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撿拾車窗垃圾,已經有環衛工被撞傷撞死!也許只是一個不經意的壞習慣,卻可能釀成悲劇。”車窗垃圾,就是從車上拋出的垃圾。近日,一則微博熱傳讓車窗垃圾再次引發大家關注和熱議。
用生命呵護的清潔
7月15日中午,在太原市柳巷山西劇院路段,祥融物業的保潔員許弘秀低著頭一路走一路掃,馬路牙子下有兩張紙片,她探過笤帚只掃了一張,左邊電動車呼嘯而過,右邊一輛出租車擦肩。她趕緊退到一邊,等車少了才把另一張紙片收入簸箕。許弘秀月工資1300元,每天工作9小時,負責路段雖然不長,但因為人流、車流量大,記者看到她即時保潔,片刻不得歇息。
當日下午,在迎澤大街并州飯店路段,迎澤環衛的范兵巨騎著電動三輪車巡視路面,稍有垃圾,范師傅立即停車,用長柄夾子嫻熟地將垃圾夾起,投入后車兜。中間車道有廢紙,范師傅停下車直穿過車流撿垃圾。盡管范師傅穿著鮮亮的桔紅色工作服,還是趁著車流間歇走過去,看他在六車道間穿行,記者不免為他直捏一把冷汗。盡管很小心,去年5月他還是被撞了。當時他在前進路口清掃,一輛微型面包車車輪從他身上碾過。“我命大,沒大礙,肇事司機賠了幾千元錢。”這樣的安全問題常發生,十幾天前,又有一位環衛工人在太原火車站路段被撞傷。
范師傅說,按照要求,垃圾落地20分鐘內就應被清掃掉。雖然有清潔車,但馬路中央的垃圾還得靠人工及時撿拾。記者留意,范師傅車后兜里垃圾不多,但五花八門,有手機繳費單,有空紙巾袋,有食品包裝袋。“這么干凈整潔的馬路,有人扔下垃圾實在看不過眼。”范師傅介紹,最多的是名片類小廣告,有的是乘車人隨手接隨手扔,有的是插在車窗戶、車門上,車主沒有及時去除,車輛行駛中掉落的。其次是煙頭、煙盒之類。
范師傅說,有時候一些人將紙張撕成碎片,往車窗外一扔,一溜兒都是白花花的,又碎又小,極難清理,這是讓他們最頭疼的。
不往外扔有多難
在一項調查中,97%的人看到過別人往車外扔東西,85%以上的人認為這樣做不文明,但更多的人坦言自己也在無奈或不經意的情況下扔過東西。
太原市民李建斌說,作為一名司機,自己從來不往外扔東西,但有時候坐車的人會因為不想弄臟他的車,往外扔東西,他也沒法勸阻。
市民劉莉說,自己也扔過,大多是水果核等一些在車內無法處置的殘余食品,乘車靠邊的時候扔遠一些或盡可能扔到垃圾桶、垃圾堆前面。
對此,李建斌認為,只要扔都會給清潔帶來諸多問題。不往外扔并不難,難的是用一份對別人生命尊重的高度去認識問題,隨車配垃圾筒、垃圾袋、紙巾等。
市民張瑞麗每天開車接送孩子,經常是她在前面開車,孩子在后座吃東西。張女士的原則是:即使車后座成了垃圾箱,也教育孩子不能隨手往外扔東西,把馬路當成垃圾桶。張女士說:“看看那些清潔工冒著生命危險在車流中清理垃圾,再往車窗外扔垃圾就是往外扔自己的良心。”
如何形成整治合力
車窗垃圾的危害并不僅僅會給清掃帶來安全隱患,影響行車安全、堵塞下水管道等種種弊端也不容忽視。在高速公路上,一個小垃圾、一塊小石子或一次因為躲避垃圾而發生的急打方向都會造成極其嚴重的交通事故。
但減少車窗垃圾僅靠倡導和公德教育遠遠不夠,人們也在尋求破解之策。
近日,南昌市在媒體曝光了今年第五批往車窗外扔垃圾的車輛車牌號碼。5月4日,濟南交警針對一位扔煙頭司機開出首張罰單,罰款50元,扣2分。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駕駛人駕車時不得有其它妨礙安全行車的行為,否則罰款100元,扣2分;乘車人不得向車外拋灑物品,否則可處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罰款。但實際生活中,因為難監管、難取證,執法部門幾乎無暇查處這樣的違法行為。李建斌建議,應該建立城管和交警聯動機制,利用已有電子監測設備取證,或由城管配置設備取證,交警處罰,讓隨手拋灑車窗垃圾行為真正受到法律約束。(記者高建華文/圖)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