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上午,95后青年余坐川及其先生來到塔石鄉中心小學,為山區孩子們送去了100箱牛奶、蘋果、西瓜等食品。對此,校長鐘陽飛代表全校師生對余坐川夫婦的愛心給予衷心感謝。他同時對孩子們說:“我們學校是一所承載著無數愛心的學校,我們要記住社會的關愛,學會感恩!
其實,婺城的許許多多弱勢群體、困難群眾都像塔石小學一樣,不斷承載著來自社會各界的愛心和善行。隨手翻一翻市、區近期的報紙,搜一搜網絡消息,與婺城相關的“愛心”故事絕對不少:白龍橋怡村康建根老人,至今已連續8年到區慈善總會(或民政機構)進行愛心捐款;北京一企業,于今年4月到瑯琊小學,舉行圖書愛心捐助儀式;此前,余坐川夫婦還曾到蔣堂鎮直里村,看望一貧困家庭的兩位學生,當場決定要資助正讀小學三年級的弟弟,“直到他讀完大學”……
善行不止,愛心不盡!可很少有人知道,在這滿滿的正能量背后,還有一群努力為這些愛心和善行提供服務的“隱身人”——他們就是婺城區慈善總會的工作人員。盡管很多新聞報道里,根本沒有出現“慈善總會”等字樣,可他們的服務無處不在,不斷推動了婺城慈善事業的發展。“余坐川夫婦是由區慈善總會工作人員陪同前來的!彼W校長鐘陽飛說;“這篇獻愛心的稿子,由區慈善總會提供線索。”有關媒體記者說;更有區慈善總會人員的工作筆記為證:陪同愛心企業給敬老院老人送生活用品,接到太平洋財險定向給塔石鄉余塢里村5萬元……
說起來,婺城區慈善總會成立只有短短三年時間,可為了匯聚社會愛心這一正能量,最大程度發揮好政府救助體系拾遺補缺作用,它的團隊想法設法做足了“宣傳引導、營造氛圍”這篇大文章。
宣傳方面,區慈善總會把“聚光燈”集中在了公益組織、熱心人士身上。大爺大媽為社區做義工不怕苦、不怕臟;公益組織經常來婺城看望福利院老人;愛心人士為婺城貧困家庭孩子捐資助學……不論愛心大小,工作人員都會用筆、用鏡頭記錄,寫成信息,通過網絡進行傳播;寫成新聞,通過媒體進行點贊!斑@樣的宣傳可以一舉兩得,不僅能傳遞和弘揚正能量,還能讓更多人知道——這里有需要社會關愛的弱勢群體、困難人群,或者加入義工組織奉獻愛心,可以讓我們的家園更美一點!”區慈善總會的陳寶清坦言。當然,僅靠宣傳還遠遠不夠。為此,區慈善總會又“主動出擊”,通過廣泛動員開展“慈善一日捐”,從機關事業單位做起,輻射企業、個人;通過深挖社會資源,走出去“拉善款”,不斷豐富資金來源,從而更有力推動了扶貧濟困、扶老助孤、助學助醫等慈善系列活動的開展。
正是靠著“宣傳引導+活動號召”,婺城的愛心正能量得到了不斷匯聚,更由此形成濃厚的慈善氛圍。對此,區慈善總會工作人員在欣喜之余,更鉚足了勁兒做好服務工作:每一次上門聯系開展的善行,都做好對接陪同前往;每一個接收到的愛心念頭,都細心呵護力爭實現;每筆收到的善款,都注明捐贈者的愛心意向,落實好定向資助……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