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安邦重在基層,管黨治黨重在基礎,加強基層黨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是永恒的主題。
五年來,婺城區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關于加強黨的建設一系列部署要求,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從鞏固黨的執政基礎高度出發,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全面實施“紅色接力棒”“黨群連心橋”“人才新干線”三大示范工程,努力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黨建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把黨建成果轉化為發展成果,持續推動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要求落實到黨的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基層組織建設邁出新步伐,為服務保障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和發展大局,發揮了壓艙石和推進器作用
A 創建黨建示范帶:夯實基礎強基層
實踐發展永無窮期,黨建探索永無止境。
一直以來,婺城黨建工作根深葉茂、積淀深厚。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黨建工作隨著時代變遷而發展,既有緊扣城市發展脈搏的社區黨建,又有充滿鄉土氣息的農村黨建,還有留有革命年代印跡的山區黨建。為使全區基層黨建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婺城推出黨建示范帶建設,進一步夯實黨建基層基礎,從而推動基層組織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在“古婺新韻”黨建示范帶,城市純社區重點探索社區大黨委建設等體制機制創新;竹馬鄉重點深化農村黨組織“聯鄰幫戶”工作,并試點開展全域化黨建;乾西鄉重點打造黨員服務“五水共治”示范區;白龍橋重點做好集體經濟發展的文章;浙中信息產業園探索互聯網企業“云黨建”工作模式等,“一點一品”黨建特色凸顯,逐漸形成紅星閃耀、紅帶共舞的黨建濃厚氛圍。
與此同時,婺城按照“資源整合、協作共推”的辦法,把黨建示范帶建設任務納入鄉鎮(街道)黨(工)委抓基層黨建“書記項目”、村黨組織書記創業承諾和村“兩委”年度辦實事項目,每個示范點上至少安排1名鄉鎮(街道)班子成員牽頭組織實施,并制定出臺《婺城區黨建示范帶建設標準》,突出“一點一策一品”,側重挖掘村、社區、“兩新”組織等不同類型示范點的黨建元素、特色亮點,給出可以量化、可學可比可看的個性化建設標準,以此帶動提升全區黨建示范帶建設整體水平。
眼下,鑲嵌在婺城秀山麗水間的“古婺新韻”“秀美南山”“茶花爭艷“和“尖峰花香”等黨建示范帶,成為美麗鄉村風情線上一道道亮麗的風景。按照工作目標,到2017年底,黨建示范帶要基本覆蓋區域范圍內50%以上的基層黨組織。到2020年,婺城三星級以上基層黨組織比例不低于90%,其中五星級基層黨組織達到30%以上。
B 黨員干部進一線:鍛造過硬婺城鐵軍
近年來,婺城堅持以“紅色接力棒”工程為主線,牢固樹立“重實干、重實才、重實績”的選人用人導向,全力推進“好班長、好班子、好梯隊”建設,著力錘煉鍛造一支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婺城鐵軍。在我區,“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破攻堅”“二七”區塊改造、下沿區塊征遷、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等重點工作,成了檢驗黨員干部黨性和作風的試金石、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的主戰場。
為打造一支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鐵軍,婺城區共選派300余名科局級干部到“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邊三化”一線領銜包責攻堅,優選600余名老中青干部集中會戰“二七”區塊攻堅,安排95名新錄用干部實踐體驗助力攻堅;集中選派18名善治水的優秀中青年干部充實“五水共治”力量,抽調99名善攻堅的優秀干部參與城東街道下沿區塊征遷工作,使不同層次的干部得到全面鍛煉,有力推動和服務了中心工作。同時,強化一線識別干部,建立急難險重一線干部專項巡察辦法,優先提拔在“二七征遷”“五水共治”等重點工程一線取得實績的干部,一大批敢抓敢管、遇事不避責的干部,讓他們走上更高舞臺。
近兩年,根據克難攻堅工作需要,我區加大對鐵軍干部隊伍的培養鍛煉,在工作中全面推行“一線工作法”,大力倡導“領導在一線指揮、干部在一線干事、情況在一線了解、問題在一線解決、工作在一線落實、感情在一線融洽、水平在一線檢驗”的“一線工作法”,使干部作風進一步轉變,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克難攻堅任務全面推進。我區還進一步規范工作機制,完善一線選用干部相關政策,出臺干部考察考核評價相關制度,進一步提高了干部選拔任用的準確性、公正性,得到了省委巡視組和市委組織部的積極評價和充分肯定。
C 打響黨建品牌:搭起黨員與群眾“連心橋”
臺風來襲,降雨如注;溪流暴漲,村莊進水;寒潮暴雪,出行受阻……在自然災害面前,百姓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危急關頭,廣大黨員干部挺身而出,奔赴需要幫助的群眾身邊,全力抵御災害,搶險自救。這些來自基層一線的黨員干部,用自己的言行和擔當,在急難險重一線譜寫了一曲壯麗的贊歌。
關鍵時刻能夠勇挑重擔,面對急難險重任務沖在一線。這些可親可敬的黨員干部,給了廣大群眾以信任和信心。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黨員干部并非一日鑄成,而是婺城基層黨建常抓不懈、久久為功的生動體現。
如今在婺城,“黨建”不是一個高高在上、飄渺虛空的口號,而是在基層扎實、務實、真實的工作中。近年來,婺城全面推行“黨群連心橋”工程,根據各領域基層黨組織職能定位、不同特點和工作基礎,因地制宜,找準載體,重點從機關、鄉鎮、農村、社區、兩新組織等5個層面開展聯系服務群眾活動,堅持每月15日開展基層黨組織“黨日活動”十項規定動作,把學習議事、聯鄰幫戶、公益活動等工作一竿子插到底,使“有困難,找黨員”的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全區45家機關部門(單位)、490余名區管領導干部開展“雙聯系雙結對雙服務”活動,已幫助基層解決難題5000余件,化解企業用工等問題200余件,有效構建起“民需有人問、民計有人聽、民事有人管、民困有人幫、民憂有人解”的民情服務機制。今年以來,婺城又轟轟烈烈開展了“共建大金華、黨員當先鋒;護航G20,黨員當先鋒;環境大整治,黨員當先鋒”三大先鋒活動,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在服務中心、服務社會、服務群眾中積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除此之外,婺城還搭建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黨員志愿者服務網絡,組織全區機關黨組織和廣大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廣泛開展“點亮微心愿共筑中國夢”、“踐行微公益快樂伴我行”、“搭建微平臺 傳遞正能量”系列服務活動,把愛心傳遞到每位困難群眾心坎上。
D 基層黨建風正勁:黨旗在婺城高高飄揚
深化基層紅色陣地建設,是鞏固基層政權的實事,是引領基層各項事業發展的要事,也是密切黨群干群聯系的好事。
今年以來,婺城區委組織部根據紅色引領、特色鮮明、亮點突出、規范推進的原則,以改造提升黨建公開欄為重點,以推行“黨建+”為創新點,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全面深化基層紅色陣地建設,通過一個鄉鎮一個鄉鎮地補短板,一個村一個村地抓提升,積小成為大成。在竹馬鄉,按照“整鄉推進、整區提升”要求,村村建成黨建示范點。在塔石鄉,黨建+山村旅游,使黨建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而且村和村之間形成了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推動了新農村建設各項事業發展。眼下,行走在田間地頭,不時可見紅色宣傳長廊、黨員包干區、共產黨員戶,紅色基因在婺城大地上脈動,一股股黨建新風撲面而至。目前,全區328個紅色陣地全面建成,為美麗鄉村增添了一道道亮麗的紅色風景。
夯實基層黨建基礎是一項系統工程。5年來,我區連續開展區領導聯系“九個一”活動,讓每位區領導直接到一線抓黨建、解難題;持續開展區、鄉兩級黨組織黨建工作年度報告和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專項述職評議,先后建立區、鄉、村三級基層黨建書記項目、黨建責任清單、鄉鎮干部聯村聯黨建工作制度;以“整鄉推進、整區提升”基層黨建為抓手,對標“浙江省20條”,一錘一錘釘釘子,率先探索推行全域化黨建模式,得到了省、市的積極評價。
此外,機關黨建、“兩新“黨建齊頭并進。機關黨建工作緊抓服務中心和隊伍建設兩大核心任務,組織引導黨組織和黨員投身到“五水共治”、“二七”區塊房屋征收、下沿區塊征遷、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等中心工作和重點項目建設一線,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更加明顯。“兩新”黨建工作緊扣“和合共同體”創建,為企業充實配備“紅色CEO”,選派“兩新”黨組織書記到機關部門掛職鍛煉,引導企業幫助結對村建設“村企聯建治水示范工程”。積極探索新領域新業態基層黨建工作,先后創建浙中信息產業園、城建混凝土公司等一批黨群服務中心,網上網下融合互補的“云黨建”工作體系進一步完善,黨建在基層的引領作用不斷發揮。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