徐古村落等人文資源,積極發展農家樂等鄉村休閑旅游,豐富生態文明。
上盛村:
從“文化底蘊”挖掘,
精品村在建設
上盛村是瑯琊鎮第一大村,有著1400多人口。根據村志記載,該村建于南宋理宗端平元年,即公元1234年,至今已有780年歷史,村民一直遵循做實實在在的人,干實實在在的事,務實守信,弘揚真善美……
來到瑯琊鎮上盛村,道路兩旁林立的小洋樓,寬敞平坦的村道,挺拔的行道樹,無不述說著古老上盛村的嶄新面貌。農戶家里的小院里精心修剪過的花枝搖曳著,菜地里的蔬菜或紅或綠,一片祥和的景象。來到村子中央,一汪清澈的碧池瞬間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池塘一側的一排徽式建筑,白的墻,黑的瓦,墻上精心描繪的盛氏家規家訓,更是讓人眼前一亮。
沿著池塘走去,遠遠看見兩顆相互依靠,相互糾纏的大樹,“這是我們村的鴛鴦樹。”村民樂呵呵地為大家介紹道。據統計,在上盛村,一共有6棵老樟樹,她們挺立在村子里,幾百年來靜靜地看著村莊的變化。
在上盛村,有著敦倫堂、下份廳、小廳井等清代古建筑和水井。敦倫堂為三開間三進式,敦倫堂飛檐翹角,氣宇軒昂。一進大門,兩邊是長方形的天井合院,供采光之用。前進為前廳,正中梁上高懸“敦倫堂”匾額,赫然醒目;中進為大廳;后進正中梁上掛著“桑梓懷仁”的匾額,正中央掛著盛氏祖宗的畫像,進與進之間有天井,天井兩邊有走廊,大廳兩邊的天井里還放著兩口大水缸,是用來防火的。在敦倫堂兩側,還張貼著中國古代儒家學說的六藝五倫,整個敦倫堂里充滿了濃厚的文化氣息和歷史底蘊。
據介紹,為了讓敦倫堂發揮更大的作用,讓村民了解村莊歷史,上盛村結合文化禮堂建設在敦倫堂里設置村史廊、民風廊、勵志廊等“五廊”。不僅如此,新修建的村民休閑廣場的休閑長廊上也設置“五廊”。除此之外,最近,在上盛村,不時可見有年輕的畫師們在忙碌著,他們將上盛村的自然風光,人文歷史,家規家訓……以圖畫加文字的形式在村道墻上展現出來。“文化上墻能讓村民和外來游客在走走停停中,了解更多的村史,而家規家訓和名人事跡也能給大家警醒和教育。”上盛村村支書盛明軍說道。
上盛村不僅文化底蘊深,自然風光也是讓人嘖嘖稱奇。早在盛氏族譜上,就記錄了上盛村的自然景色:白石晚霞、碧塘龍蜇、怪石牛眠、茲源春色、黃塢秋風、萬竹天籟、巖澗仙蹤等。詩意的名字配上詩樣的風景,真真讓人流連忘返。其中“萬竹天籟”更是上盛村的一大美景,上萬棵挺拔的竹子郁郁蔥蔥,清風拂過,竹林唱出歡快的樂曲,行走在竹林里,感受著清新的空氣,頓時覺得神清氣爽。距離竹林不過幾百米,有一大片茶園。盛明軍指著遠處的山頭說道:“那里還有一片板栗林,秋天的時候,落葉滿地,美不勝收,很多人都會慕名來參觀。”
青山、碧水、翠竹、綠茶……盛明軍對發展觀光農業充滿了信心。目前,上盛村已經有了省級油茶精品園、奶牛養殖業、火龍果精品園、百畝板栗園、水稻基地、藍莓園等……美麗的自然風光,豐富的農業資源給了上盛村新的發展道路。 “下一步,我們準備充分利用我們村莊的自然風光和農業資源,發展鄉村旅游,讓更多的人走進上盛,喜歡上盛。”村支書盛明軍信心滿滿地說道。
浩仁村:
從“垃圾分類”做起,
精品村再提檔
來到瑯琊鎮浩仁村,蜿蜒的渠道如少女輕盈的身姿,在村中柔軟地舞動著輾轉穿行;渠中是清澈的金蘭水,唱著清冽歡快的歌;房前屋后、路邊水畔,滿目都是錯落的綠化……譜出了好一曲“綠色鄉村之歌”。
整潔的村道,錯落有致的樹木……干凈整潔是浩仁村給人的第一印象。只見家家戶戶門口都擺放著黃色、綠色兩只垃圾桶,黃色的桶里,扔的是塑料瓶、塑料袋等垃圾,而綠色的桶里,則是一些菜頭菜腳和瓜果皮等。“會爛的垃圾,扔到綠色的桶里;不會爛的,扔到黃色桶里。”村民滕奶奶今年已經70多歲了,她清楚地知道生活垃圾該如何分類。“村干部經常上門給我們講解垃圾分類知識,現在村里大到90多歲的老人,小到10來歲的小孩都知道怎么分。”滕奶奶笑瞇瞇地說道。
? 近日,瑯琊鎮召開的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來到了浩仁村,浩仁村的村支書滕勤男指著辦公樓掛著的垃圾分類先進村的錦旗露出了自豪的微笑:“我們村每次評比都是前3名,那天30個村的垃圾分類分管領導和保潔員都來了,都夸我們村子干凈整潔,要向我們學習呢。”
作為瑯琊鎮垃圾分類的試點村,為了讓垃圾分類落到實處,浩仁村成立了專門的環境衛生管理委員會,以村書記任主任,村主任任副主任,其他兩委成員和黨員代表共6人為成員。浩仁村還將連鄰幫戶網格圖上墻公示,并安排25個黨員每人聯系8戶開展垃圾分類指導工作。浩仁村明確黨員干部環境衛生片區責任包干職責,建立垃圾費收取制度,垃圾費用于獎勵,每月評選出先進戶、促進戶,評比結果公布,先進戶得到日常用品的獎勵,促進戶及時整改,接受群眾監督。
“現在,我們村子的垃圾分類已經常態化了,大家都會自覺地將垃圾分好類,村民們參與垃圾分類和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明顯增強。在平時,經常能看到村里的黨員干部在各自的衛生責任區內打掃衛生的場景。”村支書滕勤男欣慰地說道。
“浩仁村村兩委很團結,肯做敢拼,雖然集體經濟很薄弱,村里各項工作卻總搶在前頭,非常難得。”提起浩仁村的村莊發展,瑯琊鎮相關工作人員豎著大拇指說。這話并不夸張,十年來的村莊建設一直馬不停蹄。“婺城區精品村”、“金華市文化示范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示范村”……這一項項榮譽,無不見證著該村日新月異的變化。
瞧,那邊的休閑廣場,工作人員正在加緊施工,新栽的樹木長出了綠綠的嫩芽,幾張石板凳整齊的擺放著, “柳塘亭”又給村民們提供了一處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據介紹,該休閑廣場大約600平方米,九曲回廊、文化長廊……小小的廣場,功能齊全。“聽說這個月底完工,這里環境好,可以散散步,談談天,累了還可以在亭子里坐坐,去文化長廊里看看展板。”附近的住戶說道。
此外,為了方便村民的交通出行,村上還新硬化了一條長約一千六百米的土路,村辦公大樓的加層計劃也已經提上了日程。“現如今,新農村生活越來越好了,衛生變好了、環境變美了、道路平坦寬敞了、休閑去處變多了……”滕勤男看著這些年的村莊變化感慨萬千:“工作中遇到的不理解不支持跟村莊的巨大改變相比算不上什么。”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