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有力的基層黨建,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民生進步的強大動力。近年來,白龍橋鎮黨委始終堅持把黨建作為第一主業,按照“抓兩頭促中間,抓規范促提升,抓結合促發展”的黨建思路,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不斷完善和規范基層組織的活動場所,努力打造一支懂制度、守規矩、打勝仗的優良黨員干部隊伍。
五年來,該鎮組建志愿者服務隊100余支,為群眾提供便民服務各類咨詢1.12萬件,開展平安巡邏、創衛活動上千次;新增9個村和3個企業建設黨建示范點和黨群服務中心,6個支部被評為區級先進基層黨組織……一個個鮮活的數據,一張張漂亮的成績單,無不證明著該鎮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
王路蕩村:黨員志愿服務讓村莊形象“亮”起來
走進白龍鎮的王路蕩村,“綠樹村邊合,環境美如畫”的場景不時撲入眼簾。而這,與該村黨員志愿服務是分不開的。近年來,王路蕩村以“黨建+”為引領,通過黨員志愿服務活動,全村面貌得到了改善,不僅實現了優化、綠化、美化、硬化,其成立的黨員志愿服務站,更是打通了基層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被不少村民津津樂道。
王路蕩村的黨員志愿服務站成立于今年10月,由村兩委和部分青年黨員組成。雖成立時間不久,卻已服務村民多年。據該村組織委員徐順成介紹,早在服務站未成立之前,村里便有多支由黨員自發組成的服務隊,活躍在村子的各個角落。
清掃垃圾、開展敬老孝老活動、上門指導垃圾分類……村子里,四處可見黨員們公益服務的身影。平時,黨員們堅持每月走訪群眾聯系戶,傾聽他們的心聲,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去年冬天,寒潮來襲,為了確保村民出行安全,黨員們頂著毛毛細雨出門掃雪,雙手凍得通紅,卻沒有一聲怨言。村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遇上村里開展垃圾分類、畜禽整治、四治兩化等工作,他們也都會積極配合,用最樸素的行動表達著謝意。
除了開展多形式、多內容的服務活動,該村黨員還積極組建腰鼓隊、器樂隊、排舞隊、太極隊、舞龍隊等五支文藝隊伍,豐富村民們的文藝生活;連續三年開展“春泥計劃”活動,讓孩子們的寒暑假變得豐富多彩。
隨著“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該村黨員更是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參與了330國道征遷安置地塊、村集體綜合辦公樓建設工程,農村生活污水改造提升工程建設。在他們的助力下,該村垃圾分類與四治兩化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這次黨員志愿服務站的成立,更是讓村級黨組織有了更靈活的“耳”、“嘴”和“腿”,黨員常到服務站坐一坐,把事情議一議、評一評,主動參與到黨組織的工作中,延伸了工作觸角,激活了基層黨組織的“神經末梢”。
現如今,“百姓動嘴,黨員跑腿”成了王路蕩村黨員志愿服務站的常態場景。由服務站組成的黨員義務巡邏志愿服務隊、環境美化保潔志愿服務隊、文藝宣傳志愿服務隊等隊伍,也在多項工作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鄭陽村,以良好家風帶動黨建清風
作為白龍橋鎮四星黨建示范點,鄭陽村雖然只有650人,卻亮點十足。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里家家掛家訓,戶戶講文明。這些家風家訓,有的側重德行,要求誠實守信,寬容待人;有的則側重孝義,要求熱愛祖國,尊敬老人。而這些家風家訓,正是促成該村黨建水平拔尖的秘訣。
湯建芬是鄭陽村的聯村干部,說起該村好家風家訓故事的典型,她第一個便想到了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伍建忠!八粌H是帶領村民致富的‘領頭羊’,他和他的老丈人,更是村里孝老愛幼的典范!
湯建芬回憶,鄭陽村曾是一個面貌落后、集體經濟薄弱的村,自伍建忠任村主任、書記以來,他帶領村兩委班子搞建設、促發展,將鄭陽村打造成了白龍橋鎮經濟文化相對發達、村民生活富裕、社會穩定的村。
工作忙碌之余,伍建忠還不忘家中的四位老人,他和妻子悉心照顧老人們的飲食起居,每周都會抽時間回去看望。在他們的照顧下,老人們各個精神矍鑠,身體健康,逢人就夸兒子媳婦孝順懂事。
伍建忠的老丈人鄭忠友,今年68歲,有一個姐姐,還有一個妹妹和四個弟弟。作為家中的長子,自懂事以來他就擔起做大哥的責任。3年前,鄭忠友的老母親因病生活不能自理,兄弟姐妹幾個便輪流照顧母親。
“尊師重道、謙恭禮讓、忠孝并舉、勵志自強。”這是鄭忠友家的家規家訓,也是他們品行的真實寫照。
都說家風關系作風,作風影響黨風。在好家風家訓的影響下,該村黨員個個能力突出、素質優良、務實重干,不僅在家門口懸掛“共產黨員戶”標牌,主動亮明身份,自覺接受監督,還在新農村建設、居家養老、環境整治等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在鄭陽村,做來料加工、開注塑廠的人特別多。但不管生意如何忙碌,每個月15日黨員公益活動,大家絕不缺席!闭f起這些,湯建芬特別驕傲,“我們組織的這些活動從不書面通知,一個微信、一個短信,所有黨員一定會全部到齊。有時黨員在外出差,還會委派家里的父母來‘替班’。”
預備黨員杜青青,服務群眾最快樂
對于臨江村63歲的村民杜青青而言,近來可謂喜事。去年,她剛通過眾人表決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前不久,她又當選為白龍鎮第十七屆人大代表。雖然年月六旬,但杜青青熱心服務群眾,無私奉獻不求回報,是不少黨員學習的榜樣。
提起杜青青,就不得不提提村里的女子舞龍隊。作為臨江村的驕傲,這支女子舞龍隊,就是由杜青青和村婦代會主任蘇丹飛一手組建的。杜青青年輕時就曾加入過村里的宣傳隊,后因兼顧家庭,放棄了文藝愛好。50歲時,兒女各自成家,杜青青有了更多的業余時間,便開始跟著村里的婦女跳廣場舞,后來她還帶領大家組建了腰鼓隊、舞龍隊,大大豐富了婦女們的業余生活,杜青青也順理成章成為了她們的“帶頭人”。
“那時,組建這些文藝隊伍挺不容易的,一沒有資金,二沒有老師,什么都得靠自己!睘榱烁愫眠@些文藝隊伍,杜青青一方面到臨江工業園區的企業里拉贊助,另一方面自己跟著碟片學編舞,再手把手教給婦女們。有時,隊里資金不夠還要自己往里貼錢!靶液眉依锶硕己苤С治,隊員們也都好學,每支隊伍的進步都很快!倍徘嗲嗾f。
舞蹈隊練得小有所成后,每年的“三八節”、“重陽節”、“元宵節”等節日,都會免費到學校、村、鎮、養老院等地表演節目,頗受歡迎。村里的大小晚會,也都被她們“承包”了。有時為了讓村民們都看到更豐富的節目,杜青青還會自掏腰包去外村請“藝人”過來表演。
除了熱心文藝事業,平日里,杜青青對村民們更是無私奉獻。聽說村里有個孩子,父母離婚后,跟著爺爺奶奶生活艱辛,她發起愛心捐款,帶頭捐了幾千元。如果舞龍隊一年的經費沒用完,她也會主動拿出來,給村里80歲以上的老人們買長壽面,挨家挨戶送去。
杜青青說常說:“幫助別人,我的心里很快樂。”她的不求回報,也讓村民們更加敬佩。
2013年10月,群眾基礎深厚的杜青青成為臨江村村委委員。此后,她更是將“熱心腸”發揮到了極致。不管是鄰里糾紛的小事,還是土地征用、四治兩化的大事,她都帶頭沖在最前頭。每個周一周二的清晨5點,她還會拉上婦代會主任蘇丹飛,在臭不可聞的村垃圾房里,檢查村民們是否有做好垃圾分類。
在基層組織服務多年后,杜青青的政治思想素質也在逐漸提高,看著村兩委為臨江村發展盡心盡責,她內心也萌發了對黨員身份的向往。“加入黨組織,永遠跟黨走”,成了她的心愿。
去年,通過眾人表決,年過六旬的杜青青如愿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而在白龍橋鎮,在每個基層一線,像杜青青這樣無私奉獻、全心全意服務群眾的黨員,還有很多很多。也正是因為他們,組成了一支高標準的黨建隊伍,為建設“兩富兩美”白龍橋提供了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障。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